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56|回复: 9

[杂文] 文化的泪痕

[复制链接]

27

主题

52

帖子

1953

积分

金牌会员

威望
397 点
金币
100
注册时间
2009-6-2
最后登录
2018-6-22
在线时间
43 小时
听众
8
收听
1
发表于 2016-3-22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过眼烟云 于 2016-3-23 20:46 编辑

             

文化的泪痕



 落木瀟瀟

    中国尚文的历史,历来就有“北有孔子,南有文昌”的说法,祭祀文昌帝君的文昌宫,同孔庙(文庙)、观音殿、关帝庙一样,遍布全国各地,建寺庙和书院是中国一种比较独特的文化现象,是道家、儒家和佛家思想精神特质生动表现和传承载体,透过历史的风雨仍闪烁着文化的光芒。可是,在我以极其虔诚的心情,拜谒了高县界于庆符镇、复兴镇与庆岭乡之间的香炉山和大窝镇的文昌宫后,心里有了一种莫名的惆怅,仿佛看到传统文化那曾哀伤的泪痕。
  据《庆符志》载:“香炉山,县北二十里,山峰崒崔,石角作有芒,上遗古寺,在烟霭紫翠间。”极言其险峻巍峨。香炉山峰顶侧卧着五座巨石,形如猛虎,人称“五虎石”,说是三国时蜀国“五虎上将”灵魂之化身,属镇山之石。传语:“谁人跨过五虎石,三缸金子九缸银”。 “五虎石”宽越百丈,站在石上,其巍巍然让人不寒而栗。
  该山从庆符镇到月江镇,绵延数十里,横贯高县之东西,气势雄浑,其主峰位于庆符镇、复兴镇和庆岭乡之间,海拔800余米,距高县县城约15公里,因其形似“香炉”而得名。后人取唐朝大诗人李白的 “日照香炉生紫烟” 著名诗句,将其称为“香炉紫烟”,是庆符县古美景之一(县属高县)。清时一邑姓诗人胜赞香炉山峰之奇景,“远望香炉生紫霭,疑是入梦呈云台。非是叶公惊一现,龙脑现瑞到蓬莱。”
  据说,曾有得道高僧修行于此,每年六、七月间,成千上万湖广下江人士也来这里游览,登山者甚众,简直是“游客擦肩接踵而行,香炉生紫烟如云不散”。 相传自明、清以来,香炉山主峰之上寺庙香火兴旺,善男信女朝山拜佛者甚多,民间有“朝罢峨眉山,又朝香炉山”之说,是昔日川南之佛教圣地,至今仍然声名远播。
  可惜群峰竞秀、万山来朝的香炉山寺,僧侣被“解甲归田”,历经“文革”磨难,本来就保存不好的香炉山寺,巍峨壮丽的三重大殿被拆除一空,所有石塑佛像被砸得缺胳脖少腿,佛头满山滚落不知所踪。在区区一个高县,似这类情况真的是举不胜举,如:可久红岩山的半边寺、王氏地主庄院,庆符镇的“九宫十八庙”,沙河镇的谢家大院子,文江镇的七宝寺等等,好像与“古”和“旧”沾得上点边的许多巧夺天工的古建筑、古寺庙、古碑坊都在破“四旧”的风潮中,一夜之间消声匿迹,化作云烟。
  风云变幻,空谷传响。在四川高县(1958年庆符县与高县合并)这个极具长江流域文化建筑特色的川南之地,稍微免受重创,基本建筑框架得以大多保全的该算大窝镇的文昌宫,其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辟为龙泉小学校址,含初中、小学和教师宿舍,直到2002年新修了教学楼才结束历史使命。
