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烧龙灯 王大桥 文\摄(原载各报刊) 儿时在故乡过年,最好玩的莫过于元宵之夜看烧龙灯。 故乡是川南一个小镇。小镇烧龙灯形式古朴,乡风浓郁,别具韵味,与城市耍龙灯迥然不同。 每年临近除夕,在小镇民间艺人的倡议和当政的组织下,热心的民间艺人们便早早开始筹划耍龙灯。小镇人都喜欢这一民间传统娱乐活动,过去虽然穷,但领头人仍然要带头集资,张家五元李家十元,凑成一笔烧龙灯可观的资金。 正月初二、三刚过,艺人们便开始编扎龙灯。他们将细薄青竹篾条,左盘右绕巧妙地在一个木框上扎成龙头形状,下面伸一根木棒,再在竹龙头上糊上半透明白纸,工笔重彩地绘上鲜艳夺目的彩色龙头形状,再配以龙角、龙牙,栓上用麻丝染红的龙胡子,然后,再请领导或德高望重的长者,用彩笔点上眼睛,名曰“画龙点睛”, 至此,一个张着血盆大口的龙头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艺人们又用竹蔑条编扎六七个一尺多长,如水桶般粗细的龙腰身节子,穿上木棒,糊上白纸画上龙麟,最后编扎一个龙尾巴,全画上龙身图案,一条威猛的彩龙便出世了。人们又编扎一个圆宝和一些鱼、虾、蟹、蛙之类的动物,为龙作陪伴,借以增强气氛。 民间俗定正月十二是“出龙”的日子。届时,人们敲锣打鼓举着几条彩龙,挨家挨户拜年,一户不漏。被拜年的人家,必须燃放鞭炮,递烟献茶,给龙头挂红布,还要打发红包。龙灯队在你门上贴上“烧龙请贴”,示意你准备好鞭炮烟花元宵节之夜烧龙灯。 家乡小镇有几条街道,每条街道都准备有一条龙灯,还有趣地取名“水龙、火龙、太平龙、财神龙”等等;近郊农村的农民还扎有“栽秧龙,”、“丰收龙”等龙灯,积极参加小镇拜年烧龙灯的娛乐行列。 正月十四、十五夜是正式烧龙灯的日子。届时,华灯初上的小镇大街小巷内鞭炮烟花燃放得分外热烈,各种鞭炮烟花闪烁的五色霞光,映照得条条翩翩翻舞的彩龙在火光中威猛雄壮,婀娜多姿。孩子们成群结队地紧紧追随在龙灯队伍的后面,燃放鞭炮,欢呼雀跃。小镇家家户户门口都挂上了红灯笼,男人们用长长的竹杆从家里伸出串串鞭炮,等龙灯来时燃放,数条彩龙在硝烟弥漫的烟花爆竹中尽情接受着“炮火的洗礼。”窄窄的小镇街道上,人如潮涌,-万头攒动,十分拥挤;锣鼓声、鞭炮声、喧闹的人声,鼎沸盈耳,热闹非凡。 接受完几条街数百户人家的轰烧之后,各路龙灯队伍汇集在镇中央一个宽敞空旷的“老场坝”广场上,上演最后的烧龙灯重场戏。此时,早已等候在这里的几个炼铁火炉中,滚沸的铁水已烧得通红,见龙灯到来,烧炉人用小铁勺舀起勺勺铁水,抛向空中,待铁水落下时用木板猛击铁水,霎时,熠熠闪烁的水铁花在空中飞舞,像红色的雪花般洒落向翻卷舞动的龙群,美丽的水铁花铺天盖地,情景蔚为壮观。耍龙的人不停地跳动着,口中重复喊着:“越烧越发财,烧了又拿来!······”水铁花灼伤了四肢皮肤和手腳,烧烂了衣服,他们全然不顾,毫不畏惧。听大人们说,让水铁花烧一烧,可以免灾避病,不生疮疖,吉祥发财,交上好运,于是,我和小伙伴们也拼命地跻身在龙灯群里,疯狂地跳啊闹啊,头发衣服烧焦了也全不知晓。 元宵节深夜,群龙被烧成了光竹架架,人们又争着去扯龙灯的胡须,说龙胡须也是吉祥物!午夜已过,人们还意犹未尽,要闹到次翌日凌晨两三点钟,才恋恋不含地各自散去。 正月十六日,各条亍龙灯主办者还要在街上摆上一二十桌坝坝宴席“吃龙肉”,用龙灯拜年捐凑的钱犒劳耍龙灯的人们。“吃龙肉” 还要请小镇相关领导和各界人士,大家欢聚一堂,一边“吃龙肉”, 一边总结烧龙灯的经验,并盘算着来年如何继续搞好这一活动。“龙肉”吃完,烧龙灯宣吿结束。 小镇烧龙灯形式虽然原始、古老、质朴,但却是小镇人民过春节的一种传统娯乐方式,一种精神享受,一种别具风情的文明。 王大桥 20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