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花若娴 于 2014-7-21 21:51 编辑
静听蝉声
夏日,静听蝉声:嘶——嘶了、嘶了、嘶——了…… 听着,是否让你回想起童年有趣的时光?一定有几个场景闪耀着太阳的光点深深印在你的脑海里,找一找,画面中的背景之音就是这一声接一声的蝉鸣。 烈日、树林、蝉声,陪伴我们远去的童年。还记得吗?暑假里,往往是在午后,等大人们呼呼入睡,我们就偷偷溜出门去找小伙伴玩。想一想:在榕树下弹珠子、在池塘边捉泥鳅、在溪水里乱扑腾、在树荫下看小人书、在墙角处逗蚂蚁……耳旁相伴着蝉无休无止的叫声。这时,蝉声给我们一种安宁。在悠缓安然的鸣叫声中,时光的节奏慢了下来,一分一秒都被拉长,太阳在天空一动不动地发着呆,一切都在静静地午睡。小伙伴们有足够的时间和无人打扰的空间,尽情玩耍,毫不疲倦、兴趣昂然、全神贯注、得意忘形、手舞足蹈…… 捉蝉,小时都捉过的吧。爬到树上,循声觅迹,伺机靠近,一掌(网)擒获。只是这个过程需要极为镇定,且必得克服攀爬高枝的畏惧。往往爬到离地四五米高,心生胆怯,于是放弃。回到地上又被蝉声逗引,望蝉生勇,再次攀爬。这时,蝉声给我们一种勇气。在力量充沛的鸣叫声中,惧意被驱逐,果敢被放大。也不是每次都能捉到,蝉有极好的视觉,失败的时候多,但经过多棵树多次攀爬,总能捕获。在捉蝉的过程中,人亦锻炼得愈加勇敢。 翻过童年的玩耍记忆,蝉声变成了凝重的文字。最著名的咏蝉寄情之作“咏蝉三绝”——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一曲蝉声,让不同的人听出不同的人生况味来,或得或失、或喜或悲、或直或曲、或成或败……这里,蝉声给我们一种追求。将自身比作蝉虫,饮清露而向高洁;将话语喻为蝉鸣,求知音而得遂愿;将生命化羽成蝉,借脱壳而获新生…… 走过人生的万千丘壑,蝉声变成了高远的意象。来看顾城的《蝉声》:“你像尖微的唱针,在迟缓麻木的记忆上,划出细纹。一组遥远的知觉,就这样,缠绕起我的心。最初的哭喊,和最后的讯问,一样,没有回音。”这是一首不需要解释只需反复阅读便有各自领会的心灵诗作。这里,蝉声给我们一种觉悟。以我之理解,或许如此:人生就像一张唱片,当时光的针脚划过命运的音轨,便有了属于你自己的声音。从人之初到终了时,生命之响当不绝于耳,一如蝉声,即使没有听众,也请兀自吟唱。 来吧,静听蝉声:嘶——嘶了、嘶了、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