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01|回复: 3

《中国古典文学》面授记录(一)[姚文长]

[复制链接]

1661

主题

5511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威望
11422 点
金币
190
注册时间
2011-1-3
最后登录
2024-4-18
在线时间
591 小时
听众
21
收听
10
发表于 2016-9-25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古典文学》面授记录(一)
教材: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一,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结合自学)
时间: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十二至十九日(81年秋期)
地点:宜宾教师进修学校
讲师:钱安琪、周显忠
前言(钱安琪讲)
学习《中国古典文学》的目的要求,主要是通过代表作家、代表作品的讲解,了解古代文学发展的规律,培养批判继承的能力,认识其精华与糟粕;培养阅读一般文言文的能力,并从思想艺术上得到借鉴。
第一编  先秦文学
概说(钱安琪讲)
先秦文学是指从原始社会(60万年前)到秦统一中国(公元前21世纪)这段时间的文学。它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原始社会文学和奴隶社会文学。
一、原始社会文学:
(一)文艺的起源:
文艺起源于文字发明之前。由于无文字记载,具体情况不能知道;但可以推测:诗歌是其中起源最早的,神话次之。它们都是由劳动而产生的,都是集体口头创作的。
(一) 原始社会文学:
1、诗歌。
2、神话。
二、奴隶社会文学:
夏朝无文字,不得而知。
有文字从商代起,到现在有三千多年了。现在看到的是记载巫使占卜之事的文字。
周朝后的文学有:诗歌、楚辞、历史散文、诸子散文等。
现在来拟一条线: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F7.tmp.jpg
注译:
①周朝诗歌:
周颂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F8.tmp.png 大雅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F9.tmp.png 鲁颂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FA.tmp.png 商颂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FB.tmp.png 小雅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FC.tmp.png 国风 。
┗━━ 西 周 ━━┛     ┗━━ 东 周 ━━┛
②尚书:
┏商书
┗周书。
③历史散文:
┏左传:编年史,与春秋有相承关系。
┃国语:国别史。
┗战国策:记谋臣策士的言行。
④诸子散文:
┏孔子的《论语》:主要核心是“礼、仁”。是说理文的开始。
┃墨子的《墨子》:主张兼爱。
┃老子的《老子》:道。说理文,自己著述开始。
┃孟子的《孟子》:仁政。富于论辩性。
┃庄子
┃荀子
┗韩非子
第一章  上古文学(钱安琪讲)
一、诗歌:
上古无文字记载,但在漫长的原始社会里,人民的口头创作,可以推测,是十分丰富的。当时劳动是人民生活的主要内容,诗歌也就反映了那时的劳动生产。如: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刘勰认为是黄帝时所作,但不可靠。)
《康衢歌》:“立我烝(zhēng)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相传尧时所作,不可靠。)
