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96|回复: 4

[散文] 家道

[复制链接]

27

主题

52

帖子

1953

积分

金牌会员

威望
397 点
金币
100
注册时间
2009-6-2
最后登录
2018-6-22
在线时间
43 小时
听众
8
收听
1
发表于 2016-9-4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家 道
      落木潇潇
  
  有人说我能从老家那样偏远的地方出来,干了这么多单位,简直是一个传奇。静夜深思,尽管我在前行的历程中丢了很多机遇,终归平淡无为,确有值得回味的地方。
  我们家共有兄妹四人。我是老大,老二、老三是妹妹,老幺是弟弟。我五、六岁开始放猪放牛砍柴割草,二妹四、五岁便开始割猪草,三妹三、四岁便赶着小猪跟着我和二妹后面跑。后来有了最小的幺弟,我和二妹、三妹便背着幺弟放猪放牛满山跑。那几乎是我们整个童年的生活图景。上个世纪集体生产时期的六、七十年代,大人们既没有过多的精力为我们洗衣服,更拿不出更多的钱来为两个妹妹添花衣,母亲用染料将白布染成青布、老蓝布,穿在我们身上分不清是男孩还是女孩。只有在野花烂熳的春秋季节,两个小妹总喜欢采些五彩斑斓的花花朵朵插在发辫上,流露出女孩子对生活特有的向往。此时,方可辨出一丝男女。
  小时候,冬天总是用红苕当饭。有的人家,就是请亲戚朋友乡邻乡亲吃过年猪肉,也是如此。那时,母亲总是想方设法把大米节约下来,在蒸红苕的时候蒸上一碗米饭,吃饭时年迈的祖母吃半碗,幺弟吃另一半碗的一半,我们大的三兄妹吃半碗的一半。而小小年纪的我总是意思一下,把大部分都分给两个小妹,仿佛这是我应当尽的尽责和道义,而两个小妹也总是谦让,往往推来推去相持不下,谁都要抢着吃最少的。
  大概是日子穷怕了,家里总盼望出一个能吃“皇粮”的工作人。于是,父母便把刚满十岁的我送到在城里工作的舅舅家里去读书。上个世纪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母亲与舅舅同在一所师范学样读书,而学校要精减生员,舅舅和母亲只能一人留下,外公也在其时病死。母亲与舅舅姐弟情深,毅然回家帮助外婆照顾不大不小的兄弟姐妹。也许是为了给我母亲生活的希望,也许是回报姐姐的恩情,舅舅竞然说服刚结婚不久的舅妈,同意让我跟着他们读书。舅舅与舅妈刚结婚时是两地分居,舅妈比舅舅要小十多岁,而我主要是跟着二十来岁的舅妈学习和生活,舅妈对我的呵护既像还没出生的儿子更像弟弟,结下了我与舅舅和舅妈的独特之缘,也形成了我们那个大家庭的独特之处,没有舅舅和舅妈当年的付出,我也不可能从极其偏远的山区出来工作。时至今日,我对舅舅和舅妈的尊重不低于父亲和母亲,舅舅这个称谓在我心中特别神圣。
  那时,舅舅家里也很困难。母亲不忍心我的书钱学费都由舅舅出,总是想方设法想办法筹钱。冬天,母亲为了凑齐我第二年春期的学杂费,便带着我的两个小妹到香炉山上去捡“玉茶”叶。集体生产时期,茶叶是许多偏远山区发展集体经济的主要形式,县、区(乡)几级政府都以发展茶叶生产作为增加生产大队和生产小组集体收入的重要手段。每到冬季,大队和生产队的干部都会发动群众按工计分,对香炉山国有和集体的荒山开荒种茶。即使是数九寒冬,村组干部、社员群众都抱上红苕和苞谷粑粑等充饥食粮上山开种,很多人像样的一双胶鞋也没有,光着脚丫在泥石荒山上从清晨干到天黑,经过无数寒冬腊月的苦战,将荒凉的香炉山满山遍野都变成了茶山。茶园种成了,层层铺展,连绵起伏,翠翠叠叠,飘入云天,蔚然秀美。茶厂建成了,春产春茶,夏产夏茶,秋产秋茶,冬产“玉茶”。那个时候,哪家的女子能到茶厂去做活是一件很体面的事,因为按采摘茶叶的多少可以直接从厂里领到现金而不是工分。冬天的“玉茶”是美称,其实是茶园冬管时修枝剪掉的老茶叶,属于茶叶品质最差的一种,但茶味特劲道,现在的茶砖、坨茶之类的茶品大多是用这种老茶叶做成。母亲带着两个妹妹去捡的“玉茶”叶,是冬天茶厂修剪后掉在地上的老茶叶。山高水寒,朔风凛凛,两个妹妹冻得通红的小手很难将老茶叶从地上捡起来,只好用铁丝钎一片一片地镩。一次星期六从舅舅家读书回来,正逢母亲带着两个妹妹在香炉山上忙碌。小妹俩见我回来,欢喜异常,急急奔来,用紫红紫红的小手,从怀中手掏出有些发霉的红苕干双手递给我,我知道这是她们揣了一整天还舍不得吃的东西啊!
