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39|回复: 6

师德反思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2523

积分

金牌会员

威望
102 点
金币
100
注册时间
2006-4-18
最后登录
2012-4-3
在线时间
0 小时
听众
0
收听
0
发表于 2006-8-28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社会迅速变化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与操守的反思

     

论文提要:

中国社会与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了人们对教育过高的要求,这不仅与教育的“有限责任”产生冲突,而且对教师职业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尚待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必然导致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发生变化,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某些与教师职业道德操守相背离的行为。虽然国家仍然继续坚持一贯以来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但是不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却因为教育系统内部出现的某些问题而强化了教师职业道德实施的奖励和惩罚手段,人为导致了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与道德操守自律性的异化。走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与实施的误区,回归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属性以及由此而派生的实施要求,刻不容缓。

 

近年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呼声日益高涨,已经成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达到与提高教育质量同样重要的份量。我们一方面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受到高度重视而庆幸,另一方面也对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某些现象感到困惑。本文试图通过对下列若干问题进行反思,以探讨当前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寻找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对策。

反思之一:今天,教师的职业道德操守怎么了?

有学者这样认为:“完全可以毫不夸张的肯定,中国的教师队伍,是各行各业中职道德水准最高的,是最守得住道德底线的最纯洁的职业人群”。(引自现代语文网)出自从事教育工作32年的亲身经历与观察,笔者完全赞同这种判断。的确,尽管近年来教师充当“人梯”、“铺路石”以及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学生)的“蜡烛”等角色受到不同程度的质疑,而我们广大的教师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涌现了一大批忠诚于教育事业,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教书育人,敬业奉献,为人师表的优秀教育工作者,赢得了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和尊重。

当然,我们并不否定,现今我国师德仍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师德滑坡、职业怠倦现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下降,潜力没有充分发挥,有些教师职业思想不稳定,消极被动地应付工作。在某些方面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包括:“教师讥讽,歧视、侮辱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及其它商品,索要或接受学生、家长财物等以教谋私的行为”;“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违背学生规范、侵占他人劳动成果的不端行为”;“在招生、考试等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和违纪违法行为”;“败坏教师声誉的失德行为”等。(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2005.1.13)

问题在于,导致目前师德滑坡或教师失德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当然要回答这个问题是十分困难的,这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队伍自身的原因固然是根本原因,因为外因始终只是事物变化的外部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对事物变化起作用。但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教师的职业道德与操守属于教师职业意识范畴,每个历史时期的教师职业意识都摆脱不了这一时期社会存在的影响和印记。以下想从两个侧面探究一下当前社会存在是如何影响着教师的职业道德与操守的。

首先,历经二十多年改革开放,我国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步构建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发展时期,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面对着这种转型,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对待公与私的态度为例,已经开始摒弃过去那种公与私绝对对立,非此即彼的简单化绝对化倾向,改变为反对损公肥私,允许公私兼顾,肯定先公后私,提倡公而忘私,赞扬无私奉献的多元价值取向。与此同时,教师对自我价值的认识以及对职业价值的态度也发生着变化。一方面,不少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不甘心于继续只承担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让学生踩着自己的肩膀去攀登科学高峰的“人梯”和“铺路石”这样的角色,期盼着社会对教师的价值予以更多的重视,使之真正成为“阳光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另一方面,处于襁褓之中尚未完善的市场经济给教师带来不少诱惑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困惑,社会分配不公仍旧制造着“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怪现象,国家法律明文规定的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入应相当于或略高于公务员工资收入的要求实施之日遥遥无期,使广大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的生存状态与社会对他们的职业要求以及为取得这一职业资格所付出的代价极不相称。这些都可能诱发教师职业责任心下降,按酬付劳乃至个别人以教谋私行为产生等师德滑坡现象。

