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场中秋繁忙的滋粑店 王大桥 摄 中秋.香宝.童年 王大桥 中 秋 当凉爽清馨沁人心脾的阵阵秋风,将炎夏酷暑送上无影无踪的九霄;当穿尘透地纷扬淅沥的场场秋雨,把寒气层层地紧罩在尚留余热的大地的时候,又是中秋了。 农人们收藏好晒干的稻谷、玉米、花生,将糯米浸泡得雪白膨胀,黄豆和芝麻炒得喷喷散香,集市上买回月饼,给自家喂的鸭子添几把谷子催催肥,准备好好过个中秋节。 媒体炒热了各种天价和低价月饼;大小摊店和商场超市琳琅满目的月饼令人目不暇接馋涎欲滴;大亍上熙来攘住摩肩接踵的人们怀抱物品脸上布满节日的笑容。 乡间农舍家家传出的打滋粑声像过节的礼炮震响在空谷山林,和着中秋鸭子的欢叫将中秋节氤氲气氛渲染烘托得分外浓郁热烈! 国人过中秋节的隆重仅次于除夕。届时,人们想方设法挤时间赶回家里团聚。“早端阳、夜中秋”,月华似水的夜晚,皓月当空,苍穹深隧,亲朋好友围坐在院坝、阳台、楼顶上,月饼伴着美酒,凝眸观赏银盘般明月:或趣谈苏轼老夫子当年在密州中秋夜醉饮达旦而豪咏“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首《水调歌头.中秋》词中千古绝唱的意蕴;或猜想张果老为何要怒砍月宫梭椤树的玄机;或想入非非着嫦娥姑娘的娇美身驱如何迷魂醉情……直到高举金樽迎着晨曦送走中秋的月亮,人们还意犹未尽! 香 宝 “香宝”一词,现代儿童可能闻所未闻,也不知为何物,更别说享其乐趣了。它可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孩子们过中秋必玩的“宝贝”。 中秋之夜,父母将买回俗称“老母柑”的大橙柑桔,从底部穿进一根一米多长竹棍,再在老母柑浑身隔寸方距插满香枝(祭祀用的香),再点燃香枝便是香宝了。 孩子们举着它欢呼雀跃,成群结队沿亍游玩。那年月乡场集镇无电灯,流动的香宝火光晶莹闪烁此起彼伏,象银河中蜂涌浮动的繁星,给中秋节的夜晚凭添了一道璀燦绚丽景观。末了,孩子们还要打香宝仗,挥舞着老母柑相互撞击,香火迸溅火光点点,似火树银花不夜天般美丽迷人。 中秋节耍香宝的情景,给我辈人的孩提时代留下了欢乐难忘的中秋记忆。现在,耍“香宝” 的情景几乎绝迹,现代孩童们无缘再享其乐,令人十分遗憾! 童 年 每年中秋节将临之际,月饼、滋粑、鸭肉嘎嘎香早诱得最爱过年过节的孩子们掰起小指头算盼起过节期限来。 记得童年时我在家过中秋节,清晨刚睁开眼睛,便听见打滋粑的“咚咚”声,连忙一骨碌翻身起床,跑到石臼(俗称对窝)旁边,不顾大人的阻止,迫不及待地伸手去抓滋粑吃,烫得我直翻白眼仍不肯罢休;继而又爬上桌子拈黄豆芝麻面往谗嘴里塞;趁大人未注意时,我还迅速抓起一个月饼躲到房屋旮旯处狼吞虎咽吃起来;等开饭时,我早己肚滚腰圆只剩下两只饥饿的眼晴了!, 最喜欢的还是到外婆乡下走人户。外婆喂有鸭子,鸭肉嘎嘎随我吃个够,很是惬意!不象家里有时因经济拮据还吃不上鸭肉。吃饱喝足后,白天便和小伙伴们在山坡田坎竹林溪沟中捉迷藏,疯狂追逐嬉戏打泥巴仗,和大人一样以不同的形式欢度着中秋节。 入夜,和乡下小伙伴们举着香宝在阡陌田畴竹丛树林中狂舞,点点香火与萤火虫的熠熠闪亮交相辉映,点缀映衬着乡村月清风高温馨宁静的夜空和原野,真是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 童心里的中秋节是美好迷人的;童年过中秋节的情景更令人永生难以忘怀! 王大桥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