《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力于我哉?” (相传尧时八、九十的老人作,不可信。)
《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yùn)兮。南风之时
兮,可以阜(fù)吾民之财兮。(相传为虞舜所作。)
这些诗歌,经过不少人传诵,不断丰富的同时,不断地修改,添进了后人的观点,因而可靠性很差。
二、神话:
盘古开天地。
烛阴(龙)分昼夜、分四季。
女娲造人、补天。
共工触不周山。
羿射九日。
夸父追日。
精卫填海。
鲧、禹治水。(神话与传说混在一起)
黄帝擒蚩尤。(神话与传说混在一起)
第二章《诗经》(周显忠讲)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始叫《诗》,后来才叫《诗经》的。它有311篇之目,其中小雅的《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女》、《由仪》六篇是笙诗,有目而无词,序存而诗亡,实只有诗305篇。
《诗经》分风、雅、颂。
风分周南、召南、邶(bèi)、鄘(yōng)、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guì)、曹、豳(bīn)十五国风。
雅分大雅、小雅。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
一、《诗经》诗的采集、编定和入乐:
(一)采集:
《诗经》的诗是怎样采集的?先秦的书无记载,只有汉以后才有“采诗说”,无疑是出于后人的想象。我们认为是周王朝经过诸侯各国的协助,进行采集的。
(二)编定:
我们认为是周王时的乐师整理、编定的。孔子删诗之说是不可
信的。其理由有四:
1、先秦古籍所引逸诗甚少,郑玄《诗谱序》、崔述《洙泗考信录》有批驳孔子删诗的记载。
2、季札(吴公子)在鲁观乐,其风、雅、颂的名称与本《诗经》差不多。
3、孔子不只一次说过“诗三百”的话,《诗经》的成书不会是孔子出生之后。
4、《诗经》里多哀世之音和郑卫之风。孔子说过:“郑声淫,是亡国之音。”
(三)、入乐:
《诗经》各篇皆可合乐歌唱。
二、《诗经》诗的时代和地域:
《诗经》的诗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作品。是中原一带的作品。
周南:周公姬旦常住东都洛阳以统治东方诸侯,周公统治之南叫周南。
召南:召公姬奭(shì)常住西都镐京以统治西方诸侯,召公统治之南叫召南。
卫:卫都朝歌(今淇县)。
邶(bèi):在朝歌北。
鄘(yōng):在朝歌南。
王:东都洛邑(洛阳)周围不大的一块地方。
郑:河南东部,都城在郑(今新镇县)。
齐:在山东东北部和中部,姜太公封于此。
魏:在山西西南部。
唐:是晋的前身,在山西中部,离太原25公里,唐叔余封于此。
秦:在陕西东部,姓嬴。
陈:在河南的东部,安徽北部。
桧(guì):在河南中部,都城在密县东北五十里。
曹:在山东西南部,周武王弟弟封于此地。
豳(bīn):在陕西的枸邑县、邠(bīn)县一带。
三、风、雅、颂:
(一)六诗(六义):
风、雅、颂、赋、比、兴叫六诗,也叫六义。
(二)、经学家论风、雅、颂:
毛苌(小毛公)《毛诗序》:“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方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所由兴废也。……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也。”
郑玄:“风言圣贤治道之遗化也,……雅,正也,言今之正者以为后世之法。颂之言诵也,容也,诵今之德,广以美之。”
孔颖达:“言其风动之初,则名之风。指其齐正之后,则名之雅。风俗既齐,然后德能容物,故功成,乃谓之颂。”
朱熹《离骚序》:“风则闾巷风土、男女情思之词,雅则朝会宴饮、公卿大夫之作,颂则鬼神宗庙、祭祀歌舞之乐。”
(三)正、变说:
1、什么是正、变?