其次,随着社会与经济的迅速发展,小康社会的目标日趋明晰,社会与个人财富的不断增长,已经导致了人们对教育过高的要求,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尤其是社会舆论,都对教师这个职业赋予了沉重的压力和过重的责任:学生认为教师应该有个演员的外表,应该有播音员那甜美的声音,应该有天使般的微笑,应该有那诗人的气质,应该有那政治家的风度,应该有大海一般宽阔的胸怀,应该有母亲一样的温柔;应该是个故事大王,应该是个幽默大师,应该是个博古通今的历史学家,应该是个手舞足蹈的演员……因而,当学期末学校对每个老师的表现进行民意测评时,由于你脸蛋长得不漂亮,“师表形象”应该是“一般”或者“不及格”;那天测验时我作弊,你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地批评我,一点面子都不给,“关爱学生”我肯定给你“不及格”。家长认为我的孩子交给教师你了,你就一定要教好他,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家长埋怨“这老师怎么教的”?孩子逃学不上课,家长埋怨“你老师怎么逼得孩子学都不愿上了”?孩子课间活动不小心摔断了手,家长埋怨“老师干什么去了,学校一定要赔偿”。社会舆论大力宣扬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于是,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是教师的错,学生学习分化加剧是教师的错,学生无心向学是教师的错,学生道德品质水平下降也是教师的错,老师上课批评了学生,该学生离家出走,家长立即到学校问罪于老师,结果是该老师因此受到了处分。……一方面,这种对学校教育近乎苛刻的要求,与学校教育的“有限责任”产生严重的冲突,君不见:老师教学生修身养性,而社会处处是灯红酒绿、游戏机室,诱惑着学生无心向学;老师告诉学生知识就是力量,社会“教育”学生无知同样可以腰缠万贯,甚至有钱能使鬼推磨——教师们的说教在活活生生的社会现实面前显得多么苍白无力。教育应该是全社会的责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乃至良好人格的育成,又岂可能是学校教师一方的责任?另一方面,这种对学校教育的苛求对教师职业道德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导致了学校、教师行为失衡甚至失德,诸如为了达到提高成绩和升学率的目的,不少学校不得不采取课后或节假日组织学生补课的方式,而补课教师的报酬随之带来了“教育乱收费”的现象,学校不组织了,转为教师在家里为学生补习,社会指责是教师利用职权“捞外快”;同时也出现了为了保证质量而对个别无心向学或违纪学生罚站、罚抄书、罚跑步等“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实施了中小学“一费制”政府行为后,除了教科书之外的学生学习材料一律不能由学校统一订购,于是又产生了教师向学生“推销”(准确一点说是推荐)教辅数据的行为,这些行为大多数教师是义务的,只是根据对资料的质量评估加以推荐,只有极个别教师是受到某些书商的好处(收取回佣)而向学生推荐;更有甚者,来自社会、家长对学校办学质量的压力愈演愈烈,去年7月中央电视台曾报道内地某县一所重点中学由于高考成绩大幅下降,没有完成预期的升学指标,结果校长被县政府撤职了,全体老师要参加一个半月的培训学习,重新考核后才决定能否继续留任,该县的领导人还专门就此事向全县人民道歉。试想一下,处在这样一种沉重的压力之下,又怎么不可能令教师为了自己的生存条件(保住自己的饭碗)而引致某些失德行为呢?!

205

主题

0

帖子

5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威望
5150 点
金币
4020
注册时间
2005-11-5
最后登录
2018-9-10
在线时间
222 小时
听众
7
收听
0
发表于 2006-8-28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诚摄影 :数码照相(信誉第一/质量第一) 数码冲印:全县价格最底(爱普生原装墨水/立等可取/色彩更持久) 婚纱出租(意想不到的惊喜价格) 婚纱摄影(经典时尚系列) 金线岭会员更优惠 地址:高县中学运动场边上 qq:1450066903 手机:18990910072 联系人:严为强

0

主题

0

帖子

2523

积分

金牌会员

威望
102 点
金币
100
注册时间
2006-4-18
最后登录
2012-4-3
在线时间
0 小时
听众
0
收听
0
 楼主| 发表于 2006-8-28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思之二:国家和教育部门对职业道德操守的要求怎么了?

