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71|回复: 3

[散文] 禅 悟

[复制链接]

13

主题

2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威望
215 点
金币
101
注册时间
2007-9-26
最后登录
2016-11-18
在线时间
11 小时
听众
6
收听
0
发表于 2014-3-6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落叶随风 于 2014-3-6 21:48 编辑

                                 禅          悟

     拔地而起的可久红岩山,算不上巍峨,那形成的
一堵堵红色石壁,虽有稀疏杂树的衬托,也遮掩不住山
势的险峭,对善于攀援的猿猴也露着愁容。山上的半边
寺,只有比较强健的人,凭借凿在石壁上的石窝,贴着
身体,脚踩手抓,方能爬上爬下。现今,也许是对旅游
的开发,也许是对宗教的信仰,为了方便游人或香客,
沿险峭的石壁,新修了一条上山的石梯道。
        我第一次到半边寺,石梯道刚好修成,还没有栏杆。
   上了石梯道,望着悬空空的峭壁,露出内心的恐慌,看着
   旁人在石梯上悠闲地上下,只好咬紧牙关,手巴峭壁,挪
   动着颤抖的双腿,最后那十几级成六七十度的石梯 ,却是
   手脚并用爬上去的。
        爬上石梯一看,有一个人工整理过的天然平台,外面
   是条石切的一道栏杆,里面是离山顶二十多米的垂直的天然
   石壁,石壁上三个岩龛内都雕刻着佛教里的一些佛像,没有
   重修庙宇,但根据半边寺的称谓及地形的特点,可以猜测出,
   曾经的庙宇应是依石壁而建,仅一面滴水。
        无穷的碧落下,二夹河绕着山脚蜿蜒而去,淡雾依恋着
   远处的山峰。回望山下的梯田和田塍,想象着曾经的高县下二
   乡八景之一的《红岩牧笛》中,结队的牧童放牧回家,伴着晚
   霞,骑在牛背上短笛横吹的田园美景。 享受着山风拂面带来的
   清新,心胸随着眼界的开阔而开阔,上山时所出的虚汗和内心的
   恐慌,不知不觉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以上山时的那种感受梭下山后,如猪八戒吃了人生果,十万
   八千个毛孔显得十分通泰,心情变得十分高兴,头脑也觉得十分
   清醒。在恐慌和高兴的交替中,感叹着山的险峭时,脑袋里跳出
   一代伟人的诗句:“万水千山只等闲”。于是,在回家的路上因
   步其韵地模仿出一首七律来:
         男儿不怕苦和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二夹蜿蜒飘白练,   红岩陡峭带泥丸
         云开日出周身暖,   雾散崖悬尽胆寒
         幸喜菩萨来保佑,   心轻气爽好开颜
       寺内正对石梯的左龛右部“过去”、“今生”、“未来”三
   躯佛像端座龛中,“今生佛”指的是释迦牟尼,一般人所说的如
   来佛,在对生命从何处来,到何处去,怎样才能解脱众生苦难的
   参悟中,悟出只有涅槃成佛,才能脱离在六道轮回中所受苦难。
   在参悟解脱众生苦难的基础上,创立了佛教。左龛左部的观音、
   地藏,右边的文殊、普贤这四尊菩萨,在佛教中有崇高的地位,却
   不称佛,是因为发誓要将众生全都度成佛后,自己才成佛。“未来
   佛”,本来是弥勒菩萨,是众生都成佛以后,方能成佛的,但他是
   众生成佛后释迦牟尼的继承者,因而称弥勒为弥勒佛或未来佛。
       我认为创立佛教的释迦牟尼是为了如何解脱对“生、老、病、
   死”的恐怖的基础上,不断地参悟,逐步发展和建立起来的宗教,
   宣扬的是众生皆能成佛,其实质是人类最终走向灭绝。传到中国
   后,再与中国文化的融合,适应中国文化的需求,所以,佛教才在
   发源地末落的情况下,在中国光大起来。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在地球上会有消失的那一天,以何
   种方式消失呢?佛教提出度一切苦厄,涅槃成佛,到达一个不生不
   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没有苦难的永恒的佛国世界。佛国世界,
