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源上泉 于 2017-9-12 15:38 编辑
养生:长寿话题 (灯下读史)
自古以来,人类都追求高寿,探索如何活得长久。据历史资料记载,古代人高寿居多者有:名医、诗人、文人和太极拳武术师。 先说名医,以清代为例:最有成就的医家约有14人。他们的年寿是:喻昌81岁、李中梓67岁、傅青主77岁、张石顽74岁、叶天士79岁、薛雪89岁、徐大椿79岁、赵学敏76岁、陈修园70岁、吴鞠通78岁、王清任63岁、王旭高64岁、吴尚光80岁、王孟英59岁。从中看出:寿过“古稀之年”的有10人,未过半白无一人,高寿人多。再以《辞海》提供的资料看,古代有医学专著传世的大医学家约有40人。这40人中,活满百岁有2人,活过九旬的有2人,80—89的有15人,70—79的有14人,60—69岁的有4人,50—59岁的有3人。他们的平均岁数为79岁,百分之百居半百老人。古稀之年的占83%,有33人。 那么,医学家高寿的原因是什么?不难看出,主要原因有三:一是通晓人体结构和生命规律,善于自我养生;二是饮食起居大多能严格遵循医道,善于自我保护;三是古代行医多是采药制药在山间林野,不乏劳动和不乏养性怡神。 关于诗人长寿,以唐代为例,可看出端倪。据史书记载,公元846年6月,洛阳白居易府第,高寿诗人云集,举杯聚宴狂欢。出席宴会的都是什么人呢?有136岁的李元爽,96岁的僧如满,89岁的胡果,86岁的吉皎,84岁的郑据,82岁的刘真,74岁的张浑和白居易,72岁的卢真。当时在诗坛上很有名气的刘禹锡、贺知章、吴竞、罗隐等都是70岁之上人,当时未出席此宴。 那么,诗人高寿的原因又有哪些?归纳有三:一是大都心胸开阔,豁达性情,保持童心;二是生活俭朴,不求名利、奢荣;三是追求自然,发展个性。他们平时除写诗题字外,各有所爱,或临溪垂钓,或栽花种草,弹琴抚剑书法,坠入忘我境界。 至于历代文人,长寿也不少,以清代为最。当时文坛上比较有名气的文人有:朱竹坨84岁、龙西堂85岁、王念孙86岁、沈归愚95岁、方苞82岁、袁孑才82岁、纪昀82岁。文人长寿的原因主要有:一、学识渊博,心胸开阔,性情豪迈,遇事乐观;二、生活俭朴,甘于淡泊,善于养生;三、发展爱好,游遍山川,陶冶性情,增强体质。 最后说说太极拳师,练武可以强身延年,这已被现代医学所证明。而专事太极拳的人,更能益寿。以近代为例,10个颇具盛名的太极拳师高寿是:陈式新架太极拳创始人陈长兴82岁,孙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71岁,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68岁,杨式太极奠基人杨露禅73岁,杨禹廷101岁,孙杨式太极创始人杨澄甫53岁,吴式拳家吴全佑68岁,吴鉴泉72岁,傅式太极创始人傅振蒿72岁,太极拳师吴图南103岁。他们平均寿命76岁。 练拳习武之人,长寿自有道理:一、性格开朗,虚怀若谷;二、勤于动脑,勤于动“手”,健脑强身;三、不嗜烟酒,不贪女色;四、生活朴素,清心寡欲,动静相宜。 在古代,因科学和医学的原因,人们寿命较短。人生七十古来稀,这是当时之现实。 观高寿人群,正是印证了《黄帝内经》所说:应当懂得自然规律,善于适应环境,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精神内守,不妄作劳。具体说来,力求遇事不怒,心胸开阔,保持乐观;淡泊名利,寄情于山水天地间;坚持科学的饮食起居,去掉不良嗜好;要积极参加劳动和体育锻炼,强身健体。如能遵循如此养生之道,就能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就会延年益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