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现代婚姻关系出现不稳定及动荡的原因fficeffice" />
在这里,我主要介绍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社会转型期的婚姻困惑;二是只有择偶和浪漫爱情的心理风险;三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环境变化对婚姻家庭关系的挑战。
1. 社会转型期,婚姻困惑时
让我们分析一下传统婚姻相对稳定的原因。
我们的爷爷奶奶及至父母这一代很少有人离婚。是那个时候人们婚姻生活特别幸福、觉悟特别高吗?不是。在那个时代,婚姻服从传统模式,维持的纽带在外部,外在的纽带主要有四条,第一就是经济的纽带,那时的婚姻可以说是一个“经济合作社”;男女一旦结婚便要相依为命、同甘共苦,谁也离不开谁。我就是从传统婚姻走过来的。我和我丈夫大学毕业,每人工资54元,上有老下有小,还有弟弟妹妹在上学。我丈夫兜里能有多少闲钱?也就一两块钱。一个男人兜里只有一两块钱,他能干嘛去?他能搞什么花样?“有贼心也没有贼胆“吧?主要是没有“贼钱”。头天晚上我和他吵了架,第二天他回来晚了,我不必去找他的。我知道他兜里就剩五毛钱了,能去哪儿?他哪也去不了!他硬着头皮、厚着脸皮必须回家吃饭,就这么简单。所以当时经济成为捆绑夫妻的一条纽带,谁都没有自由。第二条纽带:生育共同体。五、六、七十年代是生育高峰的年代,不少夫妻生养五、六个孩子,血缘纽带牢牢束缚着夫妻,就算吵吵闹闹一辈子,也没有那个勇气离婚。“吵吵闹闹几十年,到头还是好姻缘”。你去问问爷爷奶奶为什么没有离婚?美满吗?幸福吗?他们很可能听了觉得可笑:你问这个干什么?谁不是为了孩子一辈子过来的?传统婚姻的确可称为生育共同体、经济合作社,维持一辈子是必须的。第三条纽带是传统观念。“从一而终、白头偕老”、“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离婚没好人,好人不离婚”,这种观念在传统时代非常盛行。尽管1949年以后新中国的首部《婚姻法》就规定了离婚自由,但多少男女有这种勇气去离婚呢?第四条纽带便是政治的约束。上世纪50—70年代,政治运动一个接着一个,两人结婚就是阶级兄妹,同志加夫妻的政治关系,怎可能离婚?除非一方成了阶级敌人,才可以通过离婚去划清政治界限。其他问题则属“人民内部矛盾”,通过政治思想工作去解决。如果夫妻中一方有“越轨”行为,可能被当作政治问题受到“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总之,传统婚姻靠外在约束保持稳定。
那么,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是什么原因使婚姻动荡起来?我们看到这四条纽带都改变了。第一,经济合作社脆弱了,以前就那几十元钱,而现在男人有了小金库女人有了私房钱,有了钱就有了自由,不再是谁也离不开谁,而是谁也离得开谁。实实在在地说,是钱解放了夫妻两个人。第二条纽带生育共同体也脆弱了。70年代开始计划生育一对夫妻只能生一个孩子,血缘纽带只有一条了,有的夫妻甚至不生孩子。而另外两条纽带几乎不再起作用了,就象流行歌曲唱的:“这就是爱糊里也糊涂,这就是爱说也说不清楚”,婚前婚外的爱与,已无人追究。
其实,上述的一切变化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在进步,经济肯定会发达,人们挣钱肯定会更多,妇女的觉悟肯定会提高,肯定不再生那么多孩子,现代化浪潮肯定会冲击传统观念,政治运动肯定会停下来。当婚姻摆脱了生育和经济的沉重负担后,才有可能满足夫妻之间感情的需要、心理的需要、文化的需要、性的需要,婚姻的性质必然改变。于是,如今维系婚姻的不再是外在那四条纽带,而要靠夫妻内在的凝聚力了,这就是夫妻之间的情感、心理、文化以及性生活等方面在决定夫妻关系的和谐美满。现在夫妻离婚的理由多半是称感情不和、兴趣不投、性生活不满意等。我在咨询中接待过一个男士,他说太太外貌出众,勤劳贤惠,人品也好,但是“版本不够内存太低”,所以彼此难以沟通理解,“话不投机半句多”。这是什么问题?这就是夫妻文化上的差异。许多恋人和夫妻都没有意识到,现代婚姻中双方的志向、情趣、修养、教养等内在因素是多么重要。在夫妻之间“版本”不匹配的情况下,也就是文化上的深层次差异过大,婚姻关系确实很难调适。
大家都能无师自通经济合作社、生育共同体的传统婚姻,而心理和谐、文化般配、性生活美满的现代婚姻是需要学习的。可是我们今天有多少人学习过婚姻家庭的知识呢?现在很多职业都要进行岗前培训、要取得资格证才能上岗,但我们没有学习如何做夫妻做父母就匆匆上岗了。我们现在都懂得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有竞争、有风险,赶快学外语、学电脑、学习技能,但是我们没有发现婚姻也在悄然发生风险、也在淘汰、也在关停并转、也在破产,我们有这种危机感吗?社会学家的解释无非是婚姻从传统转向现代,给我们提出非常高的要求,我们不学习是不行了。婚姻的确是一门学问,不认真学习就会交出不及格的答卷。
下面我想讲一下自由婚姻为什么比不自由婚姻的离婚率要高呢?为什么婚前有过种种浪漫爱情也不能保证将婚姻进行到底呢?
