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75|回复: 0

[杂文] 《跬步集》之《也说“睡狮”》

[复制链接]

26

主题

33

帖子

147

积分

注册会员

威望
147 点
金币
0
注册时间
2012-9-3
最后登录
2015-8-10
在线时间
18 小时
听众
4
收听
0
发表于 2012-9-9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也说“睡狮”
陈章先生文章《该“刷新”的字词句》(载《杂文报》20091020日)中有这么一段文字:
中国是一头东方睡狮,醒来的时候,全世界都会颤抖。这是拿破仑说的话,与上句相反,它却是被割弃下半句——“上帝啊,就一直让它睡下去吧”。这两句话的刻意取舍,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长自己的志气。
非常清楚,陈先生文章中提到的便是著名的拿破仑“东方睡狮论”。然而,拿破仑真的说过这个话吗?拿破仑真的能预言到中华民族在两百多年后将要伟大复兴吗?据笔者所知,这个拿破仑“东方睡狮论”至今尚未成为定论。
“东方睡狮论”最为流行的版本大概要算200422日北京《环球时报》刊登的《拿破仑的中国睡狮论怎么来的》(作者史鸿轩)。文章是这样记叙的: 1816(清嘉庆十一年)28日,英国国王派阿美士德率使团来华商谈贸易问题。1816728日,阿美士德一行抵达天津口外。此时嘉庆皇帝对英使访华的意图有所了解,他直截了当地要求地方官员勿事铺张如要求开通商口岸,严辞驳斥,筵宴遣回,不使其入京 1817年,不受欢迎的阿美士德踏上归路。他准备回国后向议会和英王上书,用武力敲开中国对外通商的大门。就在阿美士德访问中国前后,不可一世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在滑铁卢遭到惨败后,于1815622日,被迫退位,不久被英国军队押送到遥远的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监禁起来。在他被监禁的第三个年头,阿美士德垂头丧气地从中国返回。在回国途中,他正好经过圣赫勒拿岛。当阿美士德听说这里正关押着名震世界的拿破仑一世时,很想见一见他,听听这位传奇人物对中国问题的看法。在征得小岛总督同意后,阿美士德见到了这位昔日的皇帝。阿美士德讲了自己在中国的经历,认为只有通过战争敲开中国的大门,才能使中国专制统治者明白打开国门对双方都有好处的道理。当时,拿破仑对英国的做法充满了蔑视,他对于英国用战争解决问题的提法发表评论说:要同这个幅员广大、物产丰富的帝国作战是世上最大的蠢事。他接着说:开始你们可能会成功,你们会夺取他们的船只,破坏他们的军事和商业设施,但你们也会让他们明白他们自己的力量。他们会思考;他们会建造船只,用火炮把自己装备起来。他们会把炮手从法国、美国甚至伦敦请来,建造一支舰队,把你们打败。阿美士德反驳说:中国在表面强大的背后是泥足巨人,很软弱。但拿破仑认为,中国并不软弱,它只不过是一只睡眠中的狮子。以今天看来,狮子睡着了连苍蝇都敢落到它的脸上叫几声。拿破仑接着说: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这句话出自拿破仑之口后,产生了极强的轰动效应,一只睡着的狮子――中国迅速传遍了欧洲和世界。