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27|回复: 9

[散文] 儒颂

[复制链接]

27

主题

52

帖子

1953

积分

金牌会员

威望
397 点
金币
100
注册时间
2009-6-2
最后登录
2018-6-22
在线时间
43 小时
听众
8
收听
1
发表于 2014-12-3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过眼烟云 于 2014-12-12 10:43 编辑


“儒”颂
——拜谒周雨生先生德教亭碑所思
落木潇潇
    那么极为偶然而随性的一天,我以极其平和的心绪,步入高县老县城那个小小的柳湖公园时,被巍巍然耸立的周雨生先生德教亭深深震撼!
    周雨生先生何许人也?
    据载:周雨生(1861—1950年),名子洪,字雨生,高县城关人。晚清廪生(古时科举考试,成绩名列一等的秀才称为廪生,由公家给以膳食费用),中国同盟会会员。先后做过高县小学堂校长,高县乡村师范校长(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阳翰笙都是其学生中的佼佼者)。对这样一个贯穿于清季民国的中下层知识分子,高县人要为其树传立碑,这不得不让人深思。
    关于周雨生先生德教亭的建修,据高县文史馆资料,可知其中缘由。现恭录如下:
先生十八岁开始执教,从事教育垂六十余年,县人以先生之品德学问,堪为师表。倡议在柳湖公园之东北角,竹梅掩映之中,竖碑建亭以表彰先生山高水长之德行风范。德教亭于一九四二年(壬午)县城始建。亭名德教,碑亭同名,碑文正中是“周雨生先生德教亭碑”,背面序文为其时高县县长伍心谏之所撰。其序曰:
    “雨生先生学识精湛,品德淳彦,讲学里门,垂六十年,于教坛颇负盛名,宗邑人士受其裁成者以千计。高县绍有今日之人文蔚起,实先生育成之功绩也。适逢先生八轶初度,及门感其德教,为之建亭树碣,以资纪念。余忝宰是邦,恭逢其盛,爰缀数言,藉表景崇。”
    碑文由内江著名书法家余燮阳(民国时期,与公孙长子、陈鸣鸾、梅鹤年被世人称为内江四大书家)敬书。
    读完这几行短短的文字,我被人们给周雨生先生立神圣的生人碑所感动。怀想泱泱华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确实有很多门类之人让我们千秋万代不能忘怀!其中,平凡而不平庸、孱弱而不乏刚劲之人当属“儒者”。
    也许,有的人要问,你说的就是那些所谓的知识分子吗?我说,是的,就是那些或大或小的知识分子,他们用他们的思想和品格,撑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
    他们是华夏民族思想道德和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开拓者。历史上那些思想家们用独特的审美视觉,从人类理性的高度,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道德和社会秩序作深层次的思考。思想家们的胆识、见解和所经历的人生和心灵的痛楚,是常人所不能。事隔几千年,孔子、孟子、老子、韩非子、孙子、朱熹、王阳明等不朽的名字仍然镌刻在国人心中。尽管大多数人还不能理解、不能掌握他们的思想要义,但他们思想的光辉,正穿越历史的时空,无声无息的滋润我们的心田,规范着我们人生价值的取向。但是,思想家们再伟大,如果没有那些思想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开拓者,从实践层面提升人类理性的光芒,再伟大的思想,再伟大的人生理念,也难以深入我们的灵魂和精神。历史上,大秦朝代为建立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而实行的“焚书坑儒”,不得不说秦始皇是一位深谙政治和思想文化统治的巨人,也从另一个侧面映射出那些思想文化传播者的伟大和可怕。现在,不少人感叹传统文化和道德美感的缺失,把其归咎于现代社会商品经济的大潮,其实这是不科学不全面的。如果没有中国历史上那数不清的动荡对历史传统的否决和对传统思想文化的粉碎性破坏隔离,以及动荡时代对那些历史思想文化继承者、传播者们思想和肉体惨绝人寰的摧残,怎会有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淡化乃至缺失。试想,一个没有理想、没有信仰的国家和民族是何等的悲哀?即使经济再发达、军队再强大、科技再先进,也难长久雄踞世界民族之林!
    他们是“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至柔而至刚的美丽载体,他们的精神品格撑起了民族心灵的一片蓝天。回首几千年中国思想文化史上那些从事思想传承和教育实践的众多儒士们,其生活大都寒苦,而他们又能安贫乐道,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这里不妨摘录几副对联,供大家品鉴。有一副对联写道:“座上无毡,且喜身寒心内暖;门前有谷,谁怜眼饱腹中饥。”这是大多数教书先生的生活写照。“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南西北;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更详细地反映出教书人清贫艰苦的生活景象。乾隆年间,桐城有一位教书的穷秀才,在自家门上贴了一副对联:“半间茅屋栖身,站由我,坐也由我;几片萝卜度日,菜是它,饭也是它。”明末清初,枞阳有一教书先生,过年时在家门口贴出对联云:“功名、事业、文章,今岁已无望;嬉笑、悲欢、怒骂,明年可再来。”不但一般教书先生如此清苦,学官们的境遇也好不到哪儿去。清代一名叫李壁瑜的教谕(县学的学官)写过一副对联云:“伤心夜雨,蕉窗点寒灯半盏,替诸生改之乎者也;回首秋风,桂院剩秃笔一支,为举家谋柴米油盐。”还有一个学官写联云:“耀武扬威,隔窗子怒门斗两眼;穷奢极欲,提篮儿买豆腐半斤。”表面看是自嘲,实际上包含了多少不平与辛酸啊! 清代大文豪、大书法家郑板桥曾作《教馆诗》说,“半饥半饱清闲客,无锁无枷自在囚”,无奈之情溢于字里行间。即使是几千年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有三千学子、七十二贤人,也是四海漂泊,居中无定所,一生穷困潦倒。就是到了大唐时代,大诗人杜甫也不得不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彼天下士庶俱欢颜”的感叹。当然,也有寒儒出生的为官者、为政者、为商者,但他们的骨子里,仍是一介书生和一介学儒。汉朝时司马迁、司马相如如此,盛唐的韩愈、柳宗无、欧阳修如此,宋时的苏东坡、王安石、黄廷坚如此,清代的林则徐等也如。就是到了近代的那些儒士们,无论在那种境况下,那种“宁可站着死,不可跪着生”的气节一点也没有减少。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中写到:“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历史上,很少出现知识分子为了贪图富贵而卖国求荣或卖主求荣的,即使有那也是极个别,但他们已被称为“文痞”、“文棍”或“汉奸”、“流氓”、“叛徒”,而不再是“儒者”。