应该说,一直以来国家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十分重视的。早在1984年,教育部和全国教育工会就颁布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试行)》;1991年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又联合颁布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997年9月,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修订;2005年1月,教育部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有关精神,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上述檔虽然在某些表述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例如从1984年的6条要求扩展为1991和1997年的8条规范,但是都是从社会公民和教师职业道德双重角色方面对教师提出应遵循哪些道德规范,集中体现了国家在不同时期坚持了一贯以来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但是最近几年来,不知道出自什么原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不断的细化和量化,补充了许多具体的条款,列出了形形式式的处罚意见,例如:

合肥市出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案,规定:各校要建立师德建设目标责任制,层层签定师德建设目标责任状;建立教师学年度考核、职务评聘职业道德“一票否决制”,凡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学年度考核等次直接为不合格。凡师德考核不合格或违规搞有偿家教,收费或变相收费集体补课者,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职低一级,两年内不能参加高一级职称晋升。凡因违法违纪受到行政警告以上处分的,三年内不能参加高一级职务评审。对违反职业道德的教师要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要依据有关规定解聘相应的教师职务,调离教师岗位,坚决撤销“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者的教师资格;
    济南市对中小学教师履行职业行为立下规矩:济南市教师的职业道德评价每年进行一次,一个教师的师德评价要广泛在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家长中展开,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3个等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连续两年不过关者,学校应予解聘。该市教育局日前出台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意见,以此作为教师考评的重要依据之一,直接与教师职务的评聘、评优、奖惩等挂钩。
    200412北京市出台新的“首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与岗位职责挂钩,师德状况纳入到教师的工作考核、职务聘任和奖惩当中。将其中给自班学生做有偿家教、上课接听手机、发***、校长频繁出访、在课堂上“不着边际”乱讲等行为将被明令禁止和加以规范。
    200411月,郑州市教育局向社会公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十项规范和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十条惩戒》……并且规定,老师能否继续上岗、校长是否继续任职,将由学生和家长说了算。在每年开展的学生、家长评教师活动中,连续两年综合评价不合格票数占年度票数20%的教师,将按待岗处理。不合格票数达20%的教师人数超过教师总数10%的学校,校长应引咎辞职或予以撤职。

南京设立教师职业道德投诉专线对于违反该市对教师提出的“五不准”中任一条规定的教师,一经查实,实行校内待岗,并视情节轻重按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理、处罚、处分;对道德失范以致违法犯罪的教师,坚决清理出教师队伍,并视情节送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对学校有纵容包庇现象的,将追究领导责任。
    各地分别出台有关规定:天津河西区对全区教师的“五不”禁令; 浙江省宁波市教育局决定推行中小学教师个人信用十项承诺制度; 青海省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十禁”要求》; 福建省的中小学校行风建设及教师职业道德“六要六不准”规定;四川省高县的“十要求”和"十不准"; …… (引自互联网)

对此,教育部主管教师教育的师范司司长管培俊这样响应:“要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有一种底线的要求。……就是根据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针对某一时期教育工作需要,公众的反映,抓住师德建设工作当中突出的现实问题,提出阶段性师德底线要求。当然,对此一举也有不同的看法,认为教师是一种光荣的、崇高的职业,有些具体的禁行性要求不一定符合教师的身份。但是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许多教师赞成这样一个做法,一个时期提出一些阶段性的要求,比如说不准体罚学生,不准在教学计划之外增加作业负担几不准的要求,使得教师有所遵循,使得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不断地明确具体的要求是什么,通过可操作的、具体化的要求,逐步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促进教师的师德水平不断提高。事实上不少地方就是这样做的”。这种分析表面看起来无懈可击,但是如果本文前面谈到目前师德滑坡的原因是事实的话,这些都是针对教师而定出来的底线要求是否真的能够奏效,可以解决教师行为失德现象呢?试问:教师为什么要体罚学生?教师为什么要在教学计划之外增加作业负担?难道只一个师德不高尚原因解释得了吗?假如没有来自社会、家长乃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教师的重重压力,教师们真的那么愿意多布置作业,利用节假日给学生补课,甚至中午觉也不睡亲自监督学生罚抄书施行变相体罚吗?当各级教育部门纷纷制定种种规定来约束乃至制裁教师行为的时候,又采取了哪些有力的措施从源头上防止种种师德失范呢?因此,这样的做法是把教师职业道德与操守方面问题产生的责任完全推到教师身上的不负责任、不公平的做法。

谈到这里,有必要进行一下理论探讨: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它主要是靠什么维系的?如果我们以为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得越细,越具体,就越有利于师德水平提高的话,那就错了。对教师行为的制约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各种各样的制度和社会要求,监督着教师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是一种外在的制约,即他律;另一方面是自我监督机制,这主要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以教师的职业良心为依托而导向教师主动积极履行自己的职业责任,这是一种内在的制约机制,即自律。如果教师自我监督机制不完善,哪怕外在监督的要求多么具体明确,所能发生的效果必然是非常有限的。可见,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属性是自律性,我们不能以种种实际上属于国家与社会对教师职业责任要求的行为规范替代了以职业理想、信念、良好为主要内容的教师职业道德。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必须以人的最大程度内化(自律)为前提。尽管他律是必须的(尤其对于青年教师),但更重要的是尽快完成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化和提升,这是师德建设的根本。

