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源上泉 于 2013-1-15 20:20 编辑
第二讲 小说情节与人物性格的辩证关系
(文学知识讲座)
高尔基说过:“文学的第三要素是情节,即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某种性格、典型的成长和构成的历史。”可见,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使人物性格具体见之于言行。现以《水浒》“武松杀嫂”和“宋江杀惜”为例,说明情节与性格的辩证关系 在文学创作中,情节的描写和人物的刻划二者截然不可分割的。因为只有在人物的行动中才能揭示出人物的性格来。比如“宋江杀惜”,作者通过宋江被虔婆死缠,婆惜黑心,以梁山密书、银钱要挟等一系列情节,描写了宋公明一生以善为德、忍让为谦的个性。直至矛盾步步激化,淫妇道出“公厅”,宋江仍以“忍”字为先。当他前去抢那“公文袋”,“压衣刀子”掉在席上,宋公明也未起杀人妄念。婆惜一声喊叫,此时矛盾方到白热程度,宋江才手起刀落,杀了淫妇。真是情节步步紧逼,搅得他变得恶从胆边生,干出“小胆翻为大胆、善心变成恶心”的大事来。由此可以看出,人物要栩栩如生,在读者心中留下“这一个”,必须将人物置身于情节之中,人物的一张一弛的行动活现出了人物的性格。没有情节的发展,就没有人物的性格。因此,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刻划是结合在一起的同一过程。 但是,性格和情节远不是一码事。它们区别在于,情节由一系列能够显示人物或与环境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具体和矛盾冲突的构成,用以展示人物性格与表现主题。换句话说,情节是展示人物性格的基础,而性格则是情节发展的内在因素。莫泊桑说的好:“一个具有这样性格的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会做出这样的事。”不同性格的人物总是按照自己的主场、观点和种种特有的习惯来行动,以构成形形色色的事件和多种多样的人物关系。比如“武松杀嫂”,以打虎作为铺垫,武松逮王婆、诸街坊、杀淫妇的感人细节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杀虎后忽欲杀一妇人”的必然结果,描绘出武松智勇双全、大义大勇的英雄形象。没有勇猛胆大的性格,何以“忽然杀一妇人”的情节?这就叫做情节按照人物的性格需要而向前发展。 总而言之,情节和人物的性格是密不可分的。一切情节的选择、安排都是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并揭示主题。如果我们先是追求情节,把人物淹没于情节之中,不在情节中展示“这一个”,仅仅把人物变成情节的装饰、点缀,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物来的。(墨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