此说被各种媒体纷纷转载,故最为国人熟知。但是也有学者指出“睡狮论”到底是不是拿破仑提出的还有待考证。一篇题为《拿破仑中国睡狮论的原始文献考证》的文章认为拿破仑关于中国的相关言论,基本都是出自他的私人医生奥米拉的回忆录《来自圣赫勒拿岛之声》。书中记载的拿破仑关于中国的言论主要有三段,都是与奥米拉医生的谈话,分别发生于18173月,5月和8月。内容是奥米拉谈论英国当时出使清廷,并在回国途中路过圣赫勒拿岛的阿美士德勋爵。一些文章常把拿破仑3月和奥米拉的对话,当成和阿美士德谈话。事实上,拿破仑和阿美士德本人谈的基本属于家常,并未发表实际意见。1817325日拿破仑就英国可能采取武力威胁清廷和奥米拉谈到:和中国那种拥有雄厚资源的庞大帝国进行战争,是许多年里可能犯的最大错误了。你们开始无疑会获得成功,俘获他们的船只,摧毁他们的商业。但你们会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力量。他们会被迫想方设法反抗你们,保卫自己。他们会想到,并且会说:为什么我们要受来自那么远地方人的欺压,让他们为所欲为?我们必须使我们自己和这个国家一样强。我们必须造船,我们必须在船上装上大炮,我们要有和他们一样的装备。拿破仑继续说:他们还会从法国和美国找来工匠和造船师,甚至去伦敦找。他们会建成一支舰队,然后或早或晚,打败你们。对英国可能采取武力威胁,拿破仑站在中国一边,颇有预见性地指出这反而会加快中国的觉醒。虽然原文中没有中国一旦觉醒,将会震惊世界,但基本意思是相近的。文章还明确指出《来自圣赫勒拿岛之声》原文并无睡狮提法,睡狮属后人意会。新加坡《联合早报》2004年4月29日刊登司马达文章,作者自陈曾尽力搜索资料,试图寻求答案,但遍查资料未见“睡狮”之说。据该作者查考,《环球时报》所刊文章的主要内容出自法国政治家和著名作家佩雷菲特著《停滞的帝国》一书的第85章。书中对睡狮论的表述是:拿破仑认为,中国并不软弱,它只不过一头睡眠中的狮子。因为这三句话没有引号,所以不能认为是拿破仑的原话。反倒是查考出1998127日,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日本学者矢吹晋在接受英文《北京周报》访谈时引述了中国睡狮论,但矢吹晋说那是拿破仑三世说的,而不是拿破仑一世。
即使是认为“睡狮论”的确出自拿破仑之口的学者,对拿破仑说话的内容也存在不同的见解。当然最受青睐的还是雄狮说。狮是兽中之王,以巨大而威猛震胁群雄。拿破仑曾经把中国比作成睡狮,最起码他充分肯定了中国的实力,中国是一个具有狮的强悍、凶猛的国家。倘若一旦把它唤醒,它将奔驰于天地之间,立于强国之林。这个比喻真是恰如其分,把中国当时的状况描绘的很生动,如果睡狮真的醒来,那将意味着中国的崛起和腾飞。也有学者认为拿破仑是就英国企图使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想法而言的,拿破仑认为要同这个幅员广大、物产丰富的帝国作战将是世上最大的蠢事。这样反而会加快中国的觉醒。拿破仑说这个话的时候有这样两个前提:第一,他是说给他的死敌,老对手英国人听的。对英国人在中国人那里碰一鼻子灰有点幸灾乐祸。第二,那时候的欧洲的确不知道中国的虚实。事实上在欧洲人眼里,大清帝国倒真是一个庞大、富强、管理得很好的国家。想想那时候的世界人口,二亿人的大清帝国是什么概念?所以拿破仑说的也不算过分。