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元老
威望427 点
金币100
注册时间2006-8-26
最后登录2018-8-21
在线时间31 小时
听众6
收听0
论坛元老
- 威望
- 427 点
- 金币
- 100
- 注册时间
- 2006-8-26
- 最后登录
- 2018-8-21
- 在线时间
- 31 小时
- 听众
- 6
- 收听
- 0
|
空气阻力常识! 基础理论知识 自行车运动是半机械化运动项目。教练员和运动员应掌握一定的机械原理和力学知识,有效地利用传动速比,合理掌握运动强度,巧妙地节省体能消耗,从而以充沛的体力,进行优质高效的科学训练。 空气阻力 车子向前进,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力量。运动员每踏蹬一的力量,叫前进力,也叫向前推力。前进力与用力、传动比、曲柄(即中轴到脚蹬的连杆)长以Y代表前进力,q代表踏蹬力量,I代表曲柄长度,D代表传动比,它们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则为: Y=Q×I/D 前进力(Y)与踏蹬力量(q),曲柄长度(I)成正比,与传动系数(D)则成反比。例如:传动系数为94.5,曲柄长度为7英时,踏蹬力量为25公斤,前进力则为: Y=Q×I/D=25×7/94.5=1.85公斤 人们骑着自行车向前进时,即使在无风天也会感到有风从耳边飞过,速度越快人感觉到的风力越大,阻碍前进的效果越朗显。因为人们不是在真空中骑行,而是四周始终被空气包围着。从物理学观点来讲。人骑车行进时,人和车给前方空气以挤压力,而空气给人和车以反作用力,即空气阻力。经过测量,风速在40公里/时的情况下,垂直于风向每平方米面积受到的压力为11公斤。不论风速40公里/时或是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骑行时,它们垂直于风向的每平方米面积上所受到的空气压力都是11公斤。自行车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都会感到在前面领骑要比在后面跟随别人费力气、在前面领骑者,首先突破空气的包围,身后局部压力减低,高压空气向低压处流动,产生气体涡流,涡流向前运动产生一定的冲击力,跟随在后面骑车的人可借助涡流向前的冲击力前进就能省力气。而且跟随领骑者越近越省力。领骑者骑行速度越快,涡流何前冲击的力量就越大,跟随者合理地借甩涡流的冲击力。就可以相对地减少自己的体力消耗,保存实力,赢得胜利。因此,在平时训练中应注意辨别风速、风向及尾随技术的训练. 人们骑车向前进时,必须突破空气阻力,这就需要力量。不同风级所产生的风速,和垂直风向每平方米所受到的压力均不相同,只有克服这些因素,车子才能向前行驶。如:无风骑行时受风面积为0;5平方米,自行车前进速度为每小时40公里,空气对人们的压力为5.5公斤。因此,人们必须用大于5.5公斤的前进力才能使车子前进。当运动员以自己全部体重在踏蹬点上,那么所产生的前进力是多大呢(暂不计算车子磨擦部分所消耗的力量)?例如:一运动员体重70公斤,自行车曲柄长度7时,速比为94.5,所产生的前进力是: Y=Q×I/D=70×7/94.5=5.19公斤 前进力是5.19公斤,遇到六级风的阻力是0.5平方米为5.5公斤, 运动员使用全部力量车子前讲力才右5.19公斤/0.5平方米 仍小于六级风的阻力。所以,在六级风的情况下运用94.5的 传动系数的运动员是很难骑车前进的。就必须改变传动系数。 风级表
自行车踩踏训练! 脚掌应平稳地踏在脚蹬上,脚蹬应在脚掌中部和脚趾之间,也就是脚掌正好踏在脚蹬轴上,脚掌的纵向与脚蹬轴保持垂直。鞋的前端 可伸出脚蹬5一7公分左右(根据脚的大小决定)。 鞋卡子的位置应正好卡在脚蹬框上。鞋卡子要钉正、钉牢,皮条系紧。加强在用力时两脚的有机配合, 帮助运动员正确地完成踏蹬动作。