  那时的冬天,母亲白天总是带着两个年幼的妹妹,在山上捡“玉茶”叶,晚上放在柴锅里用水蒸煮,第二天放家里场坝里凉晒,待有凉干一定数量后再由父亲挑到几十里外小镇的供销社去卖。虽然每斤干“玉茶”叶只卖几分钱,积少成多,就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就这样,我读了初中读高中。眨间之间,两个妹妹也已初中毕业了,出落得就像他她们小时候喜欢的野花质朴而美丽,为了支持我考上大学,两个小妹主动放弃到城镇读高中的机会而在家里干活,二妹当了村上的采茶姑娘,三妹在家帮父母干农活。五月的太阳灸烤着茶山上和麦田里劳作的妹妹,我却在家里复习准备高考,可她们充满了欢乐没有一丝怨言,偶乐还摘一朵野花别在头上唱唱跳跳。我知道,她们是把对生活的美好向往,都寄托在我的身上了。
  我终于考上了学校出来工作了,两个妹妹也愈发长成漂亮的大姑娘了,经媒人介绍选好了的婆家。两个妹妹先后出嫁时,家里还是很贫寒,尽管男方没提任何要求,我把自己全部积蓄和收取的学生费用都挪来给妹妹置办了被单、洗脸盆、温水瓶之类农村流行的嫁妆,悄悄地还了几年账。三妹的婆家比二妹家穷,公公还有残疾,婆婆也是长病号,还有一个小叔子也有点憨冬冬的,好在三妹夫看起来还伸伸展展,事至今日也搞不懂父母是怎样给三妹选的婆家。三妹出嫁时我很是伤心了一阵子,内心总充满了隐忧,毕竟农村女子一出嫁,一生的命运都交给自己的男人和婆家。三妹比二妹漂亮,但三妹比二妹文弱得多,三妹夫与三妹为了生活的琐事骂的架也相应多些,只要我知道总是把三妹夫骂得像龟儿子一样苦苦告饶才罢休。
  后来,二妹和三妹以及幺兄弟的儿女们在不经意间降生了,也在不经意间就到了读书的年龄,我也常常在不经意间想起我年幼的时候跟着舅舅读书的情景,也想起了妹妹俩为了我考大学劳作的情景,不等他们开口,我便把外侄内侄不分男女,先后次第接到城镇上来读书,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直到读大学离开为止。老家的习俗,外侄外女在舅舅家读书,相当于走亲戚,舅舅不便多管,舅娘就更不要说了。小孩子们总有上学调皮、上网逃学时候,我管起来就像是管自己的儿子,从来没有放松过,觉得只有这样才对得起妹妹和弟弟。很多时候,母亲担心妹夫和弟媳心里不安逸,劝我少管为好,我却认为管他们是长兄在家里应尽的责任和情份,毫不留情决不含糊。除此以外,对老家的亲戚、乡邻,不分亲疏远近,也不管上代有无隔阂,只要想出来读书的一律答应,直到现在还在干着弄老家的孩子出来读书的事情。有时答应多了,手上又没职务之便,弄得自己焦头烂额,不知欠了多少人情。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老家两个小妹的秀发已变成了芦花,侄儿男女们大多长大成人参加工作成家立业,他们也有与自己的父母耍嘴皮子时候,只要我一出现一个二个都胆颤心惊,生怕挨训。大概是帮的人多了还是其他什么别的原因,妹夫家族里的长辈和兄弟姐妹一律跟着我妹称呼我为“大哥”,老家的那些老辈子也跟着自己的儿子或孙子喊“大哥”,外侄的朋友、外侄家族中的兄妹姐妹一律喊“大舅”,侄儿媳妇的娘家人一律跟着侄儿喊“大伯爷”。老家出来工作的人,也按照这种习惯分别对号入座地进行称呼。开始有点别扭,喊着喊着便习惯了,时间久了心里竞觉得有几分温暖。
  我想,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家道传承。

0

主题

3998

帖子

4037

积分

论坛元老

威望
4037 点
金币
0
注册时间
2013-3-21
最后登录
2022-10-20
在线时间
0 小时
听众
4
收听
0
发表于 2016-9-4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在看

0

主题

1574

帖子

1574

积分

金牌会员

威望
1574 点
金币
0
注册时间
2015-2-12
最后登录
2022-10-20
在线时间
0 小时
听众
4
收听
0
发表于 2016-9-4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0

主题

1553

帖子

1553

积分

金牌会员

威望
1553 点
金币
0
注册时间
2015-2-12
最后登录
2022-10-20
在线时间
0 小时
听众
4
收听
0
发表于 2016-9-6 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好,顶一下

59

主题

351

帖子

1264

积分

金牌会员

威望
1264 点
金币
0
注册时间
2013-3-20
最后登录
2023-3-10
在线时间
190 小时
听众
10
收听
0
发表于 2016-9-6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我的经历太相似了,感同身受!点个“大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