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源上泉 于 2014-1-17 11:52 编辑
龙溪:茶道深深 源上泉
初到龙溪,渐悟茶道。 坐在那颇有几分古色古香的厅房里,我们面对那清纯如枙的沏茶小姐,欲品“川红”的韵味。她仿佛端坐世外,静淑得可以。一张根艺茶几上,杯、碟、盏、盘和勺,落落如诗。只见他轻轻拧起水壶,滴水不漏地将开水斟入茶盅之时,一缕红茶特有的香味朴鼻而来,香醇所至,诱人涎来。然后,她一手端起茶盅,一手天外飞来般地护着茶盖,轻盈地弧似地将茶潺潺地倒入每人的小盅里……随之一袭茶香四溢。 沏茶小姐的整个泡茶过程,无疑就是一首精美的唐诗宋词了。 我接过茶来,首闻,扑鼻奇香。川红那先甘后醇的味道,令我久闻不舍。我少少地,绝对要少少地一茗——细腻的一品,茶味之香,满口溢来,回旋于舌上,沁入心田…… 哦!莫非这就是茶道之道么? 茶之有道,从古至今,深厚无垠。不说茶之内涵,也不说茶之健身,你只看那沏茶之人的技艺展艺,令人浮想万千。我曾写过一篇散文《茶道深深深几许》,就写故乡茶馆内那个泡茶女沏盖碗茶的精美绝艺,叫人叹为观止。那高擎铜壶,飞流直下的沸腾泉水,滴水不漏地沖泡着翻滚如人生的茶叶,清香如醇的茶香,和着茶倌的泡茶功夫,令人叫绝喝彩!你说,欣赏中谁也会由衷赞美那如诗如歌的吟唱! 我们常说:道是通向彻悟人生之路,而是人生至心之路吗?也更是茶之路哟。 龙溪,这个以龙的底蕴而衍生出来的茶园,自有一翻文化渊源。中国是茶的故乡,四川是茶的祖籍,高县早入茶乡的古韵。龙溪,追述茶的历史,自可有考证一说。龙,乃天子也。据史记载,赵佶当皇帝时,专门写了一本研究茶的专著叫《大观茶论》。书里从产地、种植、采摘,到制茶及饮品都写的地道。据悉,这位皇帝龙天子是历史上唯一的皇帝茶专家。你道龙溪茶,也与石龙的文化沾亲带戚吧!
应该翻阅一下龙溪茶的历史。据县史记载:龙溪茶业的前身——乃石龙精制茶厂也。建于上世纪的1975年,茶厂1980年扩建,自有茶园966亩。改革开放后,由创办时年收入只有1万余元的小厂,发展九十年中叶为拥有固定资产70万元,年产商品茶120吨,总收入为120多万元的茶厂。产品为有名的“庆山毛尖”、“庆山翠叶”等,后者获1992年四川首届“巴蜀食品节”产品质量优秀奖。可见龙溪茶的地域和底蕴应是岁月铺陈了吧。 那日闲睱之余,偶翻书房一本闲书《蜀南茶乡高县》,竟涌文思,说言茶道。1988年,原四川省领导,时任中央顾向委员会的天宝来高县视察,欣然为“庆山毛尖”题词:“香茶清心,庆山一品。茶业引路,高县振兴”。读来,令人联想和振奋。 “清心”,茶道也。“一品”,使人悟省无穷茶道。饮品者,须心境平和,进入“道”之理念。观赏泡茶技艺,从而可达到身心之洗礼。这不就是“内省修行,明心见性”么? 综观沏茶、赏茶、闻茶、饮茶整个过程,是人心灵的净化过程。这是因为茶有茶德:“康、乐、甘、香、和、清、敬、美”。这“八字”,诠释了茶道的真谛。 龙溪之地,无论是“金蟾望月”、“茅亭寻云”、“龙山听雨”还是“土佬寻迹”,应赋予茶的新韵,那才妙哉。我们常论茶道,必有文化底蕴。这也应归纳于茶道须究“最高境界”: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品味上的精神享受。 这,我以为——才是龙溪追求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