还有人指出拿破仑的意思是指中国在那时没有参加世界的瓜分。中国人那时在自娱自乐,不关心别人的事,只做自己的事。中国人要啥有啥,所以不稀罕别人的土地、别人的金银财宝、更不稀罕那些人。或者说,那时的中国,没有去做强盗,是个世界良民。所以,中国还睡着。更有一说以为一代天骄拿破仑注重中国的潜力并不稀奇,但是拿破仑或其他法国政治家如果真的因此告诫过“不要惊醒睡狮”,这并不是特地以“睡狮”来比拟中国,而只是引用了法国传统的谚语“莫惹睡狮N‘eveillez pas le lion qui dort”而已。这一法国谚语,实际意义是“别找麻烦”。“睡狮”一语是泛指而非特指,甚至并非褒义。此语至今在法语世界仍然非常流行。绝无形容“沉睡的巨人中国”之意。 “睡狮”明显不是恭维之语。以上随举几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汕头陈南阳先生新论:“睡狮论”出自梁启超 ,而非出自拿破仑之口(文章载200455日《联合早报》)。据陈南阳先生考证,“睡狮论应当首先出自曾国藩长子曾纪泽的理念,然后由梁启超阐明且发扬光大。文章说,“睡狮自喻在中国文献上的最早出现,是梁启超《饮冰室文集》。文集中有《动物谈》一节,大陆不少现刊本不知何故总是略过此节而不载。文中载“吾昔游伦敦博物院,有人制之怪物焉,状若狮子,然偃卧无生动气。或语余曰子无轻视此物,其內有机焉,一拨捩之,则张牙舞爪,以搏以噬,千人之力,未之敌也。余询其名,其人曰英语谓之佛兰金仙,昔支那公使曾侯纪泽,译其名之睡狮,又谓之先睡后醒之巨物,余试拨其机,则动力未发……既就锈蚀,而又有他物梗之者,非更易新机,则此佛兰金仙者,将长睡不醒矣。惜哉!”梁启超历历备闻其言,默然以思,愀然以悲,瞿然以兴,曰“呜呼!是可以为我四万万人告矣。梁启超把中国比作“睡狮,并要疾走呼号给四万万同胞听。由此可见,当时国人尚未知道“睡狮论 梁启超文章中提到的曾纪泽 (18391890)系清末外交家,经世派学者,曾国藩长子。1887年著《中国先睡后醒论》,主张强兵”优于富国”。《中国先睡后醒论》首发在伦敦的《亚细亚季刊》,颇有影响。恕笔者孤陋寡闻,难免挂一漏万,但综上所述,至少可以说明拿破仑“睡狮论”并非铁案一桩。
还要说一说《汪穰卿笔记》中的“睡狮”。《汪穰卿笔记》是汪康年(字穰卿)的笔扎汇编。汪早年入张之洞幕,后来参加戊戌维新运动,并先后创办过《时务报》、《中外日报》、《京报》、《刍言报》等刊物,是晚近以来的著名报人和社会活动家。在该书卷八琴瑟寄庐类稿中,有睡狮条曰:西人说中国是东方睡狮,我多次打听是什么意思,对方总是笑而不答。后来碰到一位驯兽师,才明白其中含义。驯兽师说,过去的驯狮办法,是让母狗哺育幼狮,让其在成长中具备狗性,以免伤人。后来发现这办法不灵,就改用涂抹鸦片的牛肉来喂它们。这样一来,狮子便少气无力,昏昏欲睡。上台表演时,它表面上还能张牙舞爪,大声嗥叫,实际上却象是在梦里说胡话似的,不会危及人的安全。于是,人们便把这种殆将长睡,永无醒时的畜生,称之为睡狮。这恐怕又与国人对东方睡狮的理解相去甚远了
脑子里忽然闪过禅宗六祖慧能的偈子,就用它来作结吧: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心中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009年10月31日
(原载《杂文报》2009年12月1日)
         