汉代经学家把文王、武王、成王、周公的盛行之诗叫正风、正雅;把懿王、夷王、幽王、厉王的衰世之音叫变风、变雅。
2、正、变的划分:
正风:周南、召南,25篇。
变风:邶——豳十三国风,135篇。
正小雅:《鹿鸣》——《青青者》,16篇。
变小雅:《六月》以下,34篇。
正大雅:《文王》——《卷阿》,18篇。
变大雅:《民劳》以下,17篇。
(四)大、小雅的区别:
大、小雅的区别,在政事大小与诗篇的长短上。大雅,用于国家大典,篇幅长;小雅用于一般朝廷宴会,篇幅短。
(五)四始:
1、谓国风、小雅、大雅、颂的第一篇。即《关睢》为国风之首,《鹿鸣》为小雅之首,《文王》为大雅之首,《清庙》为颂之首。
2、谓风、小雅、大雅、颂是王道兴废之所由。“始者,王道兴
废之所由。”
四、赋、比、兴:
(一)经学家论赋、比、兴:
有影响的有四家:
毛亨(大毛公):“……”
郑玄:“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 “比者,比方于物也;兴者,托事于物也。”
孔颖达:“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所成。”
朱熹:“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二)比和兴的区别:
1、兴是用于一篇、一章的发端,比则多用于中间。
2、兴的意思比较隐微,比的意思比较明显。《文心雕龙》:“比显而兴隐。”
3、比多用“如”、“若”等字,兴则不用。
五、《诗经》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是我国文学发达很早的标志。它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它还推动后世作者向了歌学习。
《诗经》的语言,以四言为主,也有变化,一至九言都有,是后世各种诗的萌芽。
六、《诗经》的传授和注本:
(一)《诗经》在汉代的传授:
汉代传授诗的齐、鲁、韩、毛四大家。齐即齐国之辕固、鲁即鲁国之申培、韩即韩国之韩婴、毛即赵国之毛亨(汜人)、毛苌。
(二)常见的《诗经》注本:
1、《毛诗》,战国毛亨撰。
2、《诗集传》,宋朝朱熹撰。
3、《诗毛氏传疏》,清朝陈涣撰。
4、《毛诗传笺通释》,清朝马瑞辰撰。
5、《毛诗攻草木鸟兽虫鱼疏》,三国陆机撰。
七、例文讲解:
关睢
(一)历代作者关于《关睢》的论述:
1、认为《关睢》表现了一种和平的情调,但不确指所写的是谁。如《论语·八脩》:“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何晏注: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言和也。“
2、认为是周室衰微时的讽刺诗或哀叹诗。如《史记》:“周道缺诗人本之衽席,出现《关睢》作,仁义陵迟,《鹿鸣》制焉。”
3、认为是讽刺周康王和康王夫人的。如刘向《烈女传》:“周康王宴尔出朝,《关睢》起兴,思得淑女以配君子。”又如《后汉书·杜钦传》:“佩玉晏鸣,《关睢》叹之。注引:李奇曰:后夫人鸡鸣佩玉去君所,周康王后不然,故诗人叹而伤之。”
4、认为是赞美后妃(文王之妃大姒)之德的。如《毛诗·序》“《关睢》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是以《关睢》乐得淑女之配君子。”又如朱熹《诗集传·序》:“周之文王,生有圣德,又得圣女姒氏为之配。宫中之人,于其始至,见有幽间贞静之德,故作是诗。”
5、认为是哀叹殷纣王杀害九侯女的。如章炳麟说:“风始所陈,文王与纣王之事也。后妃淑女,非鬼(九)侯女莫之任……。”
6、认为是志爱诗,是描写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
7、认为是贺婚诗,是初婚之作。是贵族婚礼的赞歌,是男方迎亲的赞歌。这种认为,较贴近诗意。
(二)翻译、讲解:(略)
七月
翻译、讲解:(略)
第三章  历史散文(钱安琪讲)
第一节  《左传》
一、《左传》的名称和它与《春秋》的关系:
