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气温飙升,药物是否也需要“避暑”?不少人会习惯将药物一股脑放入冰箱使其“保鲜”。但事实是冰箱并非药物的“保险箱”,不当的贮藏方式反而会加速药物变质失效,引发健康隐患。
冰箱为什么不能当作药物“保险箱”?
(1)温度低:冰箱冷藏室的温度通常在2℃~8℃,而大部分药物的适宜贮藏温度为10℃~30℃ 。虽然高温是药物保存的“大敌”,但在低温环境下,反而会改变一些药物的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质,从而影响药效。
(2)湿度高:冰箱冷藏室的湿度可高达70%左右,这样的环境对于易潮解的药物来说无异于“灾难现场”。
这些药物进冰箱,等于“慢性自杀”
对于说明书没有要求冰箱冷藏保存的药物,切记不可“自作聪明”,下面这些药物剂型就不适宜放进冰箱保存。

除此之外,普通的片剂辅料中含有淀粉等成分,容易吸湿,造成碎片、潮解和粘连;糖衣片吸潮后会出现花斑、变色,甚至发生膨胀和霉变,也不可存放于冰箱中。
这类药物正确的贮藏方式是:储存在家中阴凉通风的地方,如果温度超过了药物要求的贮藏温度,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如开空调等;容易细湿吸潮的药物,请保留药品原包装,如铝箔或药瓶。
哪些药物和冰箱是“好朋友”?
有些药物对温度敏感,需冷藏。

除此之外,栓剂在夏季可能会出现软化的情况,使用前也可短时间内于冰箱冷藏。
不确定药物的储存方式时,请优先查看药品说明书“贮藏”项:
1.阴凉处:贮藏温度不超过20℃。
2.凉暗处:贮藏处避光且温度不超过20℃。
3.冷处:贮藏温度为2℃~10℃
4.常温:贮藏温度为10℃~30℃的条件。除另有规定外,贮藏项下未规定贮藏温度的一般均指常温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