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45|回复: 5

可久镇贪官啊

  [复制链接]

57

主题

101

帖子

476

积分

中级会员

威望
476 点
金币
0
注册时间
2012-10-1
最后登录
2015-7-3
在线时间
39 小时
听众
4
收听
0
发表于 2013-2-10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可久镇的村干部态贪了,金龙村石良队好口田的几十户人家于5年前每人出450元前修公路,公路连接云南,可是公路只修到石呀河就没有修领导云南就还差2公里左右,这么多年过去了,就是不修、村名问他们路不修就把钱退回来,村干部钱也不退,路也不修,现在听说要修水库了,也还不退钱,有村干部知道要修水库就把房子秀在河边好叫国家赔偿,镇不知道这样的干部是怎么样选上的,镇干部和县干部真该管管了。

1

主题

83

帖子

142

积分

注册会员

威望
142 点
金币
0
注册时间
2013-1-22
最后登录
2014-8-19
在线时间
19 小时
听众
4
收听
0
发表于 2013-2-12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4

主题

21

帖子

149

积分

注册会员

威望
149 点
金币
0
注册时间
2012-12-19
最后登录
2015-6-3
在线时间
17 小时
听众
4
收听
0
发表于 2013-2-15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县文江新马村也不是有贪官吗。你们看,修海子田到猫尔凹的路,到上面的路就没有修,以后还得出钱,一条路修好,你看一家人怕是要花差不多一万元,你们当官的去访问哈茶山头的老百姓花了好多钱哇,老百姓一家全年,一年有好多收嘛。不是说上里面那了钱吗?干嘛还要让老百姓出那么多钱。

25

主题

249

帖子

1164

积分

金牌会员

威望
1064 点
金币
100
注册时间
2011-8-19
最后登录
2014-9-18
在线时间
105 小时
听众
4
收听
0
发表于 2013-2-16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哪里有共产党,哪里就有贪官

6

主题

35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威望
91 点
金币
0
注册时间
2012-5-28
最后登录
2013-4-20
在线时间
14 小时
听众
4
收听
0
发表于 2013-2-23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习总书记上来了,会解决的

57

主题

101

帖子

476

积分

中级会员

威望
476 点
金币
0
注册时间
2012-10-1
最后登录
2015-7-3
在线时间
39 小时
听众
4
收听
0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党的十八大提出,党员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一段时间以来,中央高层率先垂范,各地各部门纷纷以实际行动跟进,由此带来的新风气、新气象、新官德让人民群众为之振奋,充满期待。

“官德隆,民德昌,国家兴;官德毁,民德降,国家衰。”记者近期走访基层发现,广大人民群众对少数干部生活作风败坏、官气熏天、以权谋私等“缺德”“失德”问题反映突出,一些党员干部在权力观、价值观、职业道德等方面上依然存在误区。带着这些问题,新华网记者与多位在官员作风、干部品德测评和道德规范等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学者展开了讨论,以期找准症结,对症下药。

对话嘉宾:

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王杰

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萧鸣政

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 周文彰

反腐研究专家、华夏廉洁文化研究会会长、湖南省监察厅特邀监察员 傅学俭

舆情分析专家、武汉大学教授 沈阳

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所长 傅永吉

官场权力腐败,无不从“缺德”开始

记者:中国历朝历代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和德高望重的名臣曾从不同角度申论管德之内涵。他们首先都强调居官者必须具备“公正无私”之德。《尚书》说:“以公灭私,民其允怀”,“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就是说执政者能以公心灭私欲除私利,百姓才能信赖归服;不偏袒少数人利益,不结党营私,国家的政令就能畅通,国家就能兴旺发达。您认为何谓官德?当前哪些“缺德”现象是舆论反映最为突出的?