《左传》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史。它记录了鲁隐公元年(公元前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共255年,包括了鲁国十二公(即隐公、桓公、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哀公)所历事件。是鲁君子左邱明写的。后根据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名为《左氏春秋》简称《左传》。
刘知几《史通六家》:“传,转也,转授经旨以授后人。”
当时,解释《春秋》的有五传:即左丘明的《左氏传》、公羊高的《公羊传》(齐学)、谷梁赤的《谷梁传》(鲁学)和《夹氏传》、《邹氏传》,后二传失传,故名曰“三传”。公羊、谷梁只对《春秋》作字面的解释,所以文学价值远不及《左传》。《左传》与《春秋》是相承关系。至于《左传》是经、是史,是有争论的。
二、《左传》的作者:
《左传》的作者是左丘明,在宋朝以前是无异议的。宋之后,不少人提出了不同看法:
宋·赵匡第一个提出:左氏不是左丘明,而是周秦时人。
宋·郑樵认为:左氏不是左丘明,而是六国人。
宋·朱熹认为:左氏应是楚国左史倚相。
清·刘逢禄认为:不是左丘明,而是汉代的刘歆篡改的。
清·康有为《新学伪经考》认为;左丘明作《左传》是伪传的。
清·章太炎以及解放后的钱穆也认为不是左丘明作。
钱玄同认为是郑国人作,但郭沫若认为:左丘明即左丘盲,是鲁国史官。
七八年,川师学报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左传》作者的文章:《左传》的作者尚无定论。
三、《左传》的内容和艺术:
(一)内容:
《左传》的主要内容是春秋列国的政治、外交、军事方面的活
动及有关言论,其次是天道、鬼神、灾祥、卜筮、占梦之事。
它的主要思想是民本思想,其次是揭露统治者的残暴和荒淫无耻。
(二)艺术:
1、叙事富于故事性、戏剧性,有紧张动人的情节。
2、善于写战事。
3、人物形象生动。
(三)缺点:
宣扬了宗法伦理、正统等级、迷信占卜等。
四、例文:
晋楚城濮之战
(一)讲解、翻译:(略)
(二)文章是怎样写晋国能取胜的?
1、写政治:
⑴出定襄王、入务利民。
⑵代原(原伯贯)以示信。
⑶大蒐(shōu收)示礼。
⑷设执秩以正其官。
⑸选择良将。
⑹善于争取盟国,瓦解孤立敌方。
(三)写军事:
1、掌握正义,注意士气。
2、地点选择,有利于供给,有利于联盟。
3、选择薄弱环节以先攻,设诱兵之计。
4、楚军楚将的错误:
⑴战前君臣不统一。
⑵战时子玉骄傲轻敌。
⑶误把敌军伪退作真败。
第二节  《国语》
一、《国语》及其与《左传》》的关系:
(一)《国语》:
《国语》是一种国别史,它记有周、鲁、郑、楚、吴、越、晋八个国家的片段历史。起于周穆公(公元前1000年),终于鲁悼公(公元前440年)共二十一篇。
(二)与《左传》的关系:
司马迁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班固也认为是左丘明著。因而有“《左传》为内传,《国语》为外传”之说。
后世有人认为:非出于左氏一人之手,其依据是:《晋语》九篇,语言简短;《齐语》一篇,长而拖沓,并颇有齐气。
二、《国语》的思想内容与文章的特点:
《国语》表现的思想主要是民本思想(即儒家思想),主张德、礼、谦;还暴露了阶级对立,有同情人民的思想。但它宣扬了迷信思想。
《国语》的文章具有格言特色。
三、例文:
邵公谏弭谤
(略)
第三节  《战国策》
一、名称:
《战国策》是继《国语》之后的一部国别史,共三十三篇。记载了东周、西周、秦、楚、燕、韩、赵、魏、宋、卫、中山十二个国家的史实。从春秋到战国,再到秦统一中国,共二百四十五年的历史。
为什么叫《战国策》?汉代刘向在其叙录中说:这本书又叫《本号》、《国策》、《中书》、《长书》、《修书》、《短长》、《事语》、《国事》。它所记之事是“战国游士,辅所用之国,为立策筹谋,宜为《战国策》。”刘知几认为是刘向“录而不序,故即简以为名。”
二、内容:
《战国策》的基本内容是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bǎihé)的斗争及其有关谋议或辞说。