    他们总是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联,与时代同呼吸共患难,勇立潮头,做历史发展的先驱者。明朝是中国专制统治比较严酷也是比较混乱的朝代,“奸臣”杀“忠臣”、“忠臣”杀“奸臣”的争斗此起彼伏。然而,就是在这么一个政治上充满血雨腥风的惨淡时代,东林党领袖顾宪成却在东林书院题写了著名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其实就是“天下兴旺,匹夫有责”的意思,这种“读书不忘救国”的精神影响何其深远。明、清两代,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极盛,商品经济也很是繁荣了一阵子,从“郑和下西洋”那种气势可见一斑。一方面,世界上大多数西方国家,在艰难的阵痛和惨烈的政治军事斗争之后,已经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走上了新型的资本主义道路。另一方面,长期集皇权于一身的中国几千年专制体制,毫不留情的将本来应当快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扼杀在摇篮里。具有五千年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发展文明史的中华帝国这艏大船,在明、清时代止航了,没落了,在世界风云突起的资本主义发展大潮中变得腐朽了,而我们仍然毫不知情的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这就注定了中国百年的近代史,是一部挨打、受辱、惨痛而最终不得不奋起的历史。在近现代历史上,我不敢说所有的知识分子都是智者仁人和先知先觉者,但是,那些智者仁人和先知先觉者一定是知识分子中杰出者。康有为如斯,梁启超如斯,孙中山如斯,李大钊如斯,蔡元培如斯,陈独秀如斯,鲁迅如斯,毛主席和周恩来更是如斯。他们准确地捕捉到了世界变革的信息而发出发奋图强的声音,他们准确地把握了时代前行的脉搏而不惜舍身忘我,他们用思想和革命的光芒点亮了亿万中国人的心。
   周雨生先生生于清末,虽熟读四书五经,深受儒家思想的濡染,但他既不“腐”更不“朽”。他与时俱进,充满了中国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历史情怀。
    试看他给小学大门写的对联:“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作育英才,文运必须人振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振兴华夏,世风全仗士先开”。周雨生先生与当时的有识之士一样,很敏锐地提出了培育人才以及培养怎样的人才问题。
    周雨生先生所处的时代,内忧外患,国难方殷,民不聊生,作为一位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注定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
    当蔡锷将军在日本病逝的消息传来,高县举县开追悼大会,雨生先生带着沉痛的心情为大会做了一副挽联:“赤手造共和,两次推翻专制国;黄群无幸福,一月频摧二伟人。”(注:“二伟人”是指1916年10月31日 黄兴因操劳过度,旧病复发,溘然长逝。11月8日 蔡锷病逝于日本福冈大学医院)。
    当寡廉鲜耻的大卖国贼袁世凯死后,雨生先生有感而作:“冢中骨何足道哉,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天下事已大定矣,四海之内,咸与维新”。
    当1937年7月7日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周雨生先生外孙肖忠厚参加远征军去印度抗日时,雨生先生作诗诗云:“英才焕发有为秋,有志男儿壮志酬。万里腾骧飞佛城,千骑奋勇出神州。同仇敌忾捍疆土,众志成城斩倭酋。愧我老怀歌白雪,临歧舒笑一仰头。”
    周雨生先生生活的八、九十年间,高州官商如过江之鲫,唯独给周雨生先生立碑,可以说公道自在人心。
    周雨生先生虽已故多年,但深情怀念之文不少。周雨生先生弟子台湾杨亲仁作《扬州慢》云:“苦恨飘零,鬓残春去,故乡畅饮多杯,向周公拜酹,庆桃李芳菲。欲瞻书斋遗物,尘暗人非。最能忆,音容笑貌,磊落宏恢。哲人其萎,到而今,令誉崔嵬,念诲我殷殷,循循德育,琢玉磨玑。五十年来师谊,如朝日时刻依依。似符江流水,绵绵萦绕心扉。”
    许多年后,周雨生先生的外孙(也曾做过他的学生),肄业于燕京大学江毓治老先生写下《瞻仰高县公园周雨生先生德教亭》:“高县当年角逐纷,我公一出每安群。闾阎学子思遗爱,桑梓儒行赞绝伦。后进士民尊大老,横流黎庶托斯文。程门立雪隆乡望,德教高风远近闻。斯人虽已逝,风骨必长存。”
    由于年代久远,对于雨生先生的了解只能是一个大概。但回头想想,给生人立碑,这个举动却很不简单,一是周雨生既非达官亦非巨贾,仅仅是一介寒儒。此碑亭在“文革”遭到破坏,碑摧文毁,蒙尘被垢。改革开放后又按原式恢复,只是碑文大部分漫漶毁。但犹幸天佑斯文,迄于今德教亭仍巍然屹立于湖光山水之间。
    尽管我的学识浅薄平泛,阅历也波澜不惊,对生命本源的意义也缺失顿悟,但还是抑制不了自己的思绪,寥寥几句,姑妄题为《儒颂》,以表对历史上那些思想文化及道德美感传承者和开拓者们的深情景仰。

