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回味的美味一一妈妈的味道
美食,而今已是一种高雅时尚的饮食文化。
可是我心中的美食不是各种风味小吃,也不是什么山珍海味,只有妈妈的味道烙在我心底,才是永远抹不掉,挥不去,忘不了的最简单,最直白,最純粹的美食美味。
在那个经济贫困,物质溃泛的年代,红苕,小麦,玉米就是我们的美食,它盈润我们的胃,温暖我们的生命,并且是我们现在追随的环保,绿色,健康原生态的东西,可是那时我妈妈不懂,我们更不懂这些不起眼解决我们温饱的东西于现在而言会变得这么高大上,妈妈只知道想方设法让我们能吃饱就欣慰,我们也只知道这就是妈对我们最浓烈的爱。
儿时,除了有几本翻了很多遍的小图书,貌似没有什么更多的精神生活,所以十里八村偶尔县里来放几场电影,总是人山人海,走几公里也家家户户大人小孩打着几把麦草或油筒照亮,都会去看,每次看完电影回家,妈妈便用苕粉或葛根粉加少许白糖做成gen,兄妹几个一人一碗稀里哗啦一股脑儿就喝掉了,妹妹每次还把碗也舔干净还意犹未尽的傻样,脸上明显写着:美味,再来一碗,可是,没了!!
妈妈也会用石磨把小麦或玉米磨成粉,并用细竹筛多次筛滤,把最白最细的粉做成麦粑或玉米粑,让我们就着一碗只有少许大米的稀饭,也吃得津津有味,但当时我心里就有个愿望:每顿有足够大米饭吃,哪怕什么下饭菜也没有,那该有多好。
在冬天,家里有个温暖的地炉,一家人就围着烤火,妈妈便会用阴米在炉上煮,并放些许红糖煮开后一人一碗,边烤火,边喝,甜甜的,暖暖的味道,至今仍回味无穷。
每到寒暑假,在县城读书的哥哥姐姐的同学们,不是五个至少也有三个必会长住我们家,妈妈从不抱怨,总是热情的想方设法做些菜出来,或用黄豆磨豆花,或做磨芋,或煮洋芋(土豆),或用南瓜米捣成粉末,加两个鸡蛋就可蒸一盆蒸蛋,或用很多疏菜切碎加少量米饭炒一锅,那些城里哥哥姐姐狼吞虎咽的吃相,我至今记忆犹新。
多年过去了,吃过了多少美食,都吃不出妈妈的味道,只有妈妈做的才是我心里真正的美味,因为他洋溢满满的是最质朴的爱!
90于2017 4 8凌晨3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