三、作者:
《战国策》的作者一向认为是刘向著的。
近人罗根泽(文化革命中跳楼自杀)在《古史辩》中认为:是蒯通著。他的理由有三点:
(一)《史记·田儋列传》:“蒯通,为长短八十一首,论战权变。”
(二)杀韩时,蒯通年龄相符。
(三)(失记)
近两年有人也不承认罗根泽之说。
四、艺术:
铺张、渲染,善于用比喻说明道理,结构严谨,有说服力。
五、例文:
苏秦始将连横
(一)讲解、翻译:(略)
(二)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1、主要内容:
这篇文章主要是写策士苏秦先用连横谙秦王,不行;刻苦攻读,之后,又以合纵游说各国,谋取富贵的经过。这个经过,说明了三个问题:
⑴反映了当时欲达富贵必须长于权变。苏秦的政治主张,一会儿连横,一会儿合纵。司马迁说:苏秦“其术长于楷变,此其智有过人者,毋令独蒙恶声焉。”
⑵反映了当时人情似纸,世态炎凉的情况。
⑶说明了人才兴起,多灾多难。苏秦因出生寒微而屡遭曲折。
2、艺术特色:
⑴运用排比、夸张渲染。章学诚说:“敷张而扬厉,变本而加恢奇。”委折入情,微婉善讽。
⑵运用对比映衬。
⑶夹叙夹议。
第四章  诸子散文(钱安琪讲)
第一节  《论语》
一、名称: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学派的一部主要的书,是“四书”之一,是先前一般读书人必读之书。影响很大。
为什么叫《论语》?根据班固说:“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孔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篡,故谓之《论语》。”当时有《鲁论语》(21篇),《齐论语》(22篇)和《古论语》(20篇)三种本子。后来,张禹(安昌侯,汉成帝的师傅)把前二者合二而一,名之为《张侯论语》。现见的版子就只有《张侯论语》和《古论语》。
二、《论语》所记的孔子思想及孔子对教育的贡献:
(一)《论语》所记的孔子思想:
1、孔子的政治思想有保守落后的一面,但也有进步的一面。他的思想有:
⑴为政以德。“不教而谓之虏。”
⑵富民。
⑶反对用人殉葬。
⑷节约爱民,使民以时。
(二)孔子对教育的贡献:
孔子对教育是有贡献的:
1、第一个“设学施教”,打破了“学在官府”的现象。
2、能因材施教。不同的人问仁、问孝,他有不同的回答。
3、把教与学结合起来。“诲人不倦,学而不厌。”
4、把学与思、学与习结合起来,主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论语》的特点:
(一)语言简练浅近,用意深远。
(二)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展示人物形象。
四、例文:
侍坐章
(略)
第二节  《庄子》
一、庄子生平:
庄子的生卒年有不同的看法:书上说庄子生于公元前364-286年,宋国蒙人,是孟子同时代人。年生来事迹不详,知道的一点,是根据司马迁的《老子、韩非列传》推测的,说他曾为漆园吏。我们可以从他的著作中看出:他是一个十分贫困的人。
二、庄子思想:
(一)否定客观事物的是非差别,否认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创立了哲学的相对论。
他说:举莛与楹质一样,厉与西施一样;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泰山为小;殇子为寿,彭祖为夭;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猿猴与人孰知正处……等。
大小、轻重、美丑、寿夭、生死都是相对的。
(二)否定客观物质世界,对社会政治思想厌弃,否定文化知识,反对生产。
他认为:绝圣弃智,大盗乃止;回到结绳的社会,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才是至德之世。
他否定文明,悲观厌世,追求精神解脱;主张无为,认为儒家对人类的种种设施是桎梏。
