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聚雅轩 于 2012-9-17 13:11 编辑
李庄,烟雨中的穿行 --罗平 一个下雨的午后,闲座无事,我在家中阳台泡一壶川红早茶,随书翻开了一本书,读到了这样的文字: “撑着油纸伞,独自仿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这小巷到底有多长?仿徨的人有没有走到过尽头?这冷雨究竟飘了多久?孤独的寻梦者抬头久久望不见阳光。丁香清幽,烟雨深处,长久的梦想被慢慢冻结,在伊人擦肩的一瞬,所有情结像被狂风吹乱的书页,怎么拼贴也无法完整。然而,我们离不开那场烟雨,也离不开雨中盛开的那把伞。” 天空中仍然飞舞着散落的雨花,我突然有了去古镇李庄的冲动,想在李庄悠深的古巷中寻找丁香的清幽和打着油布伞的伊人。 崭新的盐李【宜宾盐坪坝--李庄】公路,汽车在湿漉漉的路面急捷行,路面水渍在车轮的碾压下发出轻轻的呻吟,并呈线状飞散。 烟雨中的李庄,与平日又有不同,少了平日繁华嘻戏,多了雨中宁静,少了平日车马之喧,多了一些清幽灵气。 街巷丛林,深巷点缀,一年数次重游,说不上与李庄有缘,但总期待再次相遇,深巷驻足,看古巷墙体斑剥,看朱门绿绣,看高墙蓬草,看乱石铺道,抑制自己内心世俗浮燥,品味李庄古镇趣味。 李庄在细雨中沉默不语,我也静静地穿过一条又一条的深巷,小巷虽无语,但小巷周围的院落,青砖灰瓦,却不能掩饰历史的沧桑与厚重。 早在千年以前,李庄就有了僰人的脚迹,唐宋以来,文人汇集,黄庭坚曾居李庄对岸【涪溪】福溪,著文吟诗,近代,李庄十六字电文【注】,更造就了李庄人文历史上厚重的一笔。 【注1】.李庄十六字电文:“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
上万学子,专家,梁思成、林徽因,李济、董作宾………永远刻在了李庄的深巷古庙中,当年他们受到李庄人民的热情接待,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李庄为他们布置了一张平静的书桌,六年的岁月,李庄为保存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脉香火,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 转过街角,累了,我停留在席子巷,斜坐在青石阶上,看老街居民带着小孩从巷子经过,小孩那轻盈的碎步,巧妙的避让浅淌的积水,但也有时大意,被大人轻嗔二句。 我的思绪仍沉静在书中的情节,希望在古巷转角,看到一个打着油布伞的素衣女子,想象着她的清丽,想象着她微笑的回眸,在雨巷中在为永恒。 我短暂的穿行,不异于一次繁华的穿越,渐行渐远的车轮将李庄古镇扔进烟雨中,我或许有许多留恋和遗憾,不知何时重归。 二零一二年四月二十三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