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心雨 于 2013-6-16 11:33 编辑

悼治泓
咫尺天涯,天涯咫尺,最近和最远,最远和最近,泓兄,你就在那里。我们依旧在一起!
——题记
将过去的时光打开,又重温,如同咀嚼橄榄果。那些记忆的碎片纷纷扬扬,打湿近日的天空和我的思绪。放长怀念,怔怔的伫立南广河边,凝望一只鸿鸟远去的背影,我无法相信和接受我们以这样的方式就此作别。
一抹挥之不去的哀思长久的占据我的内心。一遍又一遍的翻看你的照片,温习与你和我们在一起的日子,一遍又一遍翻读你的文章,触摸你生命的鲜活与温热,越来越深的痛敲打着我的无眠。你的声音,你的笑容,你文字里传递的震撼热度分明还在。可是,我分明看到大家已用追悼有关的一些词与你链接。分明看到有一种思念的病,这些天正肆虐地传染着与你相识的,素不相识的每一位挚爱你的人情绪,传染着我们的每一个文字,每一张照片,每一段清晰如昨的记忆……
这是一种无言的失落,一种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的一种疼痛。
这是不争的事实,你是永远的离开我们了,永远的离开了你深情眷恋的这个世界。 5月13日下午,我是亲自到殡仪馆为你送行的。旗袍具有一种高贵典雅的古典美,符合我的气质,你说的。为让你一眼就认出人群中的我,我特意着了一身青花瓷旗袍来参加你的葬礼。追悼会上,整间屋子的空气是凝重的,如同每个人的心情。四面八方赶来的你的同学、亲朋好友、同事以及部分县级领导,悲伤是唯一表情,恸哀的咽哽锁着每个人的喉咙。哀乐声中,杨济老师的挽联“诚实敦厚澹泊唯喜读书,俭朴勤勉慎独不屑空谈;著文好文章伴君同千古,高调雅调律绕梁慰今生”诠释了你的一生。透过泪眼,我看到你的遗体静静的躺在冰棺里。我却固执的认为,此时你的灵魂是升到了上空的,你飘荡在上空看着我们,感受着一个宏大的气场。你在聆听着你儿子茂衡声泪俱下的悼文,你同学深情悲痛的追思,你亲人撕心裂肺的呼唤,你同事、挚友、各界人士的泪流满面。我相信眼泪是发乎每个人内心的最珍贵的情感。是你的才华,你的至情至性,你的人格魅力赢得了那么多的敬重与爱戴。
多少天来,我还沉浸在一种回忆中。还在回想4月25日你苏醒过来举起右手喊出“雄起”,那种与命运抗争的表情。回想我和雨露得知你去成都救治时的欣喜。然而,你最终没能战胜病魔。5月12日晚上6点过2分,我和我老公,还有莲儿及大姐,守护在你身边直到你生命的最后。那刻,我不能抑制失去一个挚友时的悲恸,放声痛哭。
5月12日是一个举国同悲的日子,一个集体的记忆。你选择了这个日子离开。你让国家的大悲痛与我们对你永远的心痛连在了一起,让我们永远的怀念你。2013.5.12,一个曾经存在的生命,就在某一个历史瞬间消失,定格成永恒。就此闯出我们共同的世界,沉入永远的寂静。
悲从心起,发乎于情。串连过往细节,伤感的思绪带入我们因文字结缘的相遇相知。最初的相逢不必细说,只记得初识你时有绝地、石门、大雪无痕等,那个晚上,每个人都多喝了几杯;只记得是你在“高州户外”和“金线岭网站”的文章征服着我,为我找到要结识你的理由,只记得2007年,我邀请你一起做了文学版版主。以后岁月,我们志趣相投的朋友常隔三差五喝茶小聚。一起畅谈人生,交流文学,一起读书,一起探讨,一起致力于为高县文学力所能及做一些事,一起与更多文学友人们因文字而痛苦而沉醉而欢乐。你说,除了读书,写作,你和我们在一起是最快乐的时光,这些情谊滋润着温暖着你的人生,这些文学交流丰富着你的思想。