反腐研究专家、华夏廉洁文化研究会会长、湖南省监察厅特邀监察员 傅学俭:道德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德”的内容包括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德”的核心是价值观,对于共产党员来说,核心就体现为党性。一些领导干部“缺德”的突出表现是党性丧失、信仰动摇、纪律松弛、责任淡化、生活腐化。

我曾认真读了39名职务犯罪服刑人员在监狱改造期间写的“忏悔录”,确是深刻极了,我几乎是流着眼泪读完的,他们的罪恶事实没有一件不是由于“缺德”而犯下的。所以说,“缺德=腐败”,这是历史与现实教训的科学总结。纵观古今中外官场史中的权力腐败,无不从“缺德”开始。公权拥有者无论在什么时侯、什么地方缺德,手中权力都会发生腐败。

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所长 傅永吉:官德,是社会道德水平的风向标,定盘星。拯救社会道德文化,匡正全社会的道德生态,扭转官德失范是关键。端正社会风气必自精英始。首先是政治精英,影响最大的是公务员群体。坐到官椅上,就必须遵守道德。具有高尚的道德是为官的起点、根基。官员位置天然地构筑在道德高地上。古代社会如此,现代社会更加如此。

武汉大学教授 沈阳:我从事网络舆情研究工作,发现舆论对于官员一些失范现象反映最为突出:首先,少数干部工于心计,擅玩“虚招”。举个例子,上级领导到某贫困山村视察,视察之后该村很快就得到大量的投资,项目资金源源而来。但周边同样贫困的其他乡村却仍无人问津。我们庆幸贫困山村问题终于得到解决,但更要反思如何建立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

第二是有的官员缺乏媒介素养,一些官员对媒体记者、对网民态度恶劣,甚至威吓利诱,还有一些干部不敢面对舆论,这在网路时代是不应该出现的。还有就是公权私有化现象以及过度保护本部门利益、小团体利益的现象。

道德滑坡、修养不够致使导致官德缺失

记者:领导干部作为社会道德的引领者,必须要加强自身官德修养,否则不但会成为社会道德的反面教材,还会败坏社会风气。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少数官员道德缺失?

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王杰:我认为,官德缺失的原因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社会道德滑坡。当下不仅官德,整个社会道德都面临着考验,各种事件层出不穷。传统道德文化中一些好的东西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弘扬,符合市场经济的、新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形态还没有建立起来,出现了真空地带,没有了信仰、没有了道德底线和道德追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变得扭曲。有媒体指出,全民道德出现了大滑坡大倒退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中国的道德将向何处去,值得我们深思熟虑。

二是体制、机制不完善。长期以来,我们对官员道德建设不重视,仅从反腐倡廉的角度去约束,而缺乏相应的建设机制。

三是领导干部自身修养不够。许多领导干部自身忽视党性修养,忽视世界观改造,导致理想信念发生动摇。

反腐研究专家、华夏廉洁文化研究会会长、湖南省监察厅特邀监察员 傅学俭:我认为干部“缺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干部缺少自控能力,一是与和平环境下容易滋生贪图享乐思想有关,二是与市场经济条件下逐利思想有关,三与党的执政环境越来越优越有关。这三大环境均不利于党艰苦奋斗作风的坚持与发扬。

当然,这些是外在环境,内在的重要原因是现在一些领导干部脱离群众,不了解基层群众疾苦,不知道老百姓的需求,听不到老百姓最真实的想法,看不到老百姓最真实的生存状态,个人就容易出问题。

干部“有才无德”危害更大

记者:古人充分认识到官德对整个社会道德和社会风气的巨大影响作用。鲁国执政大臣李康子向孔子请教关于“政治”的问题,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意思是所谓政治,就是治国理民者心正身正脚步正,为官者带头走正道,下面的人有谁敢走歪门邪道!

一个有德的干部,老百姓会赞誉他“是一个好官”。但时下,也有观点认为,干部只要有能力能干事,哪怕是贪点钱生活作风上有点问题,都“无伤大雅”,也能算是“好官”。您怎么看这种观点?

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 周文彰:有些老百姓认为只要为百姓做点实事,即使官员有贪污也可以暂时容忍。这话听来让人心酸。作为官员能力固然重要,因为这意味着能否为老百姓谋利益,有领导能力的官员自然是百姓的福音和希望。但是不能因为能力就不在乎道德。老百姓对官员表现出一定的“宽容”并不是说他们对官员廉政不在乎,反而这折射出人们对贪污之风的一种无可奈何。但群众对官员道德的希望并没有因此而减弱,官员应该从老百姓的心态中反观自己,既要注重自身能力,更要以德为先。

