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山水行人 于 2014-5-28 23:01 编辑
追思治泓 何卡林 人生一世,从哇哇坠地,到步履蹒跚,听着哭声笑声歌声书声长大,看着老的小的俊的丑的变老。当驾白驹与日月齐驰,经过山川,经过校园,经过闹市,经过案前,最终定格在寂寥的一捧黄土中时,在那飞鸿一掠的尘落沙飞间,除了几点隐约可辩的蹄痕和残影外,又能遗留下什么? “浮生着意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是的,有多少人在凄凉地落幕后,还能被人依稀记得?要行什么凡人善举,在滚滚红尘中,多少年后,方可尚存点点微痕? 治泓先生离开我们一年了,但其朴实善良的品行,坚韧顽强的毅力,满腹经纶的才华,仍每每被人提起;他留在网站上,收入《治泓文集》中的上百篇美文,仍在读者中广为流传;在治泓周年祭日到来之时,文友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写下了那么多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打开“翰墨兰风”贝面,片片深情,声声问候便扑面而来,让人感动: “你文章不朽,时光不灭!精神永恒!似乎就是一种生命的承诺。你不曾离去,你似一束阳光,明媚地照着这个世界。你短暂一生,坦然而精彩,有文集留存于世,有真情簇拥,这已经足够!”这是“心雨”来自心灵深处的敬佩,真诚友情的坦言。 “你用五十年的时间丈量人生,不算长也不算短,许多人记住了你的名字——蒋治泓。许多人喜欢你的文字。所以哥哥,我们想念你,永远记得你。我们有五十年的约定还在继续,约定期满后,我们会再次相见,到那时,我们续约,生生死死九千九百九十九年。生死莫相忘,哥哥,一声轻唤,山水流转,魂牵知己,心念七字,愿你安好!”这是“三月风”发自肺腑的呼唤,催人泪下的真言。 “源上泉”目睹了一桩桩治泓为追逐文学梦想,在笔耕中艰难跋涉,顽强地与病魔抗争的情境,向先生发出良苦告慰说:“天堂之路——不好走。” 赠书仪式上,大桥疑惑 :“蒋勇先生咋沒来?”难道先生出了什么意外?!…… 透过这一篇篇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纪念文章,治泓的音容相貌无不历历在目,精神与才华无不跃然纸上;这是对先生文采的欣赏,是对先生人格魅力的敬仰。在这边远的小县城里,一时间有这么多人用笔同对一个平凡之人寄以如此追思,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学现象,不敢说是旷世之举,至少可以算是实属罕见了吧。 我身处县域一隅,与治泓先生本无更多交往。是偶然间拜读到了先生的文字,高山仰止,顿生敬意,于是,成了神交的朋友。 先生灵秀聪慧,一生笔耕不缀,带着深深的遗憾走了,英年早逝,令人心碎!为了纪念,更是为了传承,其家人在朋友们的帮助下,终于将先生一生的成果整理成《治泓文集》出版了,这真是直得欣慰的一件好事。我翻开《文集》细细品读,慢慢地走进了先生的精神世界:读着《遥远的南广河》,仿佛听到在那遥远的岁月里,河畔人家与命运抗争,发出的呐喊。《风雨蛙声》让我感受到了在那甜美的夜晚,友人们行走在幽静的小径间,轻松地回忆着有趣的往事,沉浸在浓浓友情之中时的欢乐情境;《风雨石门关》好似一本教科书,让我在了解石门关前世今生的同时,又仿佛看到关塞金戈铁马的影子,听到五尺道上商人、马帮们为了生计而发出的痛苦呻吟。读了《红楼还魂》,我惊叹先生知识的渊博,敬佩先生敢于与大师对话的勇气,领教了先生严谨独到的学术观点。治泓的文章自然清新,俭朴真实,行云流水,洗净铅华,让人敬仰。我敢肯定,如果没有数十年的青灯苦读垫底,不可能积累下如此渊博的知识,形成如此深厚的文学素养。治泓一生写下了如此多的文章,在高县文坛上留下了深深的足印,这是历史的书签,这是后来人学习的榜样。 人生总要面对繁华与落幕的更迭,花开也有花谢之时。花儿用她的成长经历坦然地给了我们生命真谛的启示,那就是,不为永久繁华,只为一程无悔。治泓文思敏捷,因文学而生,是文学给了他与病魔抗争的勇气,是文学让他强忍着常人难以想像的痛苦,用他那清新流畅的妙笔,记录下自己真实的心路历程,挥就出了几百篇题材多样的不朽的文章。这是一笔多么宝贵的精神财富啊!治泓走了,但又还活着,犹如“天涯小草”所说:“你的文章,你文章里的那些人物,将在天地中永存。你其实就活在那些人物的躯体里。”是的,治泓就活在他笔下那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这中。蒙田说:“生命的用途并不在长短,而在我们怎样利用它。许多人活的日子并不多,却活了很长久。”治泓不就是“活了很长久”中的一个吗?做人至此,何其难得,如治泓在天有灵,应该倍感欣慰了吧! 2014年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