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88|回复: 0

行走在川藏

[复制链接]

56

主题

57

帖子

217

积分

中级会员

威望
217 点
金币
0
注册时间
2012-5-9
最后登录
2017-12-4
在线时间
12 小时
听众
5
收听
0
发表于 2012-7-18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去年7月上旬,我随分院组织的考察团到了川藏。我们从城都到康巴藏族自治区。一路坐大巴车,沿山路向西向南。我们来之前。成都西部一直至下大雨,汶川绵阳一线的318国道出现例严重的塌方,很危险的。我们也走318国道,康把藏族自治区在成都西南,好在是西南。
  康巴藏族自治区是一个俗称,也叫甘孜藏族自治州,属四川省辖区,我们说的川藏、康藏、甘孜就是指这个广大的高原地区,它占四川省的三分之一。
  一路都在高山峡谷中前行,高原的阳光满照山坡,满山的松树,满眼的葱茏,“山明水秀”,这个词用在这里,恰如其分,这个词所表达的,不仅是眼前之景,也是心理感受。导游说,前面就是二郎山。过了二郎山,就进入藏区了。二郎山,我们那个时代的人都知道这个山,都会唱那个歌,二呀么二郎山,高雅么高万丈,青草枯树遍山野,巨石满山岗,羊肠小道难行走,康藏交通被他挡呀么被他挡,二呀么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胆,下决心,坚如钢,要把那公路修到那西藏。
  这还是我爷爷教我唱的,50多年了,我还记得那么清楚,爷爷没有机会来。我来了。二郎山是进藏交通公路最难修的一段路,我到了这里才真正看到,山几乎是笔直的陡峭的,我的目测,大概在45度的斜面。在这样的山上修路,就是现在的机械设备也是很难的,何况是当年。据说牺牲了许多解放军战士。
  看着二郎山,想着爷爷,爷爷教我唱时,是自豪的,为新中国的建设,为解放军。二郎山这首歌,就深刻烙印着那个时代的精神。我心里唱着《歌唱二郎山》。
  导游告诉我们,现在修了隧道了,不必再翻山了,我倒是有点遗憾,我还真想看看当时解放军修的公路。隧道有多长我忘了,在里面,大概有十分钟的车程。隧道口有座石碑,刻着二郎山歌词。车上没人要求下车,我不好提这个要求,“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导游就是当地人,女的,姓邓,40多岁,是绵阳人,也是大学生,毕业分配在大渡河边的造纸厂,为了环境的原因,厂子解散了,她没工作了,后来自己干上导游。跑的是成都西南这条线。我到安康才知道,原来这里的公路特别险,我看到好几处山体滑坡的情景。成都当地人说,他们都不去那里,路有危险。做这样的路线的导游,真的是要冒很大的风险的,不容易。导游的那句话,特别令人敬佩:退休后,到山区教小学生,义务的。大山,养育大山人,有大山一样的情怀和境界,与患得患失的城市人不在一个档次上。
  翻过二郎山,我们驻摩西。我没有去看海螺沟的冰川,反倒有一天时间自由行,我对人文的东西兴趣特别大,那天我逛遍了摩西古镇。其实,有半个小时就能把古镇走一遍。摩西就是两条街,一条老街六七米宽,不到百米长,住着当地人,有小店铺。一条是新街,发展旅游的,是为海螺沟的冰川旅游开发建设起来的,新街街面宽阔,新的建筑,但是,建筑与别处无异,没有历史感。最近,温 家宝调研,冯骥才发言说,山东已经没有一座“村落”。建设带来的文化的破坏是无法修复的。正像温 家宝说的:拆了真的盖假的。在老街,破损的房子歪歪斜斜,有的房子已经空了,没人住了,不是守候,是待拆。
  这里曾是汉藏“茶马古道”的驿站。我在这里一直就找最老最破的房子和废弃的小巷,尽管还有,可是怎么也感受不到这里曾经的面貌,这里的人说汉话,不穿藏服。我在一家卖熟牦牛肉的小店坐了聊天,他们是四川内地的,来做生意,生活不宽裕也不拮据,买不起房,但是有愿景,没去过更远的地方,但是对更远的地方不陌生。晚上进七八十斤生牦牛肉,当晚煮,买主都是熟客。
我做了个类比,我觉得成都人生活安逸,今天花明天的钱,北京叫“扎着”,这里人安详,生活目标很切近,未曾富庶过,未曾有牢骚,这就是文化,是活的,植根于百姓生活细节和观念里的。所谓“深度游”,可能就是获得这样的体验。也许是因为他们没有“压力”,一切动力都来自自己,自己能做自己的主。
  我们,像旋转的陀螺,围着一个中心,不停地在原地打转转,鞭子不在自家手里。每天早晨7点多钟,你到四惠地 铁口看看,一群群不停地从口里涌出来,朝汽车站一个方向涌过去,杨朔有蜜蜂的联想,我想到的是蚂蚁,有个外国人写地 铁站“湿漉漉黑色的枝条”,那点暗淡感受是真实的。
摩西有座基督教堂,我真的惊叹基督教的韧劲。这么偏远的地方也要布道。这座教堂还是红色旅游景点,过大渡河时,红军召开了一个会议,摩西会议,会议就是在这个基督教堂开的。
  到康定,一直沿大渡河下游走,大渡河两岸高山,夹山一河怒水,落差大,河床堆积的是山上滚落的石块,惊涛澎湃,石走雷奔。在北方,绝无这样的水。大渡河,是个很神奇的地方。石达开万人军队被清军剿灭于此,红军却顺利渡过大渡河,红军是怎么渡河的,坊间多有传说,留着专家考证吧。“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样的名句,是我们那个时代的人都熟悉极了的。
也到了跑马溜溜的山,只是没有听到跑马溜溜的歌。于是在回来的路上自己唱。
在成都听了一天的讲座。主讲也是教育学院的人,成都的。讲题是教师培训的形式创新。讲的很好,人家研究了许多东西。我倒是想了许多与自己有关的事情:不能离开专业,不能麻绳栓豆腐,提不起来。作教师培训,学无所长,则一无是处,也要多关注人文的东西,要不也是“别无所长”,语文教师不可以孤陋寡闻,那样就解读不好课文,就那点可怜巴巴的“语法修辞知识”,无法对课文的人文精神做深入的领悟,无法对学生产生影响力。
文章来源:http://www.easytt.com/tezhong
http://www.easytt.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