三、庄子文章特点:
庄子文章“以寓言为广”。吸收神话精神,虚构寓言故事,向形象化方面发展。
有人说:“(庄子)善属书寓辞,洸洋自姿以适己,是百家之冠。”
四、例文:
逍遥游
(一)题解:
有人认为:逍遥游即消摇游。
有人认为:逍者,销也,消除之意;遥者,远也,。逍遥游者,远见无为之理。
有人认为:逍遥者,连绵叠韵,犹相羊、徜徉、悠由。逍遥游者,自由自在地往来于天地之间。
现在,人们认为:逍遥是绝对自由。
(二)讲解、翻译:
(略)
(三)对《逍遥游》的主题思想的不同看法:
郭象认为:表现了庄子听命自然,任其发展的思想。
清代林松铭认为:主要写大。游于不死之门,方大。“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都是大。”(此说不合庄子思想)
解放后很多人认为:表现了精神自然、逃避现实的消极无为思想。
我们认为:表现了庄子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当然,庄子主张无待的逍遥游是不可能的,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有条件的,对客观事物的规律认识得越深,就能有点自由,绝对的自由是没有的。此外,庄子并不是真的主张无为,他并没有忘掉现实,如他剽剥儒墨,就不是无为;又如他说:“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并不是无为的表现。
(四)《逍遥游》的结构及特点:
1、结构:
《逍遥游》有总论、分论、结论。
从从开头到“越樽而代之矣”,是总论。
从“肩吾问于连叔”到“蓬之心也夫”,是分论。
从“惠子谓庄子曰”到结尾,是结论。
2、特点:
⑴变化万端。一会儿叙事,一会儿引证;一会儿譬喻,一会儿议论。若断若续,有时好像重复,如云气空濛。
⑵全篇以鲲鹏、尘埃、冥灵、大椿、朝菌、蟪蛄等形象来表达
思想感情,感染读者。
⑶想象丰富,采用神话,虚构寓言,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⑷善于比喻,善于创造词汇。如:锟、扶摇、羊角、野马……等都是他创造的。
闻一多:只“辞令之极”,是“表现思想的工具”,算不上是文学。
有人认说:庄子的文是“古今横绝之文” 。
有人认说:“咳吐谑浪,皆成丹砂。”
鲁迅的评价更高。
第五章  楚辞(周显忠讲)
一、屈原的生平:
屈原(约前340-277),名平,战国时楚人。是楚王同姓贵族,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学识丰富,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主张任用贤能、修明法度以抵抗秦国。开初,怀王时,甚得信任,后被谗而疏远。顷襄王时,被流放江南。
二、屈原的作品:
(一)《离骚》:是屈原作品中最长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也是楚辞的代表作。
(二)《九歌》:《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共十一首,是在民间祭歌基础上加工而成的。
(三)《天问》:
(四)《九章》:《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
(五)《远游》:
(六)《卜居》:
(七)《渔父》:
三、楚辞的注本:
(一)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这是最早的注本,他对每一篇作品的背景、内容都有简要的说明。
(二)宋洪兴祖的《楚辞补注》:这是完全依照王逸的注本来作补充注释的。
(三)宋朱熹的《楚辞集注》,附有《楚辞辨证》和,《楚辞后语》。他删去了王逸的《楚辞章句》的后四篇,加上了杨雄的《反离骚》。
(四)清王夫之(号船山先生)的《楚辞通释》。
(五)清蒋骥的《山带阁注楚辞》,附有《楚辞余论》、《楚辞说韵》。
(六)清戴震的《屈原赋注》,附有《通释》、《音义》。