是的,你一直在安静的读书,一直在努力着,沉淀着,等待厚积薄发。你视读书和著文是你生命中幸福的事,并从中找到力量源泉。以至于抵消了生活遭遇带给你身体和心灵双重的苦痛。我们看到的是一颗强健的内心。你用心灵的真诚和人格的坚挺活出了人生别样的精彩。与你在一起,巴金、孙犁、汪曾祺、莫言,贾平凹,叔本华、泰戈尔,<红楼梦><穆斯林的葬礼><白鹿原>……你总是微笑着滔滔不绝妙语连珠,文采飞扬,激情满怀。你常引经据典,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你有着宽度的知识构架和文化体系,你的谈话涉猎历史,哲学、美学、佛学等众多门类,有着深刻的生命体验和宽泛的审美情趣。让我们常常惊叹于你的博学多知,你的才华横溢。你总是在谈笑风生中传递着你对宇宙人生深度认知,用哲学的思考和探索阐释人生空间维度。传达一种大爱,一种文化人应有的文学责任和人文关怀。你常说要有悲悯情怀,要体察社会人生……可是我浅薄的心智和浮表的知识,往往难谙其理,似懂非懂。现在看来,每次与你不经意的谈话都该是一次教导,一次学习的过程。只是,你太认真,视文字为生命。只是,对于我们或者对我而言,读书和写作充其量是某一个阶段的好性,一种兴趣爱好,一种精神的充盈和心灵的抚慰。为此,我深感心性的不足和对文学的不够虔诚而惭愧。
这些天,我一直在重读你那些纵横捭阖挥笔成章的作品。榕树下、红袖添香、宜宾作家网,金线岭网站有你100多篇文章。<何二矮子和他的女人><到夕佳山去><遥远的南广河><永远的慈颜><风雨石门关>……一篇篇精彩之作。你朴实的文字之间,笔端总是写不尽历史的厚重、岁月的沧桑和人生的况味。读来给人一种思考与启迪。你每一篇明心见性的呕心沥血之作,无不流淌着你的智慧。你以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带着对生命的反思和灵魂的追问方式,传播一种文化理念,参透宇宙人生的广阔思考和独特领悟。对于28岁就遭受股骨坏死致残的你,人生历经苦难,但你没有用仇恨对待苦难,而是用微笑和温暖慰藉现实。我们惊诧你的思维的活跃和思想的深刻的同时,更感受到你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亲情爱情友情的珍视。作家谢有顺说:“文学是关乎人心,解释灵魂的。”你做到了。你用你深厚的文化底蕴解剖人生的价值,人性的至美和人道意义,贯彻在每一篇作品里。你呈现给读者的一篇篇佳作,无不弘扬着自然感情色彩和思想文化意识,践行人生境界的追求和感恩,折射出你短暂生命存在的意义和更为广阔的本质。我们不得不为你的文采你的才华你宽阔的胸怀折服。只是,你过早的离开人世,在你历练和沉淀多年,就要出成就的时候早逝,这无疑不是你个人的损失,不是高县文学界的损失。你网上发的练笔之作已初具实力,还有很多精彩散文正在修改中,多篇中篇长篇小说正在创作中。莫言获奖我看到了你的欣喜若狂,你灼灼发光的眼神。你近年一些作品已经得到了资深作家的高度肯定。我们无理由不相信你可以获得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的可能。真是天妒英才啊,我们真为你英年早逝而惋惜痛心。
若生命的河流是一段曲折的沧桑,若岁月的清淡是迢迢远去的逝者,那么,在每一道有形无形的流水之前,我们愿意自己是宁静得足以聆听见水之轻音的过客。那么,你的灵魂就该在你热爱的南广河边,听得见我们每年在你祭日这一天的倾诉。你的爱人刘姐告诉我,会择一个良道吉日将你安放在南广河畔。如此入土为安,遂了你心愿,欣慰了我们。
对于你短暂的人生,你是不幸的,又是幸福的,拥有那么多的友爱和温情。你带走了我们一辈子的牵挂和无尽的思念,留下文章痛了我们一生的记忆,感召我们回到往事之中。斯人远去,唯有文字可以不朽,你的文章是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唯出文集以纪念之。
推开心窗,你的眸子在天空亮着,如智慧的灯盏照亮着我们内心,照亮我们携手文学前行的路。相遇是隔着前世今生的轮回,你离开之前就为我们安排好了情节,让我们承载无言的痛楚和永恒的回味走向旧路,走向文学殿堂的频频招手。你用你的死衬托我们的活着,我们无理由不延续你的文学梦想而努力,无理由不相信你死的幸福,我们活着的坦然。就此分别,只为下一次更好的重逢。正如爱默生所说:“我们相逢,仿佛我们素昧平生;我们分别时,好像我们从未分别”。泓兄,我们的朋友,一路走好!谨以此文祭奠你的亡灵!
2013.5.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