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过年”
从出生到现在,我已经走过了四十四个春夏秋冬,过了四十四个春节,然而在我记忆中最有意义的“过年”,还是在十多岁的时候,那时虽然家境贫寒,但是每到过年的时候,那份亲情总是那么的让我留念,尤其是“过年”期间那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让我认识到过年的真正意义。
从我记事时,最盼望的就是过年,因为过年能让我们吃上肉,穿上新衣服。父母亲都没有正式的工作,经济来源主要是父亲做点小生意,母亲做点临时工的收入,一共要供养一家六口人,因此家庭经济拮据,平常没有客人时一般都不吃肉,只有在我奶奶或者是外婆过生日时才买少量的肉,[我记事时爷爷与外公都去世了]那时实行计划经济,城镇人口买生活用品都是凭票按量供应,记得每一个城镇居民每一个月只有一市斤肉供应,如果没有特别的关系开后门,那么只能吃到按量供应的肉,而我家就是没有特别的关系,母亲只能把每一个的肉票,买成猪油,能吃上猪油炒菜就很不错了,所以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将积存了三个月的肉票买成肉过年,我们也才能在过年的这段时间里大饱口福,解解谗。
家里虽然贫寒,但是对春节这个传统节日却非常的注重。从腊月十几开始,父母亲就要准备过年用的生活用品了。从过年吃的到用的,都要认真计算,父亲曾说:“持家不得不俭,待客不得不丰”。大过年的家里客人多,不可能过了年一家人就不能生活了,我母亲却是个很爱面子又讲究的人,平时很节省,但在过年时无论如果都让要一家人高高兴兴的过好年。腊月十四五左右,母亲就与邻居刘二娘合伙在我们家做茶食,就是炒米糖,花生塘之类的,因我母亲做茶食的技术很好,邻居们都聚到我家来一起学,这又是我们街孩子们的好日子,做完后母亲会每个小伙伴都分一块,于是乎街道上坝子里都会聚上一大堆孩子,高高兴兴地吃着茶食,说着开心话,唱着儿歌:“红萝卜咪咪甜,看着看着要过年,过年又好耍,三十晚上吃嘎嘎,初一早晨吃粑粑。”快乐地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腊月二十左右,母亲就忙着把家里的蚊帐,被单及全家人的衣服清洗得干干净净,二十三日这天是雷打不动的扫尘的日子,母亲说晚上要送灶神上天,不能让自己家里的灶神菩萨花头花脸地到玉皇大帝那里去汇报家里的事,那样对全家不利,晚上奶奶,外婆,父母亲就在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房子里,点上灶灯,敬上香,摆上几个干盘子,还有糖食果饼,奶奶,外婆及母亲还要念诵灶王经,送灶神上天,现在我都还记得母亲送灶王时念的经:“今年又到二十三, 敬送灶君上西天。 有壮马,有草料, 一路顺风平安到。 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最让我们几姊妹高兴的是,等这个送灶王的仪式结束后,父母亲就把干盘子分给我们,留下很少的一点他自己下酒,父亲还与我们讲关于送灶神的来龙去脉;接下来的几天,家里就忙开了,做豆腐,焊黄粑,斟甜酒,在腊月二十九这天晚上还要推猪儿粑粉子。
转眼就到年三十,一大早,母亲就把我们从热乎乎的被窝里拉出来,让我们帮助大人干活,哥从工厂回来了,他就帮家里挑水,我就帮到烧火、洗菜,小弟则到处去玩,外婆随时随地地看着他,父亲则要准备好晚上祭祖烧的符纸,最忙的要数母亲了,随便让大家吃了点午饭,她就忙开了,煮年饭,煮腊肉,烧土火锅,待夜幕来临的时候,一切准备就绪,祭祖仪式开始了,父母亲摆好香案,端上美味的火锅及干盘子,摆好碗筷,在桌子旁边烧燃了符纸,然后就带着我们恭恭敬敬地行跪拜礼,感谢祖宗保佑家人及缅怀祖先的功德,还要接灶神,请灶神与我们一起共同过年,并放起了喜庆的鞭炮。仪式终于结束了,一大家人才高高兴兴地坐上桌子吃团圆饭,长辈们看着我们狼吞虎咽的样子,逗我们说:这年饭要吃一年哟,要慢慢吃才有味道,还要守岁哟。我们呢,谗了一年了,才不理会长辈们,眼睛盯着肉,不停地吃,至到打饱咯。吃完团年饭,父亲与哥还要在大门上贴上春联,我们则在旁边放鞭炮,长辈们还要与我们讲“过年”的来历,就这样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守夜。
最高兴的要数大年初一了,这天母亲会将早在腊月间就准备好的新衣服放在我们几姊妹的枕边,我们醒来匆匆忙忙地穿好新衣服,母亲已经做好了包心汤圆,喊着想往外去玩的我们:“幺儿些,快点来抢元宝哈。”听母亲这么喊,我们全都跑到母亲身边,端着碗,吃着汤圆,听母亲交待今天的注意事项:水不能倒,不能说不吉利的话,还不能吃油荤,见到长辈要拜年。吃完早饭每一个发几角钱的过年钱,就让我们到街上找伙伴玩,这一天都不会管我们,玩得实在太饿了才回家。这一天会有一些家里非常穷的人挑水来卖,母亲说这是金银水,一定会买上一挑,图个吉利。在正月十五以前,父母亲会带着我们到亲戚家做客,这也是我们很喜欢的,因为又有好的吃,又能得到过年钱,正月十五后就不让我们到处玩了,他们也开始了新一年的工作。那时我就在想: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为自己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一定要让父母亲天天都过上这种生活。
日子一天天过去,哥进入了大学工作,我也参加了工作,家里经济条件有了非常大的改观,父母亲也不用天天为生计操心了,但是好景不长,母亲在我工作不到二年的时间里就重病在床,过年仍然热闹,但是心情却是很压抑,母亲在把她对家人的爱全部献给大家后离我们而去,父亲也没有了原来那种心情过年了,过年成为了一种形式,现在我们有能力让父母亲天天都过上好的日子了,而双亲却离我们而去。
现在过年,少了许多的仪式,多了许多现成的年货,少了很多的劳累,却失去了那种亲人间在一起劳动的快乐,生活富足之余,不时怀念儿时的那种过年方式,那是人间最珍贵的情感在过年的时候得到淋漓尽致地传递,那是任何物质不能代替的快乐,生活虽清苦,但充满着爱,过程虽繁琐,却包含着中国传统的文化底蕴。现在过年除了吃就是玩,长辈们给予晚辈们物质东西多于精神食粮,我们的晚辈在过年的时候得到了什么呢?学到了什么呢?作长辈的在过年这个过程中为晚辈们传授了什么没有呢?“年”一天天向我们走来,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在过年时深入到晚辈们的心中吗?中国传统美德能在过年的时候得到发扬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14 21:39:3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