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山(续二)
父亲是座山,如今老了,我却成不了你手中的拐杖。
从学校出来没几年时间,忙忙碌碌东奔西走,渐渐地在家庭、事业和朋友方面有了一种良好的、如鱼得水的感觉。突然有一天,不经意地发现父亲老了。头发稀疏,胡须白硬,经脉虬龙,腰身萎缩,步履蹒跚,,,物不离手的,是一根不知道什么时候,由父亲亲手用木头和铁皮制作的、冰冷的拐杖。这是我的父亲?曾经伟岸、挺拔、乐观、向上,充满爱心的父亲!我的心加倍收缩,隐隐发痛。
“来了。要喝茶不?烟在桌上!”。这,就是我的父亲,这,就是我回家最深的印象。每次回家,父亲就这三句话,其他,再没什么话语。由于父亲腿脚不便,几乎不出门,再加上耳背,他现在能看见的东西很少,能听到的东西也很少。我回家唯一能做的,就是陪着父亲在自家门口的长条凳上坐坐,顺便地和街坊邻居招呼招呼,再隔三差五地从口袋里掏出一支特意买的玉溪牌香烟,给父亲点上。看着父亲抽着香烟时,表露出来的那种甜美而憨厚的笑容,我真正的感到:父亲老了,我大了。
父亲曾经很年轻。听街坊上老人讲,8岁的时候,父亲随他23岁的二哥从乡下来到符江谋生,虽然衣衫褴褛,一脸蜡黄,但看起来挺有精神,也不乏灵气,大伙都喜欢他。由于从乡下来,在符江也没有亲朋好友,他们哥俩生活得相当艰难。“长兄当父”,也许是所有从农村进城的人都具备的好品德吧。二伯伯对父亲照料的非常好,这是后来听父亲说的。还从其他地方听说,二伯伯直到28岁去世时候,没有结过婚,至于具体原因,父亲从来没有在我们面前提起过。“只有这一世的兄弟,没有二世的弟兄”,这是后来父亲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一直恪守的孝悌美德。自我懂事以来,在我的眼里,父亲始终默默关心着他乡下的哥哥、嫂嫂和侄儿侄女,无论任何时候,只要他们需要,父亲都会倾其所有,极尽所能给以帮助。在父亲的言行举止中,我读出的是父亲对他二哥最浓密的深情,我感受到的是父亲对他二哥最厚重的思念。直到今天,每每回到乡下老家,每次到二伯伯坟前,磕头培土,我内心总会幽幽地升起一种特别的情愫,也不知道具体代表着什么,代替着什么,说明着什么。
世事如棋,世事如书。人世间的变化,有太多的不可预料,13岁的时候,二伯伯因病去世,从此,父亲失去了一座靠山。对一个13岁还是孩童的父亲来讲,二伯伯的去世,在他的世界里,没有悲伤,只有一片黑暗。现实很残酷,如何生存下去是横在父亲面前高不可攀的一道梁。在好心人的帮助和照看下,父亲没有回乡下老家,很顽强地在符江待了下来,在河边捡垃圾,到可久挑谷子,上观音坡抬石头,进学校当火夫……慢慢地,父亲从一个13岁小孩长大成人,凭借山里人吃苦耐劳和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在符江立住了足跟,也慢慢地赢得了街坊邻居的好口碑。这就是我曾经年少而后年轻的父亲,具有超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父亲曾经很年轻,但没有欢乐的童年......
父亲曾经很伟岸。40年前,在符江,高三爷是很有名的,三爷也就是我父亲。。。。。。(待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30 21:10:2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