  大窝镇的文昌宫,虽赶不上绵阳梓潼县七曲山文昌宫祖庭,但造型奇特,建筑雄伟,为二进四合院式会馆类建筑,主体平面呈长方形,座北向南,占地面积约3435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480平方米。总体由牌坊、奎星楼(戏楼)、厢楼、正殿、过厅、厢房、后殿构成。历经150余年的沧桑和多次人为的破坏,文昌宫今已伤痕累累,斑迹重重,旧有的山门已毁,奎星楼(戏楼)上层被拆除改建,外墙倾斜、开裂,屋面檩椽腐朽,脊瓦破损,宫内各处装修大都被扰乱。所幸总体格局尚存,大木构架基本完好,木雕构件大都还在,昔日风韵犹存,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可谓不幸之中的大幸。
  川南高县大窝镇的文昌宫,供奉的是文昌帝君。文昌帝君,是梓潼神与文昌神合为之神。《明史》的《礼志》称,“梓潼帝君,姓张,名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殁,人为立庙祀之。”张亚子即蜀人张育,东晋宁康二年(374年)自称蜀王,起义抗击前秦苻坚时战死。后人为纪念张育,即于梓潼郡七曲山建祠,尊奉其为雷泽龙王。后张育祠与同山之梓潼神亚子祠合称,张育即传称张亚子。唐玄宗入蜀时,途经七曲山,有感于张亚子英烈,遂追封其为左丞相,并重加祭祀。唐僖宗避乱入蜀时,经七曲山又亲祀梓潼神,封张亚子为济顺王,并亲解佩剑献神。宋朝帝王多有敕封,如宋真宗封亚子为英显武烈王,宋光宗时封为忠文仁武孝德圣烈王,宋理宗时封为神文圣武孝德忠仁王。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敕封张亚子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于是梓潼神张亚子遂被称为文昌帝君。《梓潼帝君化书》称,张亚子“生及冠,母病疽重,乃为吮之,并于中夜自割股肉烹而供,母病遂愈。后值瘟疫流行,梦神授以《大洞仙经》并法箓,谓可治邪祛瘟,行之果验”。因此,文昌帝君也是慈祥孝亲的楷模。
    成书于宋元时的《文昌帝君阴骘文》列举古代士人行善得福的事例,《文昌帝君阴骘文》称,文昌帝君曾七十三次化生人间,世为士大夫,为官清廉,从未酷民性烈,同秋霜白日之不可侵犯。“济人之难,救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因此,天帝命文昌帝君掌天曹桂籍文昌之事。凡世间之乡举里选,大比制科,服色禄秩,封赠奏予,乃至二府进退等等,都归文昌帝君管理。
  其实,张亚子本与天上文昌星根本没有丝毫关系,但他是如何成为文昌帝君的呢?
  据司马迁《史记•天官书》记载,斗魁戴筐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重、六曰司禄。意思是说北斗星的上方有六颗星组成一个星座,象筐形,它就叫文昌宫,六星的最后一颗星是司禄之星,它的职责是“司禄赏功进士”,也就是主宰人间赏罚功名、提拔士人为官的工作。后来,由于读书人广泛的崇拜,司禄星的职责淹没了五颗星,文昌宫其他的职能淡化,成了一个主宰读书人追求禄位命运的专职星座。自唐朝开科取士以来,热衷功名的文人学子认为文昌星高悬头顶、神秘莫测,期盼文昌星能够从天庭走向大地,以便随时供奉,求得保佑。道教抓住学子的这种期盼心理,选定张亚子为文昌帝君,说他奉玉帝旨意,管人间府事掌人间禄籍,司天下文运。
  据资料记载,文昌帝君真正与文昌星神重合还在元朝,元朝是以蒙古族入主中原,觉得长期的武力征服达不到长治久安的目的,必须偃武修文,据说在公元1285年,元太史官曾上奏朝廷,说天下文运将兴,第二天,元仁宗就出生了,元仁宗继位后,延佑二年(1315)就下诏开科取士,这是元朝开国后首次考试。第二年(1316),元仁宗就加封张亚子为文昌帝君,从此文昌帝君成为读书人的偶像和保护神,文昌宫便成了学子们终年祭祀的神圣殿堂。