(七)郭沫若的《屈原赋今译》:他对赋的篇目顺序作了调整,并以诗译诗。
四、例文
离骚
(一)题目的函义:
1、司马迁说:“《离骚》者,犹离忧也。”
2、班固说:“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
3、王逸说:“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
4、近人或认为是歌曲名,含义相当于“牢骚”。
(二)讲解、翻译:
苗裔:远代子孙。
皇考:1、“皇,美也。父死称考。”(王逸)2、“皇,大也。皇考,祖父也。”3、皇考,曾祖父。4、指楚太祖。(闻一多)
摄提:1、即摄提格,古代记年术语,相当于寅年。2、摄提,星名。是北斗星的斗柄,不是寅年。(朱熹)
陬(zōu):1、《尔雅》:“正月为陬。”2、朱熹:“陬:角,隅。”斗柄指东北角是正月。
初度:1、五臣:“初生的法度。”2、朱熹:“初度之度,犹言时节也。”3、胡文莫:“初度,初年之气度。”4、蒋骥:“初度,初年之器度。”。(此说较切近)
脩能:脩,本指腊肉,脩能,富有才能。
不吾与:不同我一道。与,待,同。
零落:飘零,堕落。“草曰零,木曰落。”
壮:三十曰壮。
耿介:光明正大。介,大,正大。
齌(jì)怒:暴怒。《说文》:“齌,炊麱急也。”
謇:说话困难。謇謇:说话困难还要说,忠言貌。
舍:停止。
正:同证。贾谊《新书·耳痺篇》:“割白马而为牺,指九天而为证。”
滋:栽培。
贪婪:王逸说:“爱财曰贪,爱食曰婪。”
骛:乱驰。
练要:朱熹说:“言所脩精练,所守要约也。”即精练、纯洁,而加以约束。
矫:举起。
纚(xǐ)纚:连属长垂的样子。
謇:发语词,竟。
服:用,佩服。
不周:不合。
谇:谏,进言。
替:废弃。
浩荡:1、无思虑貌。2、荒唐。
周容:苟活以求容。
溘:奄忽,突然,快。
流亡:形体随水流去。《惜往日》:“宁溘死而流亡兮。”王逸注:“意欲淹没流水去也。”
鸷:执,执伏。
延:引颈;佇,跂(qì,抬起脚后跟)立。
臯:读gāo,曲泽,水湾地。
芙蓉:莲花。杨雄《反离骚》:“衿芰(jì)茄(荷)之绿衣,被芙蓉之朱裳。”从“朱”字可知,芙蓉是荷花而不是木芙蓉。
陆离:这个词有很多意思:参差、分散、美好、灿烂、璀璨、斑驳、长、众等。这里是长而美好的意思。
四荒:四方极远而荒凉的地方。《尔雅》:“觚竹,北户,西王母曰四荒。”
女媭(xū):1、王逸注“屈原姊也。”贾逵说:楚人谓姊曰媭。现湖南省姊归县有女媭庙。2、有人认为是屈原妹,源于《诗经》。3、有人认为是屈原侍妾,源于《史记》。珏瑗《楚辞集解》:“媭者,贱妾之称也。”
婵媛:1、牵挂、关切。王逸注:“犹牵引也。”2、为“嘽喛”的假借:忧惧而呼吸急促。杨雄《方言》:“凡恐而噎噫,南楚湘江之间曰嘽喛。”
申申:1、重复。2、和缓。
婞(xìng)直:刚直。婞,狠。
博謇:1、学识广博而忠直。2、过于忠直。王夫之:“博,过其辐量之谓,犹言过也。”
并举:相互推举。
夏康娱:1、夏启耽于安乐。2、夏启与太康耽于安乐。
五子:1、夏启的幼子五观。2、太康兄弟五人。
浇(ào)寒促子,封在过(guō),又叫过浇。
遂:终究的意思。
私阿:窃爱为私,所爱为阿。
阽(diàn yàn):近边欲坠。
虬:1、王逸注:“有角曰龙,无角曰虬。”2、龙子有角者。
鹥(yì):五彩鸟名,凤属。
縣(xuán)圃:神话中山名,是昆仑第二层山,又叫阆风。縣同悬。
琐:门上镂纹,形如连琐,以青色画之,叫青琐。这里指门。
扶桑:神话中树名。生大海之中,叶像桑,高大,两两同根,互相依靠,太阳出来,就要经过它。
若木:神木名。传说在昆仑山西极。一说即扶桑。
相羊:徜徉。
雷师:雷神,名丰隆。一说为云神。
离:1、同罹,即言遭遇。2、丽、附。
御:读yá,迎接。
宓(fú)妃:相传为伏羲氏的女儿,溺死在洛水,遂为洛水神。
结言:通信,通语言。
理:提亲人,媒人,使者。
蹇脩:1、传说为伏羲氏的臣子。2、宓妃的侍女。3、指乌有,跛脚而不好修饰。
纬繣:乖戾,扯拐。
次:再宿为信,过信为次。
穷石:山名,后羿住地。
四极:东之以泰远,西之以邻国,南之以濮讼,北之以祝栗。四方极远之地。
偃蹇:高貌。
有娀(sōng):古国名。