踏蹬方法 自行车运动的踏蹬方法有自由式、脚尖朝下式和脚跟朝 下式三种。 自由式踏蹬方法: 目前,一些优秀运动员大都采用自由式踏蹬方法。这种踏蹬方法,就是脚在旋转一周的过程中,根据部位不同,踝关节角度也随着发生变化。脚在最高点A时,脚 跟稍下垂8~10度, 踏蹬力量是朝前下方;用力逐渐加大到B点时,脚掌与地面成平行状成,踏蹬力量最大;再向下, 用力逐渐减小,进入下临界区,肌肉开始放松,脚跟略向上抬起,到C点时,脚跟逐渐上提到 15~20度;当脚回转到D点时又与地面平行,往上行,脚跟又向上提起。重新进入A点。自由式踏蹬,符合力学原理,用力的方向与脚蹬旋转时所形成的贺周切线相一致,减少了膝关节和大腿动作幅度,有利于提高踏蹬频率,自然地通过临界区,减少死点。大腿肌肉也能得到相对的放松。但这种踏蹬方法较难掌握。 脚尖朝下式踏蹬方法: 目前不少运动员,尤其是短距离 运动员采用脚尖朝下式踏蹬方法。其踏蹬特点是,在整个踏蹬旋转过程中脚尖始终是向下。当脚踏蹬到A点时,脚尖向下与脚跟成 8~10度的俯角;当脚踏蹬到B点时仍保持原角度;到C点时脚尖更向下与脚跟成15度~18度的 角度;到D点时,恢复到原来的8~10度。这种方法踝关节活动范围较小,有利于提高频率,容易掌握,但腿部肌肉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不利于自然通过临界区。 脚跟朝下式踏蹬方法: 脚跟朝下式踏蹬方法是脚尖稍向上,脚跟向下8~15度。这种方法在正常骑行中很少使用,只是少数人 在骑行过程中做过度性调剂用 力时才使用脚跟朝下式踏蹬方 法。它的特点是肌肉在短时间 内改变用力状态,得到暂短休息,达到恢复肌肉疲劳的目的。 踏蹬动作的训练 踏蹬动作从现象上看很简单,但要准确掌握,达到动作协调完美,却十分困难,必须反复地进行训练。 开始训练时,最好不要用皮条捆脚,传动比要小,速度不宜过快,让运动员用较多的注意力体会踏蹬动作,培养踏蹬 “感觉”。经过一段训练,基本上能轻松自如,圆滑有力地进行踏蹬时,可逐渐加快速度,系上皮条进入正常系统训练。 训练踏蹬动作,不论是新运动员还是有训练素养的运动 员,都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负担过重,更不宜在疲 劳情况下训戏练。同时要注意发展髋、膝、踝关节的灵活性及力量,以助提高踏蹬技术。 踏蹬技术训练,也可以在练习合上进行,其好处是能及 时得到教练员和同伴们的指导,能使运动员集中注意力改进 踏蹬技术
上下坡骑行技术! 上、下坡骑行技术是公路自行车的一种重要的基本技 术。平路上比赛时水平接近的运动员之间,很难摆脱对手, 然而通过坡路骑行,只要战术运用得当,就比较容易摆脱。 一、上坡骑行技术 上坡骑行要保持正常的踏蹬动作,不可突然用力,只有企图摆脱对手和处于战术需要时,才可突然加速。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站立式骑行或提拉式骑行方法,否则会过多地消耗体力,不利全程比赛。遇到短距离坡路,应充分利用物体运动的惯性原理,轻松地踏蹬,快到坡顶时可采用站立式骑行,把速度尽可能提高,给下坡加速创造有利条件。遇到漫长的上坡,要根据自己的体力状况及时调整传动比,不要等到骑不动和速度完全降下来时才改变传动比,要坚决避免重新起动的现象出现。坡路较长或有陡坡时,可交替使用站立 式骑行方法,调剂用力部位,让部份肌肉得到休息。 上坡时跟车不要太近。由于上坡用力的原因,行车常常 左右摆动,跟车过近,可能发生碰撞。再者,上坡时速度显 著下降,跟车反而会使自己的骑行方法受到限制,影响战术 和技术的发挥。 二、下坡骑行技术 下坡骑行要达到理想效果,运动员就要勇敢机智,胆大心细,精力集中,两眼密切注视前方路面,随时准备果 断处理路面上出现的任何情况;不仅要充分利用车子运动惯性滑行,而且要敢于主动踏蹬,加大速度。 转弯时,运动员身体和车子要尽量保持一致,向里倾斜,上体和车子保持一条直线,以克服离心力。倾斜角度根据速度和弯道大小而定,但一般不得超过28度,否则就有滑倒的危险。 转弯前要控制车速。用点闸的方法逐渐减速,刹车时,尽可能前后闸同时使用,前闸可稍稍提前。使用前闸,要求前轮的方向和车子前进的方向相一致,否则,会因运动员的体重和车子惯性受到限制而导致摔跤。进人弯道后将闸放开,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减速。弯道上使用后闸不要过猛。否则车子可能掉头或滑倒。