质    疑
《杂文报》2009年9月4日载郭庆晨先生《十年树木与一日成林》文章。文中有三处提到了“一平方米种几十棵树”的情形,兹摘录原文于后:
前不久,住房城乡建设部通报了国家园林城市复查情况。在通报中,城市建设司司长陆克华严肃的批评了部分城市在园林绿化建设中急功近利,追求“一日成林”的做法。他介绍说:有些城市将园林绿化当作“政绩”和“形象工程”,违背植物的生长规律,盲目从荒山郊野或深山老林移植大树、古树进城,有的地方竟然一平方米种了几十棵树,恨不得能够“一日成林”。
大树进城也好,一平米种几十棵树也罢,无非都是急功近利、浮躁心理的表现。
尽管如此,挪树的、密植的,在小树变大和少树变多上大做文章者依然连绵不绝、接踵而至。
既然郭先生在文中反复提到 “一平方米种几十棵树”的情形,而且都是“大树、古树”,总计有三处之多,那么笔者就有理由以为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笔误问题了。
郭先生文中对“大树”的定义是:“一棵小树长成大树,十年是必须的,没有十年的树龄无论如何是称不上大树的。”当然,“大树”尚且如此,更何况“古树”了,不知要有多少个“十年”才敢称是“古树”。根据郭先生对“大树”的定义,我们可以想象出生长了十年以上大树甚至古树,它的主干直径(一般称作“胸径”,指乔木主干离地表面1.3 m处的直径,断面畸形时,测取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平均值。)是多少厘米?虽然树的品种有差异,但能生长了十年以上,它的主干直径一定是不小的。而且大树的根系都佷发达,能够向四面八方伸展去吸收养分,否则就不可能生长成参天大树。也就是说大树的根系部分的直径比主干的直径还要大。同时,植树不像修建楼房那样可以是“错层”的。笔者所见到的一般情形是胸径在30―40厘米左右的大树,“一平方米”最多只能种植一棵。胸径在30―40厘米以下的,最多也只能种植三四棵。如果说真有“一平方米种了几十棵树”的情形,那只可能出现在扦插育苗时,因为扦插的树苗是没有根的。因此,可以说“一平方米种了几十棵(大树、古树)树”是绝对不可能的。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是城市建设司司长陆克华的官僚作风在作祟还是郭庆晨先生的失误?
2009年10月19日
(原载2011年11月9日《红袖添香》文学网)
谈点不同意见
孙立平先生在文章《绝望比贫穷更可怕》(载《杂文报》20091211日)中说到:
说现在的房价高,但现在建房子、搬砖头的人都是睡在工棚里。如果他们都住在二居室里,那房价又将是个什么水平?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生态的受益者,但是我们忘恩负义,成了拆掉“脏乱差”的积极鼓吹者。
看得出来孙立平先生不是在议论房价,但是孙立平先生关于房价的推理却让笔者不敢苟同。如果笔者没有理解错误的话,孙立平先生的意思是说房价的高低主要是由建筑工人(绝大部分是农民工)的工资收入(即劳动力价格)决定的。他们“睡在工棚里”,没有工资支出,尚且“ 房价高”, 如果他们工资收入提高了,或者能够购买二居室的房子,或者能够租住二居室的房子,那么房价肯定将会更高。
房价成本的计算是个非常专业的问题,笔者不敢涉猎。但是仅凭常识也知道房价一般是由土地价格、建筑材料价格、管理成本、工人工资和投资资金及利息,甚至包括腐败支出等诸多要素构成。在中国特色下劳动力价格所占比重微乎其微,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倒是不断攀升的土地价格值得关注。据报道,北京市2009年前11个月财政收入为1892亿元,来自土地的财政收入已经占据了北京市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当土地单价“地王”频频出现,当土地收入成为地方政府第二财政的情况下,如果说房价还不飚升,那才真是咄咄怪事。20091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⒌7%,京沪深等地已达到每平方米两万元左右,个中原因自然很复杂,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绝对不是仁慈的房地产商人已经让“建房子、搬砖头的人”“ 都住在二居室里”了。
孙立平先生文章里还隐约透露出一种信息,似乎比较欣赏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否则,“那房价又将是个什么水平?”)。确实,改革开放初期,廉价的劳动力是中国吸引外商投资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三十年过去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廉价劳动力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也逐渐被有识之士所认识。20091119日和123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两篇呼吁收入分配改革的调查报道,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人民日报》的报道直指普通劳动者干得多,挣得少,且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在拉大。同时还配发评论《提高劳动所得势在必行》。文章直指资本所得与劳动所得的巨大差距(在发达国家,工资一般会占企业运营成本50%左右,而在中国则不到10%。发达国家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在55%以上,在中国则不到42%),并提出解决之道,即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工资改革为核心,提高劳动所得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多位学者指出,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在于“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比偏低”。学者们都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作为扩大和重启内需的重要途径。其中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将更多的国资收入转化为政府公共服务支出甚至是居民可支配收入,成为了共同的呼声。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下,“干得多,挣得少”,这个制约着老百姓消费能力和生活质量提高的“瓶颈”将会得到突破。那些“建房子、搬砖头的人”(劳动者)能“ 都住在二居室里”,或者更好。
 