0

主题

0

帖子

2523

积分

金牌会员

威望
102 点
金币
100
注册时间
2006-4-18
最后登录
2012-4-3
在线时间
0 小时
听众
0
收听
0
 楼主| 发表于 2006-8-28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思之三: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与操守水平该怎么办?

从理论层面来看,笔者赞成某位学者提出的教师职业道德适应并超越的观点,即“道德情感实现升华,并逐步形成自己坚定的道德意志和规范的道德行为,自觉使自己的观念、思想和行为与教师职业道德相适应,克服与职业道德相悖的失范行为”。并且“不是把着眼点放在‘接受’和‘适应’既定的职业道德规范水平上,而在于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改造’和‘超越’并善于利用已有的规范。……意味着教师对职业道德的适从已由必然走向自由,由顺应走向综合。这是教师职业道德最完美、最有价值的归宿”。(兰刚:论教师对职业道德的适应与超越。Copy right@2001 浙江大学党委宣传部)

下面,着重从操作层面进行一下分析研究。

(一)教师自身怎么办?

1993103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将教师身份规定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这样的身份决定了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更高。对此我不想对国家提出的师德规范条文重新演绎一番,也不想兼顾到职业道德与操守的方方面面,只选取其中几个问题作初步的粗浅的探讨。

  今天我们为什么当教师?

对“为什么当教师”的回答属于教师的职业理想和信念——教师职业道德的高层次表现。如果把当教师仅仅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只是作为谋求一份普通职业来对待的话,是难以胜任社会对教师这种职业的要求,也难以耐得住当教师所可能面对的种种困难,充其量只能是当一名“教书匠”,难以成为既是“经师”,又是“人师”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这里我想借用前不久香港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妙手仁心Ⅲ》中的一个情节,急诊科高级主任黎医生对某医生(院长的女儿)说:你曾经尝试过为自己的父亲(崇拜他)而做一个医生,也尝试过为自己(证明自己的实力)而做一个医生,但都没有成功。那么你有没有想过,去尝试为病人(服务对象)而做一个医生呢?这番话对我们寻找今天为什么当教师的答案颇有启迪作用,当医生是这样,当教师又何尝不是这样?只有当我们不仅仅是因为崇拜、模仿偶像(新中国建立后,不少人是因为受前苏联影片“乡村女教师”的影响而走上教师岗位的,也有的人是因为崇拜自己的老师而当教师的)或者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个人能力才选择教师职业,而是树立起为了培养学生成材而甘心于当“蜡烛”、当“人梯”、当“铺路石”的职业理想,才能把教师的职业责任融入自己血液般地认同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职业精神,进而把这种职业信念转化为职业行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乃至优秀的教师。

  怎样正确处理学校教育的“有限责任”与教师对学生的“无限关爱”的关系?

热爱服务对象是任何一种行业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客人(顾客、游客、旅客)至上”、“顾客是上帝”,政府官员是人民的“公仆”……表达的就是这种意思。教师职业也不例外,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尽管我们不赞同把青少年学生成长的一切责任都归咎于学校教育,但是这与我们倡导教师应对每一位学生给予“无限关爱”并不矛盾。

“无限关爱”表达的是教师对全体学生(不是个别学生)的关心爱护,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主动、健康发展,这既包括了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又包括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更不能讽刺、挖苦乃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假如碰到学生犯错,无限关爱学生的教师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甚至比对待自己的子女更耐心地给予教育和帮助,事实上有许多老师是真正做到这一点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当教师的子女可能是要吃亏的,因为当教师的父母对待学生会比对待自己子女更好,但是,正是这种精神,表明我们的教师达到一种较高的思想境界——无私的境界。而这种“无限关爱”学生的行为,也就可以使学校教育的“有限责任”发挥到极致,取得社会及公众对教育和教师工作更多的理解和认可。

  教师应怎样对待来自社会的各种诱惑?