车座的选择 自行车运动员能平稳地骑行前进,是依靠车把两端和车座三个支撑点形成一个平面,来维持平衡的。在这三个点中,车座是主要支撑点,它承受着大部份身体的重量。 为了充分发挥踏蹬技术,运动员的座骨结节需要支在车座上,所以,必须根据个人骨盆解剖构造来选用适合的车座。座骨结节间距离宽的可选用宽车座,坐骨结节间距离窄的可选用窄车座。如果坐骨间距离党选用了窄车座,车座就会嵌人坐骨之间,使座骨神经和肌肉过度紧张,破坏骑行姿势和正确的踏蹬动作,影响运动成绩的提高。 车座的调整 车座前后的调整。先将车座固定在水平线上,然后再调 整车座前后。根据运动员大腿长度,把座子前端调整到中轴 垂直线后2~5公分处。大腿长,车座应多向后移动,大腿短,车座稍向前移动,但车座前端一般不超过中轴垂直线后2公分。 车座高低的调整。运动员坐稳车座后,用脚跟蹬住脚蹬,当脚蹬到最低点时,腿应正好伸直,既不感到过分伸脚,也不使膝关节有弯曲。 调整好的车座,应使运动员在踏蹬中,踏蹬到曲柄与地面平行的位置时,膝关节垂直线能正好通过脚蹬轴的中心。踏蹬到最低点时,膝关节能稍有弯屈。以利肌肉在紧张之后可得到暂时休息。经过几次骑行检验,如感到用力合适,就可固定下来。车座固定后,要把有关的测量数字记录下来,做为以后更换车座或车辆时的依据。 车把的调整 车把的调整对调整骑行姿势很有意义。调整车把的宽度 应与运动员的肩宽大体相同,一般为38~41公分。如果宽于肩,会增加风的阻力,窄于肩,胸腔会受到挤压,影响正常呼吸功能。车把的高度,应根据运动员上体尺寸和臂长来决 定,并注意专项的特点。公路运动员用的车把可略高些,场地运动员用的车把可稍低一些。合理的车把高度是使公路运动员的上体角度(即通过髋关节的水平线和髋关节中心至颈 椎中心连线)保持在35度~45度之间;场地运动员的上体角度保持在20~30度之间。 把立管的长度,最好是当运动员踏蹬到曲柄与地面平行的位置时,肘关节与膝关节能稍稍相碰。 车于各部分间距离调好后,不要轻易改变,特别是在比 赛前不宜变动,否则,会破坏已形成的动力定型,影响运动 员在比赛史发挥正常水平。 正确骑行姿势的形成,要通过专门训练,每次训练课都要严格要求,不论高速骑行或是终点冲刺,都要保持正确的骑行姿势,万不可忽视。
车胎的保养和维修! 竞赛自行车的车胎是管形状,胎壁很薄,训练和比赛时极容易损坏,应特别注意保养。 自行车赛车胎根据重量分为多种型号。日常公路训练时多使用250克以上的车胎,比赛时可根据路面情况,选用200—300克的车胎。车胎愈细,与路面的接触面愈小,摩擦力也小,有利于提高车子的前进速度。 车胎注入一定气体的目的是:能使自行车有一定的弹性,减少径向颠簸力对车圈的冲击;能在自行车负载情况下,减小路面同车胎的接触面,以减少摩擦力。为此,训练和比赛时,胎内气压要适合。公路车胎一般保持5——7kg/cm2气压,场地车胎最好注入10——12kg2/cm2气压。胎内气压过大时车胎容易爆烈,如果过小,则加大与地面的摩擦力,增加不必要的体力消耗,车胎还容易从车轮上滑脱。尤其在赛车场上骑行,车胎气压小了,更容易从轮子上滑脱下来,发生危险,导致运动员受伤。 每次骑行前两小时要给车胎充好气,进而检查车胎是否漏气,表面有无异物或刺伤部分。在夏季训练和比赛后休息时,要将车子置放在阴凉处,避免车胎受热后气体膨胀而爆裂。保存车胎时,注入少量气体,悬挂起来,放置在阴暗通风处,湿度不要过高,防止胶性老化变质。 比赛时如需要更换新车胎,应将新胎事先装上,最少骑行50公里以上,检查一下车胎是否良好,确认无问题后,方可使用。 内胎的修补。首先是找破洞。其方法是给破胎打人适量气体,放入水中,起泡最多的地方即是破洞所在。若到处都 漏气不易找到破洞时,可将车胎气门嘴两边折叠回来,用手抓紧或用绳扎好,不让气体通过,另一人帮助打气,如果打气后很快气体漏掉,说明气门嘴附近漏气;打气后不漏气或 漏气很慢说明破洞不在此处。可将折叠处向后移动,继续逐 段检查,直到找出破洞为止。
