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震之后的捐款捐物和志愿行动,最快的当属个人和民营企业。这好理解,个人和民 营企业做决策相对简单, 没有很多汇报沟通环节。信息流越短,反馈越快. 一个典型的例子。两个北京的民营企业家,主业是做蔬菜大棚的,地震发生时意识到他们的产品可以用来作灾民的庇护所。蔬菜大棚住人,安全可靠,比一般的帐篷要宽敞,比活动板房容易搭建,虽说是临时,住几个月没问题。于是停止海外订单的生产,再采购原材料赶工,备齐可以盖1万平方米大棚的建材,租了大货车就往灾区赶。到灾区之后,又找到电视里出现得少的、不太知名的重灾区,和当地政府一说,立刻找空地盖起来。 特殊时期,特殊需要, 瑞星运送物资赈灾,又是一个例子, 地震发生几个小时之后,瑞星捐款100万元。公司几个总裁会的成员一起商量,觉得捐钱还不够,用钱干什么,能不能及时起作用,暂时都不知道。运些最紧缺的物资去灾区吧,他们很快决定了,分头和红十字会、卫生部联系药品和血浆,和南方航空公司、海南航空公司联系包机。 其效率和速度都让人看到了真诚和执行力。大地震之后民间力量的表现,这股庞大的源自“大地”的力量,正在变得可以信赖. 大灾无情人有情,让我们共同筑起爱心长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