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ffice ffice" />
你写给月的信,连同月给你的信,都收到。好家伙,鼓鼓囊囊一大信封,里面除了两封信,还有一束金菊花。鬼就是鬼,做些让人想不到的事。
月的信,让我想起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话:“未经省察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她对幸福的思考,本身就倍涵幸福的价值,她说:“幸福没有相同的模式,应该是每个人的切身感受以及对生活的满足感。”这个观点,我十分赞同。但是事情并不容易善罢干休,思想不会到此为止,因为世界永远生生不息,一个层面有一个层面的道理,变数,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作深一步的思考,也就是那天我们探讨的“回归”。生活没有尽头,你的“瓶颈”理论,并非“只有鬼才相信你”,而是相反,“瓶颈”无限,生活在兜大圈子,潜藏的意识里面,有着认同性的回归。所以我觉得你回信中那句“幸福与否,取决于你的内心感受”的话,不是没道理,但是有些浅显,不足也指导一个生活的思考者。因为回归到本原,怎样对待生活,才是幸福的大前提。记得你曾经说过,“你有多么孤独,你就懂了多少卡夫卡。”
爱情总是在幻想和真实、浪漫和现实之间辩证,没有幻想的爱情就不浪漫,不激动人心,没有美感就不能给人带来高级的精神享受。如果过于幻想,脱离现实,爱情就没有根,就会走向飘浮走向脆弱,不能应变不能经受风浪不能恒久。
太现实的爱情多数是悲剧,比如封建婚姻,讲门当户对,没有感情基础。太幻想的爱情也多数是悲剧,如梁祝,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也是美,但这种美有其社会情,冲破太现实的婚姻,只能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如果现在有梁祝,就一点也不美。
如果继续我们的文学讨论,也是如此。立根于现实,又有幻想,要超越现实,把人们的精神享受引向高级层面。如果固守现实,文学就没有境界,没有审美价值,没有感染力,人类的精神会退化。一昧地枕于幻想,游浮于现实生活之上,就会缺乏维系力,象无根的浮萍,没有生命力。齐白石说画,太似为太俗,不似为虚假。现在读那种快餐文化,给人的感觉是逢场作戏。
现实和幻想的辩证,是人生追求幸福的永恒主题,需要持久的意志。所以我归结人生的幸福:一定的物质基础——情感——理性——意志。
你寄来的金菊花,一点也没萎,我放在一只青花茶怀里,盛上清水,窗台上,迎着风,蛮精神的。生活能够激动人心,在于创造,没有创造的生活是苍白的。有道是“男人必读王小波,女人必读周国平。”我看,男人也应该读读周国平。
哥ffice:smarttags" />2010-9-26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