20091219
(原载2011年11月9日《红袖添香》文学网)
批评与建议
  
我上网习惯设“hao 123网址之家”为主页,然后再点击其他网站。近日,点开“hao123”
后,遍寻“中国中央电视台”网站名称不见,经仔细搜索才发现“CCTV”字样。点击“CCTV”后显现出“中国中央电视台”网页,其网页刊头为 样式。对于这种以英文代替中文的现象,我作为一个语言文字工作者如鲠在喉,不得不行使“公民可以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力,发表几点看法:
第一、不管是“hao 123网址之家”还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网站,服务的对象都主要是中国公民。应当站在中国公民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据我所知“GGTV”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的英文缩写。这点知识我也是经常看电视节目了解到的。若要问我“中国中央电视台”的英文应该怎么写,我是一个单词也写不出来的。中国十三亿公民中有多少人懂英文呢?有多少人一看网页刊头就知道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网站呢?这种以英文代替中文的作法,恐怕至少不方便不懂英文的中国公民上网吧?
第二、自2001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除明确规定国家机关、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教育教学用语用字外,其第十四条还规定下列情形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一)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二)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三)招牌、广告用字;(四)企业事业组织名称;(五)在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hao 123网址之家”和“中国中央电视台”网站这种以英文代替中文的作法已经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了。点击国内其他网站,可以看到其他网站的网页刊头基本上都是以中文冠名的。而 “中国中央电视台”网站在一定意义上 是中国网络媒体的形象代表,却带头取消中文冠名代之以英文,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其影响是非常恶劣的。如果《人民日报》的刊头也效仿取消中文冠名代之以英文,那将产生怎样轰动的效应呢?
第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第三十七号令宣布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距今已有八年时间了。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社会的进步,新生事物不断涌现(互联网就是新生的传媒工具),新形势不断发展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也应当与时俱进,作适当地修改或补充以涵盖更广泛的领域。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四条就只明确规定了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对网站网页则尚未涉及。如果“中国中央电视台”网站说他们不是广播、电影、电视,而是网站,可以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约束,那还真拿他没办法呢。
第四、是小题大做吗?是吹毛求疵吗?我以为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重要意义还远远没有被社会所认识,全面贯彻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还任重道远。如果我们大家都对不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使用语言文字的现象漠然视之,那么必将妨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二十六条还非常明确地规定,不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使用语言文字的,公民可以提出批评和建议。因此,我呼吁所有的中国公民都以高度的责任心,勇敢地站出来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严肃性,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而努力。
                            2008年12月8日
(原载《师苑》2009年第二期)
附录:
一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日前表示,在目前国内上星的50个电视频道中,有20个电视频道的台标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需要进行修改。该法规定,“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但近年来我国一些电视台台标中的名称缩写却采用英文名称的缩写,如央视台标CCTV是英文ChinaCentralTelevision的缩写。针对中央电视台部分频道以及北京电视台台标写法不规范一事,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负责人上午表示,违规台标下月有望讨论是否修改。2009年今年以来,中国教育电视台台标由英文字母缩写“CETV”改为汉字的“中国教育”。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近日特地去函感谢,并在函中指出,根据相关法律,包括央视在内的全国40%的上星电视频道的台标都需要修改。央视相关人士表示,CCTV台标已经延续了数十年,非常珍贵,不可能轻易更改。若要更改,必须有上级主管部门的指示。(《京华时报》2009年2月4日:《教育部称CCTV台标不合规范 央视表示珍贵难修改》)
二、央视CCTV台标用了好几十年,这倒是事实。但据此就说它如何珍贵,不能修改,恐怕有点尾大不掉,敞帚自珍的意味。先从法治层面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广播、电影、电视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而央视台标CCTV是英文 China Central Television的缩写。这种不符合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要求的台标,哪有什么“珍贵”可言?再就国际惯例而言。事实上,世界知名电视机构的缩写,如英国的BBC、美国的NBC、日本的NHK,用的都是本国文字或拼音字母。央视台标不用中国文字和汉语拼音,而采用英文缩写形式,与其他国家同类媒体的普遍做法大相径庭,又如何“珍贵”得起来?全国40%的上星电视频道的台标都不合规范,这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广电总局对教育部提出的修改电视台标的建议,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妨责成央视带个头,尽快落实相关法规,及早与国际接轨,以本国通用语言文字作台标,以便终结现在这种“孔夫子穿西装”,不伦不类的现象。    (徐林林《中国娱乐网》2009年02月3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