   作为心中的理想归宿,符合一些人死亡前的愿望。但是,即然到了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佛界,为什么几十亿年后,未来
   佛是今生佛的继承者呢?也就是说弥勒佛是如来佛的继承者。其提
   出的理论不是自相矛盾吗?这里我倒是希望自己不增不减,永远只
   有二十多岁,清风明月与我相伴,观看沧海桑田的交替变换。佛教
   中演衍出如来从母亲的腋窝里生出来就能走路,而且大声喊道:
  “天上地下为我独尊”的神话。如果说涅槃成佛,是人死前的愿望,
   那这样的神话,却是迷惑民众的一种手段。为这些,曾经还给在世
   时的祖母——一位虔诚的佛教信仰者,提出不同的观点。
        祖母在世时,口中时常提到的就是观音菩萨,烧香拜佛,可以
   说是老人家的职业,也可以说是老人家的精神支柱,其目的只有一个,
   求观音菩萨保佑自己的子孙幸福安康。时常给我们讲,何处的菩萨灵
   验,何人因拜了菩萨、烧了香,菩萨就帮他实现了许下的愿望等,将
   这些不求自己努力,只求烧香拜佛的事。当做事实来教育我们。
        在提出不同观点前,首先左一句老祖宗,右一句老祖宗,叫得巴
   巴适适的,然后才说,信仰佛教,精神上找到寄托和安慰,过得愉快,
   是好事,我也赞成。等老祖母十分高兴时,话锋一转,随即说,谁都希
   望自己的子孙幸福安康,但是,对菩萨烧香许愿,求菩萨保佑子孙幸福
   安康,我可不认同,只认同只有自己努力,才能得到幸福安康。
        神秀作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
   埃。”我对此偈表示认同,只要时时努力,修身养性,明白事理,内心才
   是一面明镜,看清自己,象清扫尘埃那样,克服自身的不足和错误。神秀
   的偈语,可以说是与孔丘的克己复礼是一脉相通的,复礼可通假为服理,
   意思是说做人,不仅要讲礼貌、礼节,而且还应明白和尊重道理,克制自
   己的私心和欲望。
       慧能作偈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个偈语觉得太虚无缥缈了,只是深受“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的影响。即然什么都是空的,那怎会需要吃粮食来免除饥饿的感
   觉呢?为什么要作偈阐明自己的观点,接受弘忍的衣法呢?这只不过是“时
   时勤拂拭”的参悟中,涅槃成佛,脱离六道轮回的空想。
        即然“本来无一物”,您老人家烧香拜佛,保佑子孙幸福安康,说明您
   心中也就有放不下的物。因而还不如孔丘的克己复礼和神秀的偈语实在,那可
   是劝导人们要修身养性,明白事理的真理。 说到这里,我对祖母说:“老祖宗,
   您求菩萨保佑子孙幸福安康,还不如教育子孙“克己复礼”,“时时勤拂拭”。
   这样,您老人家的子孙不就幸福安康了吗!”
       祖母在十余年前辞逝时,内心却是希望祖母去西方佛国做观音去了。在跪
   送祖母到西方佛国去做观音的路上,我拟了一副对联:“西天路上是谁,如来
   座下观音。”但是,我希望祖母是一位普度众生“时时勤拂拭”的观音。

0

主题

3899

帖子

3918

积分

论坛元老

威望
3918 点
金币
0
注册时间
2013-3-21
最后登录
2022-9-28
在线时间
0 小时
听众
6
收听
0
发表于 2014-3-6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必须得顶起

0

主题

3631

帖子

3654

积分

论坛元老

威望
3654 点
金币
0
注册时间
2013-6-17
最后登录
2022-6-17
在线时间
0 小时
听众
4
收听
0
发表于 2014-3-8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手云集 果断围观

0

主题

3122

帖子

3123

积分

论坛元老

威望
3123 点
金币
0
注册时间
2013-10-9
最后登录
2022-10-18
在线时间
0 小时
听众
4
收听
0
发表于 2014-3-9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佩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