  正是在道教和文人儒士的大力推崇下,唐宋元明九个帝王的不断加封,梓潼神才与主管文运的星宿文昌星重合,梓潼帝君变成了文昌帝君,张亚子由地方小神一跃成为天下共祀的文昌星,专司功名、文运、利禄。文昌帝君名称还有很多,又称为梓潼、文昌帝、济顺王、英显王、梓潼夫子、梓潼帝君、雷应帝君等。文昌宫是每年春秋举行文昌祭祀大典和谈演《文昌大洞仙经》的重要场所。春祭二月初三,即文昌的诞辰日,全国各地都要举行祭祀活动,叫做文昌会;秋祭始于清乾隆时期,又称瘟祖会。祭祀文昌帝君的规格与祭孔相同,因为文昌帝君执掌官宦仕途、科举文章,明、清时期的文昌宫香火特别旺盛。
  各地的文昌宫,大多建有巍峨壮观的魁星楼,供奉的魁星是“文昌第一化身”,在儒士学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魁星楼的魁星塑像,蓝面赤发,右手高举朱笔,左手执“富贵花”,右脚直立鳌头,左腿朝后翘起,赤发怒目,青面獠牙,肌筋暴胀,右膝盖上为方孔金钱。据说,魁星是奎星的误传,奎星是西方白虎第一宿,有16颗星。文昌星的崇拜远远早于奎星,而文昌帝君已执掌人间禄籍,作为“文昌第一化身”的魁星,就只能秉照文昌帝君的旨意,给高中魁首的士子赐予富贵花。
  按理说,既然大窝镇的文昌宫,供奉的是文昌帝君,就不该遭到读书人的破坏。然而,大窝镇文昌宫,除历史风雨的剥蚀,更多的来自“特殊年代”人们的贪心和读书人的毁损。据当地人讲,在“文革”前,牌楼总体保存较好,明间上层嵌刻浮雕“圣旨”如意匾,下层匾上原刻有“文昌宫”三字,左次间匾原阳刻有“掌文衡”,右次间刻“司嗣籍”,牌坊门柱的楹联尽显文昌光华,但在“文革”期间被学校的一个教师所凿,现今仅余字迹,楹联已不复明辩。不知这个实施毁灭行为的教师是出于“革命”的冲动,还是出于“文革”期间斯文扫地人性被压抑扫曲变态的发泄,要是这个教师还健在,在其进入人生暮年的此时此刻不知作何感想?他的后人要是有点知识又会对前辈的所作所为作何感想?奎星阁(戏楼)的第三层也在“文革”中被拆除,奎星楼前的人物雕刻,门柱上、天花板上、房樑上镀金的精美雕饰被那些贪财之徒偷偷摸摸东偷一块西偷一坨,把文昌宫美伦美奂的东西折腾得遍体鳞伤,至今想要恢复起来实在困难。据后殿正樑墨书纪年(大清咸丰丙子年仲冬月吉旦)和创建人王氏后人叙述确定,该宫始建于清咸丰二年(公元1851年)。据牌坊明间额枋石刻纪年(光绪八年仲冬月初二建)确定,宫前石坊建于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当时王氏家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经济实业很强,为了彰显文昌文化,寄托读书入仕的政治理想,从房屋建造到牌坊落成,竞花了三十年的时间,耗尽所有家产,才建成了这个样子的文昌宫,可惜后人不懂珍惜。
  试想,三国时打草席出身的“草根”皇帝刘备,去世前反复告诫其子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经过了几千年的传统教化,而我们人性的理性却没有得到更多的提升,总是在创造文明的同时又在不经意之间肆意地毁灭文明。我不是提倡人们都去敬神信教,而是说对老祖先给我们创造的留下的那些美好的东西应当继承和发扬,千万不能干那种让历史伤心让文化流泪的事情。
  现在国泰民安、家国昌荣,传统文化得到大力弘扬,于川南高县这个地方来讲,是该到了修复香炉山寺和大窝文昌宫,使其焕发出光采夺目文化本真的时候了。

