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8点左右,拉开位于正气巷的那半扇门脸,吴大华一天的工作便开始了。一边搬出修鞋需要的各种机器,一边聆听街边的车水马龙之声,一种满满当当的感觉顿时充斥心胸:沐浴在曙光中的城市,焕发着勃勃生机,让人着迷。
“师傅,帮忙修一下鞋底。”“我这鞋咋越穿越紧呢?”“皮靴怎样存放?”……容不得他有闲暇,先后到来的顾客,或者提着各样的问题,或者拎着生了“病”的鞋,将吴大华“定”在了鞋摊前的木凳上。这一坐,往往就是一天。
20多年了吧,每天都这样坐在摊子前修修补补。“别人觉得脏、累、烦,修鞋是个苦差事。”收了徒弟,来了走,走了来,始终留不住,吴大华说,年轻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想多做几样工作正常。
可吴大华对于修鞋,却有一种深厚的感情。自小在自贡富顺安溪老家,看着能干的父亲敲敲打打捣鼓出那么多好看又好用的东西,家具、工具、甚至亭台楼阁,“都像变戏法一样变出来!”吴大华觉得神奇,开始跟着父亲学手艺,修鞋。
后来,大哥来到离安溪不远的宜宾,十几岁的“老三”吴大华随后也跟着来了。“和人合租的房子,几平方米要放两张床,放脚的地方都没有。”说起当年的事情,吴大华已经一脸泰然了:“苦?手艺人吃不得苦就别干这行!”
换鞋底,用最经久耐磨的材料;“尖”改“圆”,做得跟新鞋一样;补好的鞋,线脚几乎看不出来……不知道有多少人发出过啧啧称赞,吴大华始终淡淡地笑着:“这是一个鞋匠的本分。”
他的嘴里,有时会蹦出一些“文化人”才说的“书面语”,无妨他修鞋,倒让他交到了很多朋友。看书、读报,特别是古龙,吴大华尤其喜欢,《剑客行》《陆小凤传奇》《圆月弯刀》……一气读下来,他打定主意: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多读书,“晓得事理,才能成更有用的人”。
当年那个懵懂的农村少年,现在宜宾安家立业了:有自己的房子,六七十平米,不宽但够住;在繁华路段与人合租了一个门面,修鞋不用再看天色;两个孩子,都在学校里接受良好的教育;父母也从农村老家来到城里颐养天年……吴大华的生活,已和一般宜宾人没有两样。每天中午,孩子们从学校回家,妻子在门面后的厨房里做饭,父亲也来鞋摊前帮帮忙,吴大华会觉得“这样很幸福”。
确实,幸福就是这样看得见、摸得着,吴大华太明白了。他也乐呵呵地珍惜着,一家人,就在这个繁华而忙碌的城市里,“滋润”着、快乐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