本文不想就教师对金钱应取之合法、取之有道、取之有义展开分析,因为昧着良心向学生、向家长要钱要物的教师毕竟极个别,即使是部分老师热衷于“有偿家教”,虽然道义上不妥,但这些老师实际上也付出了一定的劳动,更何况还有不少老师无论在学校或在家里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都是分文不取,展现了当代师德的风采。

这里想着重谈的是,如何从教师职业态度的角度,对待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诱惑。客观地说,目前教师的待遇已经达到国内各种行业收入的中等水平了,但是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关系、利益格局发生的变化,社会上对教师的诱惑还是很多的,而这些诱惑对教师从事职业坚定性的动摇也是母庸置疑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应对。如果问教师职业与社会上其它职业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我认为教师职业更讲究甘于淡泊,乐于奉献。淡泊什么?淡泊名利,当教师绝对不可奢望名利双收,相反需要牺牲某些利益(如个人著书立说或者登上文学、科学颁奖台……等等);奉献什么?奉献时间(每天绝对在八小时之上)、奉献精力、奉献青春、奉献生命;为谁奉献?为社会作育英才而奉献,一生做衬托红花的绿叶,一世为学生成为社会栋梁作铺路石。因此,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需要有奉献精神,有牺牲精神。现在有的教师在感叹“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之余,往往动摇了自己从事教师职业的坚定性,缺少的就是对教师必须乐于奉献这个职业特点也是职业道德表现的认同。“守住心灵宁静,建设精神家园”——国内知名教师魏书生的这句名言可以成为我们全体教师的座右铭。

  教师的心理健康吗?人格健全吗?

大家可能会反问: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的人还能当教师吗?我想还是分析现实吧:就目前普遍存在的某些教师失德行为来看,反映出来的确实是教师心理不够健康或者人格不健全。例如,在沉重的工作压力之下,有的教师容易暴躁,打骂学生——这是心理素质不稳定(情绪控制能力不强)的表现;有的教师对待某些调皮学生的杀手锏就是“整蛊佢(作弄他)”、“罚到佢知惊(使学生被罚而害怕)”——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人格不健全;即使是不少教师均容易犯的偏爱好学生,睇死(歧视)差生一类毛病,严格地说也属于人格不够健全;更不用说以教师职权谋取个人私利这些人格缺失的行为了。

只有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学生。我们要把培养教师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作为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准的重要条件。但是,这并不等于把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职业道德等同起来,而是在强调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时候应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因为某些客观上属于失德的行为,其主观原因是教师的心理问题例如情绪控制能力不强,而并非道德因素所致,所以不能一概地以教育、处罚来处理,心病还需心药医,应该对这部分教师给予更多心理辅导和指引,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独生子女如何去教独生子女?

由于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现在大城市中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而他们的教育对象基本上也都是独生子女,这一特殊的社会现象也令我们在研究这一特殊的教师群体(从23岁至30岁的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时派生出一个特殊的问题:独生子女如何去教独生子女?

无疑,独生子女有着许多优势,例如由于受到的教育充分而比较聪颖,通常都有某些个性特长。但也因为生活条件比较优越或是长辈的过分宠害而使独生子女容易存在某些弱点,如可能比较任性,依赖性强,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不高,挫折承受能力低,不善于与人交往,等等。独生子女的这些弱点已经在他们求学或就职期间产生不少问题,有的大学生毕业后眼高手低,遇到挫折即意志消沈,不安心工作,频频跳槽。对于涉足教师职业的独生子女来说,更加多了一重考验,就是他们所面对的学生,都是有着和自己一样的特点甚或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独生子女。回避没有出路,惟有积极应对。

良好的师德以良好的公德和个人品德为基础,由于独生子女公德心不强,个人品德又存在某些缺失,因此成为教师后一方面需要按照教师职业要求培养良好的师德,另一方面还要进行公德与人德培养的补课,例如,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加公益劳动,教师本身就要克服怕脏、怕累、怕苦的毛病,以良好的示范作用去影响、带动学生,做到为人师表。不论谁当老师,只要能够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并做好,学生就服你,师生关系就融洽,教育氛围就和谐,教育效果就好。反之,当老师常常迟到或拖堂,上课期间接听电话,随意进出课室,学生就会有样学样,纪律涣散。建议这些老师从正确处理公德、人德、师德几者关系入手,作好艰苦历炼的充分思想准备,努力克服自身可能存在的弱点,把自己打造为合格的进而是优秀的教师。

0

主题

0

帖子

2523

积分

金牌会员

威望
102 点
金币
100
注册时间
2006-4-18
最后登录
2012-4-3
在线时间
0 小时
听众
0
收听
0
 楼主| 发表于 2006-8-28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政府和社会怎么办?