首先,心理学家说自由择偶是有高度风险的,是有机会风险的。当你18岁开始恋爱,选择结婚对象,从无数侯选人中进行差额选择终于在25岁结婚,你就选到了最好了一位了吗?并没有。正如海尔空调所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当你30岁时,去了更多地方,你会不断发现有比你当初选的那位更为优秀的侯选人。于是,你就产生相见恨晚的感觉。结束了吗?没有!后来你会遇到相见更晚的呢!到你50岁,可能还会遇到相见再晚的呢!生命不息、探索不止。所以,当这样相见恨晚的机会出现时,如何把握自己?相见恨晚的感觉不要变成淘汰相见恨早的行动!我结婚30多年了,可以说出现无数相见恨晚的机会,但是为什么会巍然不动去维持婚姻?是责任!是责任使我们矢志不渝地将婚姻进行到底!婚姻是自由加责任两者的平衡,只有自由没有责任是不可能有长久的婚姻。当你自由去选择婚姻给配偶送一枚戒指时,就是在你的“自由”后边划上了小小的句号。那些去教堂结婚是要宣誓的,要在家长的陪同下、牧师的主持下,对天发誓去当众戴上这个戒指,那是一个句号——从此我选定了你。你去拿结婚证书就意味着你承包了那份责任田,从此以后你要对配偶负责、对孩子负责、对社会负责,因为你们是法定的社会关系、组成了社会的细胞,这个时候你就没有那么多自由了。结婚就是用自由去交换责任!你承包了那份责任田你就要种下去,可我们现在很多人是种了别家的田,荒了自家的地。
第二浪漫爱情有心理学风险。首先浪漫爱情有性心理的风险。现代人对爱情最大的一个误解就是以为堕入情网就是爱情。十二三岁的孩子都在谈恋爱讲我爱你,其实他们不懂什么叫爱情,而是性成熟了,他们讲的爱其实指的是性,包括很多成年人在讲“我爱你”其实不过是性的欲望和冲动。如果仅仅靠欲望和冲动去建立婚姻关系就错了。因为性的欲望和冲动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一旦满足即告消失,而婚姻要天长地久。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人的婚姻始于性的冲动,而终于和另外一个人的性冲动。性爱关系只是夫妻关系的一部分,不是全部。所以“性”作为浪漫爱情的动力不可缺少,但作为婚姻的基础它就太脆弱。其次,浪漫爱情有主观性,心理学家分析作为恋人的双方,在恋爱当中,荷尔蒙在提高,血液流动加快,心跳加速,极大的调动了恋爱的能量,使恋人几乎不知疲劳、不知饥饿、不知寒冷。恋爱中的你会觉得天空特别蔚蓝、阳光特别灿烂。但是当恋爱激情过后,就平静了。所以,浪漫爱情这种主观性具有极大的魔力,往往让一对很不般配的人走进了婚姻。
另外浪漫爱情还有虚假性。谈恋爱时双方都极力展示自己的光明面、隐藏克制自己的阴暗面。而这些阴暗面往往在走入婚姻生活后才暴露出来。所以,当我们接受一个人的时候,就要做好准备接受他的全部。我们在进行婚前训练时常常告诉年轻人结婚前要睁大两支眼,结婚后要睁一支眼闭一支眼。我曾在《深圳晚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叫“浪漫爱情在花园、真实的配偶在菜园”。一个人找对象要到菜园里去找,而不要去花园里找。要看本色的他是什么样,而不要建立在假想和幻想的基础上。所以,尽管浪漫爱情给我们激动、给我们快乐、给我们美丽,但它隐藏的挑战往往被我们忽视了。正如台湾作家罗兰女士说:浪漫爱情就像电光火石一样,一闪即过,你捕捉到了就算拥有了。如果你期待因浪漫爱情而结成的婚姻也天长地久的话,需要在其中加进许多强固剂——道义、良知、忍耐、责任、接纳、面对现实等,也只有这样的夫妻之情才能天长地久。罗兰女士还说,如果浪漫爱情不过是短暂的享受和激情的话,那么夫妻之情就一定是另外一种感情。她说:夫妻之情是两个人同船共渡、是缘分的信念,正是这种缘分的信念使我们矢志不渝;夫妻之情是相互拯救去度过一生艰难坎坷的决心!缘分的认可、拯救的决心是保证婚姻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下决心将婚姻进行到底的根据!
浪漫爱情有太多的享受、快乐、激动、美丽,但是它有太多的风险,他的虚假性、主观性、本能性、性冲动就是风险。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社会心理学讲的环境的改变。改革开放20年,我们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恰恰是环境的改变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观念、态度和行为的改变。比如说经济环境的改变。比如深圳,它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率先发展和富裕起来、和国际接轨,经济水平大大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也大大好转,但是伴随而来的“富贵病”也率先发生在这里。当经济迅速富裕的同时,人们的人格没有跟随经济相应富裕起来,于是,就在人格素质的低下和经济素质的提高之间出现了反差。人在穷的时候难以考验一个人的人格素质,富裕更容易考验一个人。我们该用什么样的人格素质去承受这样的经济考验呢?我们多少人能经得住这种考验呢?这就是现代婚姻动荡产生的环境因素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