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线岭 于 2011-12-30 17:28 编辑
乡 场 茶 馆 作者:王大桥
新 茶 馆 时下,国人品茗坐茶馆频率之高,人数之众,兴趣之浓,恐为有史以来之最。都市茶馆风起云涌,乡场茶馆也如雨后春笋。乡场新茶馆,即指那些新潮和后起的“茶苑”、“茶坊”、 “茶庄”、“茶楼”之类。这类茶馆较有档次:霓虹灯闪烁,高档豪华的招牌矗立在显眼位罝,茶坊大都开在桃红柳绿,碧树掩映,环境清幽,交通便利的庭院或精巧别致的豪楼上。茶和饮料单价都在几元以上直至几十元上百元,“苿莉、明前、毛峰、碧螺春、铁观音”等名品应有尽有,瓜子、花生、糖果、啤酒、空调、机麻、雅间一应倶全。饮茶者大多为上层社会人士和有钱有头有面之人。休闲娱乐,商贸婚介,迎宾待客,佳节良辰等都喜欢来泡一泡,品品茗。坐茶馆几乎成了一种时尚和时髦;普通百姓家来了稀客,酒余饭后也会携客邀友去这“高档”场合享受一回,其乐融融,好不愜意!所以,这类新茶馆门庭若市,生意兴隆。 老 茶 馆 乡场老茶馆多数依旧是灰黑瓦房,木柱头、木门窗,屋旁一根大黄桷树。茶馆门前挂块木牌,用墨汁或红油漆歪歪斜斜地写着“XX茶馆” 字样,风雨飘摇,古色古香;一条老黄狗或老花猫懒洋洋地躺在门口晒太阳,鼾声细微,旁若无人,保留着老舍笔下茶馆的前清遗风。老茶馆座落在亍头巷尾或场镇中心僻静处。这些茶馆开的时间一般都较长,平时大多聚集着社会的三教九流:工人,农民,小商贩,退休人员,社会闲杂人等。盖碗茶,老土杯,竹椅胶椅木板凳;一元钱一杯苶,管你喝个够耍得不想耍;兴趣来时,还可以打二两老白干,端盘花生米醉它一回。老茶馆逢场天最热闹:雾气腾腾,人头攒动,话语喧天,狹窄拥挤的里三屋外三屋座无虚席;翘二郎腿的,双脚蹲在板凳上的,身子斜躺在竹椅上的,赤膊的,歪戴帽斜穿衣的,头包布帕甚至入座还戴着草帽的,各色人等姿势各异,仪态万端;叶子烟和着汗气味弥漫在低矮的木楼板下。什么国际民生,小道消息,天文地理,阴阳八卦,以及乡场上的绯闻艳事,人们均津津乐道无所不谈;吹牛者唾沫橫飞语言抑扬顿挫,好奇者洗耳恭听神态如醉如痴;长纸牌、扑克牌打得昏天黑地难解难分,乐而忘返废寝忘餐;吆喝声,嬉笑声,啍小调声和着龙门阵的摆谈声,奏成一曲乡场杂味混响的交响乐,使整个茶馆沉浸在一派沸沸扬扬的喧嚣嘈杂声中,度着乡场无聊的时光。 “荤” 茶 馆 乡场的旯旮角落,小巷深处,不起眼地散设着一些既无招牌,又无门面的“茶馆”。 这些较“特殊”的茶馆, 民间称之为“荤” 茶馆。只见光线昏暗,阴冷潮湿的低矮空间屋内,摆着三两张方桌,坐满了喝茶的人。这些人大多来自社会底层,中老年人颇多。因为,这里消费比歌舞厅和按摩洗足房等便宜得多,一元钱一杯茶,谁都喝得起。更主要的是这些茶客“醉翁之意不在酒”: 只见他们一边假装喝茶,一边目光四射,在偷窥着飞舞闪烁在茶客中的“彩蝶”, 这些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彩蝶” ,系乡场上四处“串台”游动的“外来妺”。 这些“外来妺”陪茶客喝茶,和茶客们谈笑风生,打情骂俏。茶客若与哪位“外来妺”情投意合,心领神会,经暗送秋波窃窃耳语一番后,俩人顿时从苶桌上双双不见了踪影。原来,他(她)们是偷偷换个幽靜隐密的地方摆“悄悄龙门阵”,喝“荤茶” 去了。这类茶馆虽有违法嫌疑,但由于其“喝荤茶”行为隐蔽,流动性大,证据难取。但是,相关部门仍然经常对其进行整顿,使之遵纪守法规范化。 乡场茶馆,以茶为媒,影映着乡场世间百态和万千景象;传承和演释着茶与乡场民生水乳交融的茶文化和乡土风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