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聚雅轩 于 2012-12-12 18:08 编辑
一九七八年 ,买书的长队 —罗平 一九七八年,在那个不同寻常的春夏之交,中国土地上,读书人的春天来临了。 人们的思想解放了,书籍解放了,新华书店终于打开了锢禁的大门,大量的中外名著挣脱了封存的命运,重新摆上了书架。 由于长期的禁锢,象禾苗一样极度干渴的人们需要泉水的滋养。几十种中外名著获得了再版重印的新生,每次新到的中外名著很快被购光。 宜宾地区书新华店里,一大批刚运到的新书还没折封,就被前来购书的读者挤满柜台。十年来冷清的的书店里一下子门庭若市,成为宜宾最火爆的市场。 人们在欢呼雀跃,奔走相告。新华书店门口的新书预告栏面前每天都被围得水泄不通,当年购书的人群不仅有工人、农民、老人、妇女、学生、甚至儿童。购到书的人满心欢喜,没有购到或买不起的人表情悲凄,灰心丧气。 记忆中那一排排崭新的书架和架上的散发着油墨香气的书籍,对文化饥渴的人来说是具有构度诱惑力,那不是书,,那是岷江餐厅的肉丝面,零零一的香肠,那是粮食。顾客的队伍从店内排到店外,,从大什字新华书店折入另一条街道,那长长整洁的购书队伍,就是迎接这些精神食粮的仪仗队。 那年记忆最深刻的是,为了买到《青春之歌》《红与黑》《悲惨世界》《安娜卡列尼娜》,我早早就在衬衣里缝了个小口袋,将头一天发的工資和借来的钱放在门袋内,防止丢失。当天晚上带了一张旧草席,在大什字宜宾地区书新华店门口打了地铺。第二天一早,我第一个冲进书店,买到了心仪的又书,那种幸福,三十多年的今天仍记忆犹新。当年购买的书今天我依然放在书房显眼位置,那是一段不平凡的记忆。 这个世界变化太快,购书不用排队了,只要点一下鼠标,操作一下键盘,马上就网购了。读书的人少了,书的功能被网约络弱化了。 多年以来,我依然喜欢阅读和写作,虽然文愚笔拙,但我愿坚守当年购书的虔诚,和我热爱的文学陣地。在我心灵深处,我仍然怀念那个不同寻常的夏天,那个长长的购书队伍,那个为了购书而在新华书店门口打地铺的夜晚。 二零一一年十一月十日深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