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常笑 于 2014-1-27 15:05 编辑
上门走访 星期三上午,天气冷晴,生产队的小路上全是前一晚雨水泡出的泥泞。我和另一位老同志按计划开展春节前对联系农户的上门走访,在进入两个生产队的交叉路口前,我们约好结束后在此集中。 分手前,老同志叮嘱说,走访就是去拉近干部和群众的距离,了解他们一年来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宣传国家发展农村经济的政策。我说,行。 走上泥泞湿滑的乡间小道,我开始猜想群众会提出些什么样的问题。下乡之前听大家说过一些,比如“没钱”这个问题,“没事做”这个问题,甚至“老婆跑了”的问题,这类问题往往被大家当作笑谈却从没认真思考过怎样帮助解决。 听上去似乎也不可解决,找工作难、挣钱难是全社会共同存在的问题,至于老婆弃家不顾似乎是家务事,我等如何解决?只是如果换位思考一下,当我们自己遭遇“没钱”、“没事做”、“老婆跑了”,想想自己落了这种难,谁还能笑得出来呢?其实不应该把别人的切肤之痛当作笑料吧。 正想着,前面就出现了我联系的一户人家。 这户人家是三间水泥砖混加预制板的平房,建在路边略高的缓坡上,从陈旧程度上看有十年左右时间了。平房前是一个小晒坝,铺着浅薄的水泥,已经有几处裂开了两三米指头粗细的缝隙。昨晚的雨水把地面冲洗得还算干净,地面上有几个清晰的黄泥巴脚印,说明有人在家。 粗朴的两扇木板门页对合虚掩着,从里传出“咿咿呀呀”的歌唱声。我伸手轻敲门板,没有人回应。一推之下,门边长藤椅上正聚精会神看着电视的两位老人立即突显在我眼前,让我一惊。坐着的是一位老大爷和一位老婆婆,都已年愈花甲的模样,他们也非常吃惊地望着我,也许因为我穿着制服吧,他们的惊讶里还带着某种对陌生人的紧张。 我立即解释说:“老人家,我是政府部门下乡走基层的,来你家走访调查。”我尽量把语气调得软和些,一边送上我的工作证。 两位老人脸上的紧张随即融化了,变成了笑容,虽然还不是那么自然,但多少也表达了一份友善。 我坐下后,老大爷递过来一个塑料小杯,里面是半杯略带浑浊的液体,他期待地望着我说:“来,整一口。”我这才发现他红润的老脸上已有两三分酒意。以前听说过农村老汉有喝早酒的习惯,这算是第一次见着了。 一旁的老婆婆嘴一噜挤出个笑脸骂道:“啧啧啧,龌里龌龊的,你喊人家喝?!”说着,她在一旁的土罐罐里倒出一碗茶水给我,黑红色的茶水透着清亮,在土灰色的碗里摇晃着,冒着热气。我双手捧过碗,一阵温暖从手心传递到心里。 我在老大爷喝醉般似笑非笑的目光和老婆婆期待的眼神中开始了调查。 在介绍了此次走访活动的原由和了解这户人家的家庭人口、经济状况后,我把写着我名字、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的“连心卡”交到老大爷手上,接着开始征询他们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提到困难和问题,两位老人先是一阵默然,似乎在回忆和思考又似乎什么都没想。短暂的沉默后,老大爷脸上浮起逗乐的神情“嘿嘿嘿”笑起来,是当我在开玩笑吧,我有一种被怀疑和不被信任的感觉。 我认真地解释说:“走基层活动是全国性的,让机关干部深入群众中去了解和帮助解决一些生产和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你们有什么想法和需要都可以说,我会把意见收集上报给上级组织,帮助解决。” 见我拿着笔和登记表等待着记录,两位老人的神情开始活络起来。老大爷的手有一点颤抖地端起塑料小杯嘬了一小口,咳嗽两声,我知道他要讲问题了。我也握紧笔杆把笔头点放在了洁白纸页上“问题”栏的地方。 “暂时没有困难和问题。”老大爷一字一句扎实肯定地说出了这么句话来。我的手已经在纸上写了“暂时”二字,急忙停住。 老大爷说完又望着我“嘿嘿嘿”地笑了。 怎么没有困难和问题呢?我在心里固执地怀疑着。看看屋子里——长藤椅、四方桌、21寸老式彩电、屋顶悬垂的电灯、泛黄白墙上的蛛网、翻沙的水泥地面,一切都像两位老人一样上了年纪,陈旧、衰朽。 调查似乎陷入僵局。 “嘻嘻嘻——”,随着笑声,门外突然跑进来一个小女孩。一见有生人,她立即抿住了嘴跑到老大爷身边蹲下,用两只机灵的大眼睛看我。 老婆婆招呼她道:“丫头儿,喊叔叔。” “叔叔。”她仍然躲藏在老大爷身旁,小猫叫一般喊了一声。 我微笑着答应了一声,仍然思忖他们家可能会有的问题。 老大爷慈爱地抚摸着女孩的头说:“叔叔问我们家有什么需要帮助的问题,你想想呐?” 也许是得到了爷爷的鼓励,女孩大胆地站起身来,走到我桌边,趴着看我的登记表。 “你认识多少字了呢?”我笑着问她。 “多得很!”她盯着我的登记表简短但自信地回答,一边用手挠了挠散乱的头发。 “我考你一个问题吧。”她突然对我说。 “胡闹!”老大爷笑着呵斥她的孙女。 “什么东西可以遮完所有所有全部全部的东西?”她没有理会爷爷的责怪,只对着我问,还用双手认真地比划了一个大大的圆圈。 这突如其来的无厘头问题一下子让我无言以对。 从刚才了解的家庭情况来看,这孩子的父母都在浙江打工,已经十年了,她今年也正好十岁,读小学三年级。每天早上天一亮就自己起来,草草收拾后就带上几个煮红苕或是土豆然后背着书包去上学,要走约一小时的田坎路才能到学校,从不间断。父母每月寄1000元回家来补贴家用和供她上学,一年只春节回来家人团聚几天。 “快说啊!”她有点着急地催促我回答,看来已经不把我当陌生人了。 “打你!”老婆婆举起手来佯装要打人的样子,以此来管束孙女似乎不礼貌的言行。我笑笑说:“没关系!没关系!她的问题也是问题啊!让我想想是什么东西呢?” “不要管她的。”老大爷嘬了一小口酒,笑意融融地对我说。 “是手?”我试探着向女孩提交了自己的答案,我想到一个成语叫“一手遮天”。 “错!”女孩坚定地否决道。 “是树叶?”我继续试探着提交答案,我想到“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错!”女孩像个铁面无私的法官在宣判。 我用手捂着自己的嘴,因为我忍不住笑了,一种自我解嘲和求助的笑,一边还想掩饰自己此刻的智力不足。 小女孩精明的双眼识破了我投降的讯息,她像老师面对差生一样无奈地摇摇头说:“笨!是眼皮!”说完,她对我演示般眨了眨眼睛,接着便“嘻嘻嘻”地笑起来,我先是一愣,接着也跟着笑了,眼皮啊,它一合就真把什么都遮了。 两位老人在一边张着嘴无声地笑了。正巧,播放着的电视机里也突然爆发出观众爽朗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似乎在为这户人家证明和同意他们——“暂时没有困难和问题。” 这是一家充满天伦之乐和知足常乐的人家啊! 离开老大爷他们家,我带着一种舒畅,身上多了一种愉快的力量,期待着尽快与下一户人家开始访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