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70|回复: 3

[散文] 高考:"学霸"话古今[读书札记]

[复制链接]

381

主题

774

帖子

6883

积分

论坛元老

威望
2691 点
金币
100
注册时间
2010-6-26
最后登录
2023-5-23
在线时间
267 小时
听众
11
收听
0
发表于 2014-8-6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上泉 于 2014-8-6 11:38 编辑

                                              高考:“学霸”闲谈古今  

                                                                                  源上泉



       七月,高考录取。打开电脑,那些省、市高考夺冠的新闻扑面而来。某某获得全省理科状元,某某跻身某市文科头名。评者如潮,赞誉声不断。确实,这些高考“学霸”,是埋头苦读,花了十倍功夫,来之不易。
      有人言:高考是独木桥,就如明清科举之途一样,似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个“状元”(录取)不容易。“寒窗十二年,就看当年七、八月”。你说,不急吗?不聁吗?尤其是考上全省头名,亦或全市第一名,都不容易焉!
      说起科举之考,有人误认为与现在高考无异。其实,“高考”与科举考试不可同日而语。明清时,不说太学前的二考,科举之途最重要的是四大考试:即院试、乡试、会试、殿试。考试不同主要不同在考场、主考人、参加者。一般是院试在府县,乡试在省城,会试在京城贡院,殿试在皇宫。主考官分别为各省学政,朝廷特派员,钦差大臣,皇帝。中考者皆称是院试,考生员(即秀才);乡试出举人,头名称“解元”;会试出贡士,头名称“会元”;殿试出进士,头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这些获考“三元”的人,可称“学霸”了。一个考生只有三次大考中都得第一名,即中“解元”、“会元”、“状元”,才可称为“连中三元”。这比现在“高考”中头名,更不容易。因为那时全国有多少人才在竞争,都想“学而优则仕”。再有才华的考生也很难保证每考都登榜首啊!何况在太学前的县试前,还要进行三考,经六考过关也。
       据史记载,明、清两朝六考,连中六考的头名的学霸只有两人;一个是明朝的黄观,一个是清朝的钱棨。黄观生于1364年(明元至正二十四年),安徽人。他自小酷爱读书。1390年,黄观以贡生的身份入太学,是年八月参加乡试,中“解元”。次年应会试,中“会员”。同年,他参加明太祖朱元璋亲发策问的殿试,夺得第一名,中“状元”。于是,明代的“连中三元”之学霸诞生。据史记载,黄观不但连中三元,而且在入太学之前的县试、府试、院试中,成绩均为第一,这可谓难上加难的事。他中状元之后,先后任翰林院修撰,讲学于东宫,升任礼部右侍郎。同样,江苏的钱棨也是连中六考“六元”的科学奇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些学霸奇才,当然会留存在中国的教育史上。而比起当今的高考,虽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就其考场关隘的艰难、莫测,肯定要松懈些许。特别是现在招生录取率,比起上世纪六十年代来,变化之大,有目共睹。那时,一个县考上大学的录取率几乎是百分之几或十几,而今百分之六、七十的考生都可以上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这也许是时代的进步吧。

源上泉

0

主题

3936

帖子

3961

积分

论坛元老

威望
3961 点
金币
0
注册时间
2013-3-21
最后登录
2022-9-28
在线时间
0 小时
听众
4
收听
0
发表于 2014-8-6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

0

主题

3621

帖子

3644

积分

论坛元老

威望
3644 点
金币
0
注册时间
2013-6-17
最后登录
2022-6-17
在线时间
0 小时
听众
4
收听
0
发表于 2014-8-7 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好,顶一下

0

主题

3956

帖子

3990

积分

论坛元老

威望
3988 点
金币
0
注册时间
2013-3-21
最后登录
2022-10-20
在线时间
0 小时
听众
5
收听
0
发表于 2014-8-9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猪V5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