                                 修改于2016年初春



0

主题

3963

帖子

3997

积分

论坛元老

威望
3995 点
金币
0
注册时间
2013-3-21
最后登录
2022-10-20
在线时间
0 小时
听众
5
收听
0
发表于 2016-3-22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支持再支持

381

主题

774

帖子

6883

积分

论坛元老

威望
2691 点
金币
100
注册时间
2010-6-26
最后登录
2023-5-23
在线时间
267 小时
听众
11
收听
0
发表于 2016-3-23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言之极是,保护古文物,就是留住古文化。文化是民族的根啊!

点评

感谢源上泉老师,在文学方面我水清永远是你的学生,今后还请多帮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3-23 20:13
源上泉

51

主题

336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威望
1093 点
金币
100
注册时间
2007-8-16
最后登录
2022-8-1
在线时间
123 小时
听众
7
收听
0
发表于 2016-3-23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楼主美文!
你以独特的文笔,向我们展示了香炉山寺、文昌宫深厚的文化底蕴。
文笔之流畅,语言之干净,读来让人回味、反思,姜还是老的辣。
希望经常读到你的作品。

点评

感谢雨露,谢谢鼓励,今后还还要多向妹妹学习。我只是随性而为,还请多指点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3-23 20:18
感谢雨露,谢谢鼓励,今后还还要多向妹妹学习。我只是随性而为,还请多指点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3-23 20:16

27

主题

52

帖子

1953

积分

金牌会员

威望
397 点
金币
100
注册时间
2009-6-2
最后登录
2018-6-22
在线时间
43 小时
听众
8
收听
1
 楼主| 发表于 2016-3-23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源上泉 发表于 2016-3-23 09:09
言之极是,保护古文物,就是留住古文化。文化是民族的根啊!

感谢源上泉老师,在文学方面我永远是你的学生,今后还请多帮助!

27

主题

52

帖子

1953

积分

金牌会员

威望
397 点
金币
100
注册时间
2009-6-2
最后登录
2018-6-22
在线时间
43 小时
听众
8
收听
1
 楼主| 发表于 2016-3-23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雨露 发表于 2016-3-23 11:18
拜读楼主美文!
你以独特的文笔,向我们展示了香炉山寺、文昌宫深厚的文化底蕴。
文笔之流畅,语言之干净 ...

感谢雨露,谢谢鼓励,今后还还要多向妹妹学习。我只是随性而为,还请多指点哟!

27

主题

52

帖子

1953

积分

金牌会员

威望
397 点
金币
100
注册时间
2009-6-2
最后登录
2018-6-22
在线时间
43 小时
听众
8
收听
1
 楼主| 发表于 2016-3-23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雨露 发表于 2016-3-23 11:18
拜读楼主美文!
你以独特的文笔,向我们展示了香炉山寺、文昌宫深厚的文化底蕴。
文笔之流畅,语言之干净 ...

感谢雨露,谢谢鼓励,今后还还要多向妹妹学习。我只是随性而为,还请多指点哟!

0

主题

1649

帖子

1649

积分

金牌会员

威望
1649 点
金币
0
注册时间
2015-2-12
最后登录
2022-10-20
在线时间
0 小时
听众
4
收听
0
发表于 2016-3-26 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必须得顶起

0

主题

4035

帖子

4063

积分

论坛元老

威望
4061 点
金币
0
注册时间
2013-3-21
最后登录
2022-10-20
在线时间
0 小时
听众
8
收听
0
发表于 2016-3-29 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县人,都来顶起。

27

主题

52

帖子

1953

积分

金牌会员

威望
397 点
金币
100
注册时间
2009-6-2
最后登录
2018-6-22
在线时间
43 小时
听众
8
收听
1
 楼主| 发表于 2016-4-8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朋友们的鼓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