受诒:即受委托。《天问》:“简狄在召,喾何宜?玄鸟致诒,女何嘉?”“玄鸟致诒”即“凤凰受诒”;“受”,“授”省写;“诒”,“贻”通。
集:众鸟曰集,独鸟曰止。
终古:终古者,古之报终也。谓将来之无穷。
苏:与叔同音,叔,拾;苏,取。
帏(huī):香囊。
九疑:山有九峰,其形相似,游击战者疑焉,故名九疑。
傅巌(yán):地名,在虞虢(guó)之间。
寗(nìng)戚:春秋时卫国人,做生易,用牛拉车至齐,见齐桓公出,乃扣牛角而歌:“南山粲,白石烂,生不遭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骨干,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齐桓公知其为贤,用为上卿。
薆(ài)然:草叶茂盛的样子。
谅:诚信。
樧(shā):恶草名,似茱萸而小,叫食茱萸。似椒而不芳,野花椒。
干进:钻营求进。干,求。
沬(méi):太阳中的小黑点。暗淡、衰微、消散。
羞:下饭的菜。
西皇:西方白帝少渂(wèn)。
旗:交龙为旂(qí),交虎为旗。
委婉:荡漾的意思。
赫戏:光明貌;炎热光辉之意。戏同羲。
乱:终篇的结语,乐歌的卒章,即结尾。
(三)《离骚》的创作年代:
有的人认为写于26岁时,是早年作品;有的人认为写于逐放时,是晚年作品;有的人认为既非早年作品也非晚年作品。三者尚无定论。
(四)《离骚》的结构:
全文分三大段,13个小段。
1、生世与报负(从“帝高阳”至“导夫先路”)。
2、忠而被疏(从“昔三后”至“哀众芳之芜秽”)。
3、宁死不屈(从“众皆”至“固前圣之所原”)。
4、彷徨歧路(从“悔相道”至“岂余心之可惩”)。
▲以上为第一段,着重现实的描述。
5、女媭(xū)詈(lì)原(从“女媭”至“不予听”)。
6、陈辞于舜(从“依前圣”至“霑余襟之浪浪”)。
7、上款帝阍(从“跪敷衽”至“好敝美而嫉妬”)。
8、历访祯妃(从“朝吾”至“与此终古”)。
▲以上为第二段,着重幻想的驰骋。
9、问卜于灵氛(从“索藑茅”至“申椒其不芳”)。
10、决疑于巫咸(从“欲从灵氛”至“为之不芳”)。
11、决计远行(从“何琼佩”至“观乎上下”)。
12、仆马悲怀(从“灵氛既告”至“顾而不行”)。
13、尾声(从“乱曰”至“彭咸之所居”)。
▲以上为第三段,对未来道路的探索。
(五)《离骚》的思想:
《离骚》是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共94章,374句,2904字。它
的思想内容有三:
1、表达了作者的进步观点和理想:①主张修明法度。②提倡举贤受能。
2、揭露了楚国统治集团的昏庸腐朽:①首先指出楚王。②其次指向党人。
3、显示了作者美好的情操和顽强的性格。
(六)《离骚》的艺术:
1、深深植根于现实的积极浪漫主义,大量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富于幻想、夸张。
2、比赋手法交替使用。开头直述其事,用赋;后面用比。

斗室斋 沙河驿丁 姚文长

0

主题

3965

帖子

3999

积分

论坛元老

威望
3997 点
金币
0
注册时间
2013-3-21
最后登录
2022-10-20
在线时间
0 小时
听众
5
收听
0
发表于 2016-9-25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赞一个

0

主题

4036

帖子

4064

积分

论坛元老

威望
4062 点
金币
0
注册时间
2013-3-21
最后登录
2022-10-20
在线时间
0 小时
听众
8
收听
0
发表于 2016-9-26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楼主学习

0

主题

2980

帖子

2981

积分

金牌会员

威望
2981 点
金币
0
注册时间
2013-10-9
最后登录
2022-10-20
在线时间
0 小时
听众
5
收听
0
发表于 2016-9-27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