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对近9万人进行长达近10年追踪的研究发现,夜晚暴露在更强光照中的人,未来患心脏病、中风等重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我们或许低估了一线城市那一盏盏灯的力量——它不仅驱散了夜的黑,也可能扰乱了我们身体的节奏,乃至心脏的律动。
夜间灯光真的可以影响心脏健康
在城市化和数字化进程日益加快的当下,夜光正在成为一个被忽视的健康变量。为何夜间光照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我们是否能通过关灯来保护自己的心脏?
身体的“时间指挥官”,为何怕夜晚的光?
人内有一套高度精密的生物时间表,这便是昼夜节律。它由大脑下丘脑的生物钟中枢视交叉上核控制,借助光线信号判断昼夜更替,像一位无声的指挥官,统筹调度心率、血压、激素分泌、血糖代谢乃至血液凝固状态等多项生理活动。
光就是这套系统最关键的节拍器。当白天的光线照射入眼睛,视交叉上核便会启动白天模式: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身体进入警觉状态;而到了夜晚,在光线暗下来的情况下,视交叉上核会指令松果体分泌褪黑素,降低交感神经活性,使身体准备进入修复和休息状态。
但当夜晚依旧被光线照亮时,哪怕只是手机屏幕、电视荧光、窗外路灯的微光,这一节拍器就会失调。结果是,褪黑素分泌被抑制,血压与心率无法按时降低,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血液更易发生凝固反应。研究显示,短期的节律紊乱会导致高血压、心率失调、血糖异常、炎症升高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而长期的干扰则可能引发心肌肥厚、心功能下降、心律不齐与血栓风险升高。
开灯睡觉可能会导致生物节律紊乱
夜晚的光,不只打乱了睡意,更可能扰乱了身体数十项关键指标的节律。这也解释了为何轮班工人和夜班族群体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如今,研究者更进一步发现,即便你不是夜班工作者,仅仅是夜晚习惯于开灯睡觉,或频繁接触电子屏幕,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给自己的心脏增加负担。
将近9万个志愿者的这场“光污染”追踪实验告诉了我们什么?
为了验证夜间光照是否真的会影响心血管健康,2025年,来自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的科研团队发布了一项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前瞻性研究。在研究中,他们选取了英国生物样本库中88905名中老年志愿者,平均年龄约62岁,佩戴腕部光照传感器连续记录7天的全天光照暴露情况,随后再追踪这批人近9.5年的健康结局。研究期间总计积累了超过1300万小时的个人光照数据与超过70万人年的随访记录。
研究者将参与者按夜间光照强度从低到高分为四组,并对比其日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结果显示,与黑夜组也就是夜间最少光照的人群相比,夜间光照最强的那10%人群,未来患冠心病的风险高出23%-32%,心肌梗死风险上升42%-47%,心力衰竭风险上升45%-56%。


一线城市夜间的璀璨灯光(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那每个人的生活习惯都是不一样的,上述结果严谨吗?其实这些结果在控制了吸烟、饮酒、运动、睡眠时长、体重、血压、胆固醇、遗传风险等传统心血管病因子后,依然成立。这意味着,夜间光照本身就可能是一个独立的健康风险变量。
更细致的分析还发现,女性在暴露于夜光时,其患冠心病与心力衰竭的风险提升更明显,而对于年轻人来说,夜光对心房颤动与心力衰竭的影响尤为突出,几乎抹平了年龄本身带来的保护效应。
这项研究不仅在样本量上前所未有,更重要的是,它突破了以往只能通过卫星图像或问卷推测光暴露程度的方法,首次使用腕带设备采集每位受试者的真实光环境。这种个体级别的环境暴露数据,大幅提升了结论的可信度。就像烟草和久坐一样,夜间光照或许正是被我们低估的隐性杀手之一。
总结
我们习惯在城市的夜晚寻找光亮,却很少意识到,这些光可能在慢慢侵蚀我们的健康。从生物钟的紊乱到心率、血压、代谢等系统性影响,再到冠心病、中风、心律失常等长期风险,夜间光照并非无害。本研究首次通过8万余人的个体光照记录与近十年的随访数据,实证了这一光污染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或许,对抗心血管疾病的第一步,不是吃药,也不是运动,而是关灯睡觉。
参考文献:
[1] Windred, Daniel P., et al. "Personal night light exposure predicts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88,000 individuals." medRxiv (2025): 2025-06.
[2] Shea, Steven A., et al. "Existence of an endogenous circadian blood pressure rhythm in humans that peaks in the evening." Circulation research 108.8 (2011): 980-984.
[3] Scheer, Frank AJL, et al. "Impact of the human circadian system, exercise, and their interaction on cardiovascular functio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7.47 (2010): 20541-20546.
[4] Ivanov, Plamen Ch, et al. "Endogenous circadian rhythm in human motor activity uncoupled from circadian influences on cardiac dynamic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4.52 (2007): 20702-20707.
[5] Morris, Christopher J., et al. "Circadian misalignment increase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 in human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3.10 (2016): E1402-E1411.
作者丨Denovo科普团队(杨超 博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会会员)
审核丨邵文亚博士 福建医科大学副教授
来源: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