0

主题

3117

帖子

3117

积分

论坛元老

威望
3117 点
金币
0
注册时间
2013-10-9
最后登录
2022-9-28
在线时间
0 小时
听众
4
收听
0
发表于 2014-12-8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个帖子,下班咯~

83

主题

1353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威望
3817 点
金币
1300
注册时间
2006-11-25
最后登录
2018-3-5
在线时间
371 小时
听众
9
收听
1
发表于 2014-12-11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以丰厚的知识,独特的思想见地,由儒学传播者周雨生说开,引经据典,层层深入将儒学颂扬,读来给人以启思。拜读学习了。

0

主题

3946

帖子

3971

积分

论坛元老

威望
3971 点
金币
0
注册时间
2013-3-21
最后登录
2022-9-28
在线时间
0 小时
听众
4
收听
0
发表于 2014-12-18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鄙视楼下的顶帖没我快,哈哈

50

主题

398

帖子

1123

积分

金牌会员

威望
1123 点
金币
0
注册时间
2014-7-12
最后登录
2023-5-7
在线时间
101 小时
听众
8
收听
0
发表于 2014-12-25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江毓治老先生尚健在,现高寿94岁,还能侃侃而谈,此乃大幸也。
陈晓龙

0

主题

5

帖子

573

积分

高级会员

威望
121 点
金币
100
注册时间
2011-5-12
最后登录
2015-1-26
在线时间
1 小时
听众
4
收听
0
发表于 2015-1-7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雅文共赏!

59

主题

351

帖子

1264

积分

金牌会员

威望
1264 点
金币
0
注册时间
2013-3-20
最后登录
2023-3-10
在线时间
190 小时
听众
10
收听
0
发表于 2016-9-19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雄文!拜读了!

59

主题

351

帖子

1264

积分

金牌会员

威望
1264 点
金币
0
注册时间
2013-3-20
最后登录
2023-3-10
在线时间
190 小时
听众
10
收听
0
发表于 2016-9-19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德教亭楹联两幅:“德教著千秋,阖县人民沾化雨;楷模传百代,满园桃李沫春风。”“传道树人,默默无闻留榜样;授业解惑,循循善诱育英才。”——亢中宜撰

27

主题

52

帖子

1953

积分

金牌会员

威望
397 点
金币
100
注册时间
2009-6-2
最后登录
2018-6-22
在线时间
43 小时
听众
8
收听
1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孝超的鼓励和关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