车圈变形的校正! 由于车条折断或车条松动引起的车圈变形,一般有轴向跳动(车圈左右摆动)和经向跳动(车圈上下跳动)。若变形不太大可在车上调正,如变形较大,可将车轮拆下,取下车胎,放在平圈器上进行调整。排除轴向跳动的方法:首先调整好轴承档位,旋紧固定螺丝,寻找车圈轴向跳动量的大小和范围,在跳动段的车圈或外胎上做出标记。如果向右摆动,用条扳先将跳动段右花盘上拉得过紧的车条适当放松,再将左花盘上拉得过松的车条适当拧紧;如果向左跳动,调整方法相反。 排除经向跳动的方法:首先要排除向心的跳动,将跳动段左右花盘上较紧的车条交替旋松;然后再排除离心的跳动,将跳动段较松的车条交替拧紧。假若车圈仍然跳动,除调整好跳动段车条的松紧之外,还要调整跳动段附近车条的松紧。 调整车圈是一件细致工作,条帽螺母每次旋动量不要太大。一般只允许旋动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周,调整到整个车圈的跳动量不到一毫米时为标准。 自行车训练时由于碰撞或摔跤,车圈会产生严重的扭曲 或“死弯”。用松紧车条的方法不能校正时,可将车圈、车 胎和车条(或部分)拆下,用木棒或锤子敲正(用锤子敲击 时要垫上木片,防止砸坏车圈)。如果扭曲较大,将车圈放 在地上用双脚踩平。也可用横杆将车圈的长轴方向压短 ,或者把短轴方向拉长 。然后在地上划一 个直径670毫米的圆圈,进行检查。如果车圈和地上的圆圈基本重合,说明车圈的椭圆形已消除。校正的车圈再装上车条到平圈器上进行精确校正。
单车手必须知道的五个窍门(ZT) 这儿我们将告诉你全部有助于骑车的小窍门,好好享受它们带给你的乐趣吧! 1.提车头技巧 车身竖立技巧不单止有助于让旁观者留下印象,主要还是在公路上行走时克服木块、树根和石头的精华技巧。大多数新手拉车把过狠想使用车头抬起来是最常犯的大毛病。提起车头发生在车重微微向后转移同时对脚踏加一点儿的力的情况下。当你把这两个要诀很好地合在一起时,用轻微的拉力就能使前轮腾空! 2.定车 当你能突然刹车并直直地立在原地至少超过十秒种而身体的任何部分无须接触地面时,你就完成了定车。这是停止前进的重要技巧,对于场地赛中这种平衡技术甚至比速度重要得多。顺着路,轻轻用前闸慢慢刹车。离开车座站立,转动车头偏向一边(使你感觉舒适的一边),保持重心并将注意力集中在距前胎前约五英尺的地面,用脚踏的压力,同时用前刹保持平衡。如果快撑不住了,就放开车闸前进几英寸,直到你恢复镇静。在用无扣的脚踏或脚扣尝试之前先穿普通鞋子并用平的脚踏试试。 3.兔式跳跃 知道如何象小兔子一样跳跃(即在无任何斜坡或跳跃帮助的情况下令两个轮子离开地面)能让你在碰到突然出现的小洞穴、石块、一截湿滑的铁轨或一段新的断路时救自己一命。用无扣式脚踏来完成兔式跳跃要容易得多,因为它能让你的腿更好地控制脚踏。做一个简单的跳跃得站立并轻压自己的身体,想象你的胳膊和腿是个大“弹簧”:想要把这个“弹簧”压住,然后突然放开这“弹簧”这将会把车子带离地面。用更精确的方式来表达就是:一个用自己身体做的跳跃动作。自然,车子也会跟着跳。如果你试图跳过一段高高的木头或一只疯狗,首先得集中注意力令前轮抬起足够高以便越过障碍物。记着当前轮越过后,即使后轮碰到障碍物,怎么说跳过它应该是没问题了。但如果前轮都已碰到,那么你注定得失败。 4.走一字车队 这是一项目很好团体骑行技术,最多只与前面车手偏离几英寸,这样你将进入他们车队路线并使你的能节省差不多40%的消耗。 很显然,这项技能更适合在公路上施展。掌握这个技能的要点是保持流畅,为避免在行进过程产生一联串的不良影响,必须知道前面车手的情况。注意别老盯着前面车子的后轮,这也许是你的本能,应该集中注意看前面那人的身体的某部分通过那里你还可以看来更远。开始时应和这项技术水平比你高的车手一起练习,余下的只是为自己的紧张操心了。开始几次外出时不要因跟随而为之感到担心。前进了差不多两英尺时,当你的技术和自我镇定能力提高后再慢慢紧跟前面的车手。 5.骑行一百英里 这不一定算是一个技巧,但它正如你骑行的一个里程碑,值得一提。骑行一百英里只有一个窍门:相信自己做得到!的确,100英里听起来不少呢,其实几乎所有身体状况良好的车手都能完成它。不管能否如此,问题只是你想在行进过程中如何轻松地、和花多少时间来完成它。我知道车手在几乎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完成了一百英里。确实,到达终点后会受一点点伤,但期间他们知道必须坚持饮食,经常停止去休息一会,还有,自始至终保持微笑。他们做到了! 1英里=1.609公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