爱我家乡 创建文明城市征文:沙河中学 乡 韵 抬头,心系皎皎月光;眺望,目牵惺惺故土;回味,舌蕾难舍香味;回首,梦萦朝朝暮暮。 家乡,一个个熟悉的地点,却让参岑饱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的忧郁愁苦;家乡,一个普通的字眼,却让贺知章深感“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离乡之悲;家乡,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也让杜甫期盼“安得广夏千万间,天地寒丝俱欢颜”的和谐美满。 我也有我的家乡,它一直是我心中的那片“世外桃源”。即使,他没有青山绿水的钟灵琉秀,没有火山冰山的巍峨震撼,更没有莺鸣燕语的诗情画意,但它,荡漾的是我童年的涟漪,种下的是我成长的缤纷。而属于它的那份乡韵,在我心中是那样独特。 家乡,倚傍着乡野,却让它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杜绝了车辆的匆忙。这里,是多么的静,夜晚,更是如此的静,似一面平静的镜水,不忍清风掀起它的衣角,不忍石子去给予多余的回声。夜幕下,一切都被披上了黑棉被沉沉入睡,唯有几户人家坚守在那闪烁的灯火,给村庄增添了几许神秘。家乡中秋的夜空更美。夜空的“棋子”——星星不知为什么,害羞地躲了起来,人们也只能“举头望明月”了。圆月就如夜幕不小心捅破的白幕,独自悬挂在树梢,倾斜下了白纱般的瀑布,缥缥缈缈,送给了万物一身朦胧的睡衣。当白色瀑布缓缓流入房屋,这“床前明月光”轻柔透明,给地面镶上了银辉,倒真是让人“疑似地上霜”了。
鸡鸣啼破了晨曦,却并未打破家乡的宁静。一切都在默默进行。花生叶儿是那样青,小心翼翼地捧着那晶莹的露珠;翠竹顶着蓝天,累弯了腰;到是刚破图而出的竹笋,向蓝天展示它向上蹿的劲儿。清溪河缓缓流淌,流经良土沃土,流过青翠竹林,流向小桥人家,汩汩的流水声似远山鸽哨,婉转动听,又如进楼箫笙,韵味深长。这是老母亲对准备出门的儿子的叮嘱,是邻舍亲朋之间的逗笑叨唠。流水声,让人家乡的宁静多了几分淡泊。更似一幅静谧淡泊的水墨画。田野上,土地的黄,禾苗的绿,相融更显朴素纯真。阳关在水田上跳跃,黄黄的绿,茵茵的黄,水光潋滟,清溪河更在田野的无垠处剪出青青的天。劳动的村民走在田野上,像绿色的生宣上不经意间留下的几点墨点儿,在阳光的涂饰下,沿水光浮动。树叶的翠绿欲滴,是树根护送的营养;绿草的“春风吹又生”是露珠每天的滋润。而养育我长大的便是家乡的特产——板鸭和豆腐。我家乡的板鸭,外酥里嫩,入口,香味四溢。让人停不下来将板鸭满口塞满的动作。但我更喜欢豆腐,尤其是白豆腐。当他被端上桌,豆乡随着雾气缓缓上升,踏入人们气味的邻域,拨开了人们一天的阴霾,驱散了人们眉宇间的愁云。待香雾过后,露出了白豆腐的“庐山真面目”。四四方方,但不矩正,白白嫩嫩,就像刚从中秋圆月上割下来的。让人不忍下口。整块豆腐只有几摄绿葱为伴,恰如刚出房的书生,显得清新脱俗。往豆腐角上夹下一块,嫩而不脆,让人不禁惊叹。入口,清香充满口腔,像吃柑橘那般多汁吗,像吃樱桃那样鲜嫩,又像苹果那样芬芳四溢。豆腐从口腔滑下喉咙,每一分都在享受,每一刻都在回味。豆腐怎么会如此美味?是家乡溪水冲出来的鲜嫩,是家乡黄土孕育出的清香,更是家乡人民勤劳的双手制造的留齿回味。 抬头,难忘旧时明月;眺望,怎弃如此瑰土;回味,不舍留齿之香;回首,难剪家乡之情。 家乡,是伴随成长的声声驼铃;家乡,是伴随一路金花风雨;家乡,更是心灵深处种下的兰芷芳菲。乡韵,是家乡的赞歌,将在家乡人们和我们心中永远唱下去。 沙河中学初2015级10班:杨 成 指导教师:胥 香 电话:15908398377 QQ:6417154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