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萧鸣政:如果是专业技术人才,在个人品质上有所欠缺,可能无伤大雅,但如果是党员干部,特别是一些身居要位的党政人才,个人品德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公众的利益,一举一动都事关社会风气。 一个有德无才的干部可能会庸庸无为,但如果是一个没有德仅有才的干部,其负面影响更大,是万万不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不能成为老百姓信服拥护的领导的。

反腐研究专家、华夏廉洁文化研究会会长、湖南省监察厅特邀监察员 傅学俭:认为干部只要有能力哪怕贪点德行差点都无伤大雅,这种观念要不得,和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背道而驰,也具有很大的危害性。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力观出现异化的表现,干部手中掌握的是公权而不是私权,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而不是用来搞等价交换的。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道德都是第一位的。

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所长 傅永吉:以权谋私,早已不是道德问题,而显然是违法乱纪问题,或违法犯罪问题。人们的社会行为经常性地击穿道德底线,官员违法犯罪成为常态,道德丧失了法律的有效支撑,是关键所在。

我还发现了民众对于官员道德缺失有两个现象。其一,民众对官德特别关注,希望官德会有一种明显的改善。这是正能量;其二,基本价值观存在紊乱。所谓价值观的紊乱,是说善与恶的颠倒:指恶为善,指善为恶。民众对官德颇有微词,甚至会情绪激愤;然而,一旦这些贪腐官员还做了些许实事,还能适当将利益为民众均沾,大家似乎就原谅了一切的贪腐行为,违法、失德都变成可以原谅的事,官员们则可得到百姓一定程度的支持甚至坚决拥护。对腐败深恶痛绝与沾腐败之光的貌似矛盾的心理,是“价值观紊乱”的很好证明。

干部“缺德”非小事,事关党性、党的生死存亡

记者:习近平强调,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抓改进工作作风,各项工作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对当下一些干部出现品德不正、道德下滑等问题,您认为会带来哪些危害?

反腐研究专家、华夏廉洁文化研究会会长、湖南省监察厅特邀监察员 傅学俭:对于党员干部来说,道德是内因,法制是外因。只有内因——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达到了廉洁自律的高度,外因——制度性反腐才能事半功倍。否则,掌权者“缺德”,则权力腐败现象必将泛滥,制度性反腐执行起来必将阻力重重。这个具有挑战性的时代命题,值得每一位公职人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深深思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仆意识淡化是一个普遍而相当严重的问题,其突出表现是缺德,对于共产党员来讲,就是党性弱化。公仆尤其是领导干部缺德不是小事,而是事关党性、党的生死存亡的大事。

建立转型时期“新官德”刻不容缓

记者:关于官德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安危的问题,古人早有深刻认识。孔子认为以德治国才能真正治好国,以德理民才能真正理好民,实行“德治”才能长治久安。所以他力主“德治”,而将以刑罚治民视为“德治”过程中不得已而用之的一种手段,必须慎之又慎。面对当今这种局面,如何重塑官德?重拾官员在百姓心中的威信呢?

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萧鸣政:现阶段一些干部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失德问题,因此就有引入官员品德测评的必要,包括在选人用人前的官德测评,还有选上来后的持续性品德考评。通过品德测评来促进官员道德的提升。

我们长期跟踪研究发现,现实中领导干部品德测评是良德好评,劣德不好评,那些真正恶劣的不好的东西,通常都是难于发现的。但我认为,测评总比不测要好,通过测,至少可以起到引导作用。

干部“德”的考评,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这无论古今,无论是哪个国家,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但是坚决不能放弃测评,只有在测评的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领导干部才能真正发挥最大的积极性,造福百姓,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王杰:知道了官德缺失的原因,就应对症下药。一方面,从客观角度讲,“官德”必须制度化、法制化。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维系的,不具有法律的强制性。我们不能把一切都寄托在官德身上,更重要的是要有健全完善的制度保障以及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官德养成不能仅靠自律,还要靠制度保障。

另一方面,从主观角度讲,官员要加强自身道德的修养。在不断建立和完善反腐败相关制度、法律的同时,培育和建立现代官德也已刻不容缓。官德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后天学习和从政实践修养而练就的。干部要坚持以德修身,“牢记为政之本,常修为政之德”。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素质。

本文来源:新华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  http://www.**.cn/guangzhou.ht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