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要山脉
今横江区辖地之主要山脉是石城山、老鹰嘴和与高县共管的风簸林。其中最著名的是石城山,老鹰嘴次之,风簸林更次之。现将此三大脉之地理位置、面积、历史状况分述于后:
1、石城山
石城山位于今横江区辖地之南部,离横江仅十余华里。据《县志》记载:山势高峻,环列如城,即古石门道也。石城山属孤山地形,因四周都是悬崖峭壁,确实尤如城堡。面积五千四百九十九亩,海拔910——1116米,坡度0——40(不含断岩)。整个山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相对高差二百米左右,山背、包顶多为残积母质、山腰沟漕为坡积母质。石城山的四条要道上有六道闸门,其中,大石盘和狮子头各两道,约修于明朝成化年间,主要是为保卫石城山,防止“短搭、长毛”(注:对农民革命的谤称)而修。在群中流传有顺口溜:“庚午辛酉人马动,戊戌已亥核农田,东门修在大石盘,西门修在狮子头,南门修在麻鸡石,北门修在石笋坡,黑夜火把四方照,血染红竹林”。除此,还有石笋五、二龙抢宝,狮子头、麻鸡水等古迹。
2、老鹰嘴
老鹰嘴座落于横江之东南部,与石城山遥遥相望。海拔530——960米,面积三千一百七十五亩,为台状和长岗形低山。老鹰嘴中间高耸象岩鹰和身体,两边矮平,形如鹰翅,远看象一只展开翅膀的岩鹰,故有此名之称。
老鹰嘴的南面名为三十六臂,属双龙区黄格乡所辖,著名的铁寨洞就在于此。北面乃横江区复龙乡辖地,建国后建有红星水库。东边是双龙区之罗河乡所辖,也有小海水库,西面叫官斗山,一部分是石城乡管辖范围。老鹰嘴岩上有岩墓群,属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之一,一九八四年竖碑现西牛村黄桷树下,由宜宾县文化馆撰文,李代煊书写,李菲然镌刻。此外,还有西牛石古迹,故此之西欧国西牛村而得名。
一九二五年四川军阀内哄,杨森败至横江蹂躏百姓,还嫌不足,令部下毕绍州的一个团到回龙(今复龙乡)胡作非为,残害百姓,老百姓忍无可忍,聚众反抗。于农历八月十九日,老百姓占据老鹰嘴隘口与毕部激战一天,毕部伤亡很大,士气低落,于次日弃间龙奔北于横江。
附属在老鹰嘴东部之“ 钩岩”,在势险要,悬崖峭壁,昔日只开一条小道,岩上山必须樊藤附葛而上,其中一段路无藤可攀,就用“ 钩岩”在树上或凹地窝里才能上山,故有“ 钩岩”之称。上了岩是一小片平地人称大坪上,在坪口上有一寨门是厚木板和木方装的,十分坚固,周围是石砌院墙。有“一夫挡关,万夫莫开”之势。寨门内有住房,传说是一八六二年太平军主力分驻回龙场时,豪绅们为了在此“避难”而修的,现在还有痕迹依稀可见。除此,另有一羊肠小道——三宝寨亦如文。
还有穿山洞、朝阳洞、硝洞、富贵洞、鼓腔岩。其中尤以富贵洞更闻名。传说古代有一庙宇,塑有偶像,僧人居文。在庙宇正殿石壁上有一小孔,时有白米从小洞里流出来,人们叫做“金鸡 米”,人多则多留,人少则少留。贪得无厌的老僧人嫌流得太少,仅够吃,没有卖,于是异想天开地用錾子把孔錾大一点,妄图多流些米来卖钱挥霍,錾大了以后便颗粒不流了,僧人只好慨叹而已。
3、风簸林
风簸林位于横江区之东部、海拔 米,此山的东面悬崖峭壁,岩轮下乃高县所辖之水井坝,东面是今之复龙乡辖地,故此山是宜、高两县共辖之地,其名称来历不可考。建国后,其森林曾属横江森林所管,后交中元下纸厂经营。建国前是棒客(土匪)隐藏之地,偶有虎豹出没。一九五八年大战钢铁于田坎,森林被破坏,不但虎豹绝迹,而且失去生态平衡,水土流失。一九七八年森林遭火焚烧,火光熊熊,黑烟冲天,幸亏宜高两县人民在当地党政的领导下奋力抢救,终于扑灭了火灾,但损失很大。后重新培植树苗,又始成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