整个教师队伍职业道德与操守水平的提高,不仅仅是教育部门一家的事情,也不仅仅靠教师自身的努力,需要全社会和各级政府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

首先,社会应对教师多一点理解和关爱。由于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并且牵涉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因此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由此衍生了对教师很高的期待和要求,然而一旦现实与社会过高的期盼不相吻合时,教育与教师也就成为了众矢之的,稍有差错,更加是引发口诛笔伐,欲置之死地而后快。需知道,教师也是人而不是神,教师和平常人一样会犯错误,需要得到社会的理解;教师也会碰到事业的烦恼、工作的烦恼、家庭的烦恼、感情的烦恼,他们也与平常人一样会产生心理障碍,需要得到各方面的关心和爱护。因此,为了促进教师职业道德与操守水平的提高,社会应对教师多鼓励、少指责,多理解、少施压。

其次,从对教师职业道德与操守的统一标准要求转变为分层要求,分类指导。从目前国家制定并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看,总的来说是标准统一且要求太过理想化,这种状况势必导致不是每一个老师都能达到国家所提出的要求,从而使师德建设强调了二十多年,收到的效果并不显著。有学者认为,就教师整体队伍来讲,客观上存在着不同的层次,“教育境界分层:处于职业生存之境的教师,处于专业发展之境的教师,处于事业追求之境的教师。教育理解分层:处于教育认识层次的教师,处于教育信念层次的教师,处于教育信仰层次的教师。从业态度分层:处于敬业层次的教师,处于勤业层次的教师,处于乐业层次的教师。教师爱生分层:处于尊重层次的教师,处于理解层次的教师,处于关爱层次的教师,处于严爱层次的教师”。“教师对职业道德的把握存在层次之分:不知层次、知道层次、理解层次、信念层次和信仰层次。”(王毓珣:师德建设中有哪些问题,有何对策?2005年7月9日《中国教育报》)对于处在不同层次的教师,我们对其职业道德与操守的要求理应有所不同,既要对所有教师提出最基本的要求,但又不能人为地拔高要求,应该对不同层次教师的实际有比较强的针对性,并且让他们经过努力能够做得到,从而适应他们自身的提高与发展。

再次,教育内部改革应以激励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的。综观当今的教育,改革成为最主要的趋势,而且都是自上而下的,课程改革、教学改革、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还有人事制度改革,种种改革都冲着教师而来,虚的有转变教育观念,实的有变革教学方式,要命的是压缩教师编制。特别令人忧虑的是,在某些政策执行者的操作之下,这些改革扭曲成为吓唬教师、惩罚教师的狼牙棒。这是极不利于教育发展的,也是极不利于教师队伍自身建设的。任何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发展,教育内部的改革也不例外,而教育发展依赖于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因此教育内部的改革应该以激励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的。要切实克服目前不同程度地存在的改革以教师为敌的偏向,进一步舒缓教师的压力,引导教师提高对改革的认可程度和参与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与此同时强化师德自律机制和激励机制,令教师在改革中获得愉悦、获得成功、获得发展。

最后,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解决教师生活的后顾之忧。各级政府没有按照国家法律规定保障教师的合法公益,使教师的生存条件无法得到充分满足,是导致教师队伍某些行为失德的原因之一。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应认真研究,首先是必须遵照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兑现教师的合法的经济待遇,解决教师生活的后顾之忧,从而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

 

上述思考,未必找准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更难谈得上提出解决的对策,惟盼能引起同行们的思考及争鸣,也就达成初衷了,并且也算是向本次暑期教师政治学习交上一份答卷。希望得到全体老师的批评指正。

0

主题

0

帖子

2523

积分

金牌会员

威望
102 点
金币
100
注册时间
2006-4-18
最后登录
2012-4-3
在线时间
0 小时
听众
0
收听
0
 楼主| 发表于 2006-9-5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都是匆匆过客!

马儿呀!你慢些走.....

匿名  发表于 2009-6-25 09:57
不错!!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