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76|回复: 1

[散文] 《南昌起义的高县人》

[复制链接]

381

主题

774

帖子

6883

积分

论坛元老

威望
2691 点
金币
100
注册时间
2010-6-26
最后登录
2023-5-23
在线时间
267 小时
听众
11
收听
0
发表于 2013-2-12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上泉 于 2013-2-12 10:44 编辑

南昌起义的高县人
源上泉
       高县,古僰侯国,地处“万里长江第一城”——四川宜宾之南的南广河流域,是“五尺道”“南方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该县历史悠久,钟灵造化,人文荟萃,不乏英才志士。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我军早期著名领导人李硕勋、阳翰笙、张锡龙就是高县英才志士的杰出代表。在1927年举世闻名的南昌起义队伍中的三个主力起义师里,就有两个起义师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高县人。李硕勋时任主力师第二十五师党代表,阳翰笙任主力师第二十四师党代表,兼起义军总政治部秘书长。张锡龙时任起义部队基层指挥员,直接参加战斗。南昌起义,是我们党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的第一枪,它标志着人民军队的诞生。在这场起义中,高县人李硕勋、阳翰笙、张锡龙都担任要职,发挥了非凡的作用。
     李硕勋(1903—1931),四川高县庆符镇人,原名开灼、字叔薰,又名李陶。辛亥革命后,先后入庆符镇梧桐书院和县立小学读书。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时,考入宜宾叙联中学学习,与阳翰笙同校,担任学生会干部。1920年因受“五.四”新文化思潮的影响,与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去成都进入省一中读书。此时,他接触到《新青年》等革命刊物,得到吴玉章指教。1921年,他与阳翰笙等人发起成立了“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李硕勋思想积极进步,他很快成为四川学生运动的核心人物,推动四川学生运动蓬勃向前发展。不久,因为领导了学生运动而被川军总司令部通缉,便同阳翰笙转赴重庆,后又辗转去北京,与陈毅一起开展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1923年底,李硕勋来到党诞生之地上海,进入上海大学学习,参加革命运动。1924年,李硕勋正式转为中国共产党员。在邓中夏、瞿秋白、张太雷等人的领导下,李硕勋积极投身到学运和工运革命洪流之中。1926年冬,他听从党的安排从广州来到武汉,担任国民革命第二十五师政治部主任。年仅23岁的他从此转入武装斗争前线。在北伐战争中,李硕勋崭露了他治军、作战的才干,受到党中央的重视。1927年8月,组织决定他担任第二十五师主力师的党代表,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李硕勋在朱德领导下,与师长周士第率部辗转湘南、赣粤边区,继续进行革命斗争。1927年秋,李硕勋任江苏省委军委书记,在红十四军担任军运工作,后又调任广东省委军委书记。1931年7月7日,受党的委派,他从香港搭船前往海南岛,主持召开军事会议。7月9日,由于叛徒出卖,他在海口中民饭店不幸被捕。在狱中遭受严刑拷打,忠贞不屈。1931年9月16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海口市东郊,年仅28岁。朱德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硕勋同志临危不屈,从容就义,是人民的坚强战士,党的优秀党员。他对革命的功绩永垂不朽。”

       阳翰笙(1902—1993),四川高县罗场镇人,姓欧阳名本义,字继修,笔名汉华、寒生等。1918年入宜宾叙联中学读书。1920年与李硕勋一起入成都省一中学习。1922年到泸州会见中共早期领导人恽代英,受到革命思想的启发教育,接受革命思想。1924年入上海大学,加入共青团。192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上海地下组织“上大”党支部书记。“五卅”运动时期,阳翰笙担任中国学联常务理事、全国学联代表,组织学运。同年冬任闸北区委书记,开始从事工人运动。1926年,受党的派遣任黄埔军校秘书兼任政治教官。在北伐战争期间,他先后在第六军、第四军作党的政治工作 。1927年8月,党决定举行南昌起义,派阳翰笙担任叶挺师长指挥的第二十四师党代表,并兼任起义部队总政治部秘书长,参予领导举世震惊的南昌起义。1928年,党派他到创造社做组织工作,开始革命文学创作。同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小说《女囚》。1930年,参予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他先后担任左联、文总的党团书记。1932年,阳翰笙发表第一部电影剧本《铁板红泪录》,并投入摄制,标志着他转向电影戏剧创作及领导工作。后来在“文革”中受到不公正待遇。1979年2月复出,任中国文联副主席,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文坛巨匠阳翰笙是我国现代戏剧电影运动和“左联”的卓越领导人之一。
      张锡龙(1906—1933),又名张希铭,高县复兴镇人。1925年春,他考进宜宾叙联中学读书,“五卅”惨案后,在共产党员赵一曼、郑佑之等同志的指引下,他参加了共青团宜宾特支领导的“反仇泪”,抵制日货及痛打英轮“老蜀通”号等爱国斗争,被反动派当局勒令开除出校。1926年春,张锡龙身揣18枚铜板离开家乡,先后去重庆中法大学、武汉黄埔军校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恽代英、陈毅领导下,他身先士卒,先后在收回汉口英租界、二次北伐等战斗中,英勇顽强,表现了共产党员的英雄本色。1927年8月,他作为部队的一名基层指挥员参加了南昌起义,战斗中表现十分突出。起义失败后,党派他与吴玉章、刘伯承一起去苏联进入莫斯科高级步兵射击学校学习。1930年秋回国,担任苏区步校第3期学兵训练团主任。1932年3月,张锡龙调任红五军第13军参谋长,年底升任第三军团第七军军长。在第四次反“围剿”中保卫中央苏区作出重要贡献。
      1933年6月,他听从党的命令,率领红四师在闽西新开辟了纵横百里的苏区根据地。张锡龙在战斗中英勇善战,威震遐迩。1933年9月,蒋介石集中5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张锡龙、彭雪枫率领的第四师、第20师右翼纵队配合红五、红七军团,消灭了敌军三个团,取得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第一仗的大胜利。从此,骁将张锡龙名声在外。同年12月12日,在团村战斗中,张锡龙不幸中弹壮烈牺牲,留下赫赫英名。12月28日,苏区《红星报》发表了《悼张锡龙同志》一文,号召全军学习他的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而今,革命老区高县人民,在他们的革命精神指引下,正顽强拼搏,建设美好新高县。
                                                                                                                 (注:该文是作者应某刋2011年“党旗礼赞”约稿而作)
源上泉

50

主题

1112

帖子

9176

积分

论坛元老

威望
4244 点
金币
100
注册时间
2011-5-4
最后登录
2024-5-15
在线时间
706 小时
听众
14
收听
1
发表于 2013-2-12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张锡龙是庆符镇永联村一社人,非复兴镇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