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32|回复: 10

[散文] 茶文化:品峰顶茗芽 悟大千世界(原创)

[复制链接]

59

主题

351

帖子

1264

积分

金牌会员

威望
1264 点
金币
0
注册时间
2013-3-20
最后登录
2023-3-10
在线时间
190 小时
听众
10
收听
0
发表于 2016-12-28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石补天 于 2016-12-29 10:28 编辑

品峰顶茗芽   悟大千世界
◆   朱孝超  杨波


峰高千米入云端,顶上鸟瞰三县山。
名山名茶香万里,芽尖灵光照蜀南。
              ——高州山人题“峰顶茗芽”


        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
        “中国早茶之乡”——四川宜宾,种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名茶荟萃,名人辈出,享誉中外。在宜宾争奇斗艳的众多名优特茶产品中,有一支奇葩别样鲜艳,独具魅力。它就是多次获得四川省“峨眉杯”优质茶产品称号的“峰顶茗芽”。“峰顶茗芽”产于宜宾市高县复兴镇陈正村峰顶寺。该茶因山而名,该山因寺而名,该寺因僧而名。
        “峰顶茗芽”除具有宜宾早茶“早”“嫩”“快”“好”四大特点外,独具魅力之处在于它与川南厚重的历史人文、深远的佛教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
疯和尚的庙

        乌蒙山从云贵高原向西南逶迤而来,在四川省宜宾市高县复兴镇陈正村境内形成一座风光旖旎的山峦。此山名为峰顶寺,主峰海拔860米,位于高县、珙县、庆符县(原)三县交界处,“一脚踏三县”,是古之交通要塞。此山何以名叫峰顶寺呢?因其主峰上曾建有过著名的佛教庙宇——峰顶寺,山因寺名。由于年代久远,峰顶寺的历史已无可查考,现其遗址上惟见一垫柱头的石磴。从其石磴之大重来看,该寺当年的规模应该是比较宏大的。据陈正村一组93岁老人王庭云回忆,他爷爷的爷爷曾说起过,峰顶寺始建于唐代,鼎盛于宋元,毁于明末清初之战火(民间称“张献忠剿四川”)。关于峰顶寺寺名的由来,当地50岁以上的村民津津乐道,说法比较一致。
        传说,此山原本很矮,也没有名字,后来不知着了什么魔力,不断长高。山越来越高,人们翻山越来越难,不得了!“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儿破……”一日,不知从什么地方来了一个仿佛“济公活佛”的钟姓和尚,邋邋遢遢,疯疯癫癫,行为乖张。钟和尚对村民说,此山有魔界妖魔作祟,必须修建庙宇,请来佛祖降伏,否则山将继续疯长不说,还会给当地带来其它灾难。村民害怕得不得了,拜请钟和尚拯救。于是钟和尚组织乡民建庙拜佛以镇山长。
        关于这个钟和尚(疯和尚)的传说,当地流传一个故事。
当年,复兴镇有一乡绅,富甲一方,但为富不仁,为当地人所不齿。
        这一年夏天,他突然得了一种怪病,全身不疼不痒,只是感觉头昏脑涨,不想吃也想不喝。遍请名医也束手无策,只得等死。
        这时,突然来了一个疯和尚,穿着又脏又破又烂,口中念念有词,在当地转来转去,天真得象个“老顽童”。
        地方上有个小女孩患了病,虽经医生全力救治,可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严重,其父母非常着急。疯和尚知道后,跑到小女孩家,拿出一粒黑色的小药丸,对其父母说,服下后马上就好。父母将信将疑,但还是给女儿服了。说也奇怪,那孩子服过药后,病真的一下子全好了。
        听说疯和尚会治病,乡绅急忙让家人请来给他治病。疯和尚也不推辞,进屋后既不问病情,也不瞧病把脉,而是变戏法似的拿出一个乌黑发亮的小药丸对乡绅说:“服下这个后马上见效。”说罢转身扬长而去。
乡绅服下药丸后还不到一刻钟时间,突然感到口干舌燥,奇渴无比。家人急忙冲好一杯热茶端给他。乡绅说:“不行,太烧了,赶快拿凉水来。”家人赶紧端来一碗凉水,乡绅一饮而尽。饮罢又急促地说道:“不行,太少了,再给我端一大碗。”家人连忙又端来一大碗,乡绅又是一饮而尽……不到一袋烟的工夫,他竟然将一大桶凉水喝得干干净净。家人正感到不可思议之时,忽然发现躺在床上的乡绅猛地摇了几下头,像狗一样地“汪汪”叫了几声,摇身一变,竟然不可思义地成了一只小狗。
       小狗跳下床,对着家人“汪汪”地叫了几声后,摇着尾巴,撒腿直朝屋后茅厕跑去。家人紧跟去一看,只见他正在如饥似渴、狼吞虎咽地里吃着家人的粪便。家人慌了神,赶紧出去寻找疯和尚,但踪影全无。
不见了疯和尚,家人束手无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第七天一大早,家人惊喜地发现乡绅突然摇了摇头,又恢复了人样,原来的病竟然全都好了,说话、走路和常人无异。全家人一齐动手,迅速地备下一桌丰盛酒宴,以示庆贺。那知已7天没有吃饭的乡绅坐在席上,面对丰盛的酒宴,竟然没有一点儿食欲,直想呕吐。坐了一会儿,他便离席而去了茅厕。家人没太在意,可他去了半天也不见回来。家人不放心,赶紧到茅厕去看,这才发现他正在茅厕里津津有味地吃着粪便呢!
        乡绅对家人说:“自从服了疯和尚的那个黑色药丸后,肚子里的五脏六腑好像全都变成了狗的五脏六腑,再好的酒饭都觉得不合胃口,别说吃,见了就恶心。可一旦看见人的粪便就觉得芳香扑鼻,香甜可口,食欲大增。所以,虽然心里明明知道人的粪便是秽物,不能吃,却情不自禁,身不由已。”
        “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当地村民说,这是佛祖显灵,借疯和尚之手惩治妖魔。

疯和尚的钟

        庙修好后未及命名,山却还在继续长高,只是长高的速度有所减缓。疯和尚以为庙修矮了,镇不住,又把位置提高到几乎峰顶再建。建成后,山长高的速度虽然再次减缓,但仍然然在长。钟和尚无奈,又不知从何处请来一个铸钟高僧,在庙旁山坳铸一大钟以镇山长。高僧把钟铸好反复叮嘱钟和尚说,要等他走了三天三夜之后方可试敲。这样,他走多远,钟声就会传多远,妖魔便会吓跑多远。高僧走后,钟和尚见山长似乎在加快,急不可耐,想尽快驱退妖魔,遂顾不得高僧叮嘱,两天两夜之后便敲响了大钟。高僧听到钟声后,大为不快,跺足骂道:“钟和尚疯了,疯到顶了……”
        此事后来让当地乡民知道了,大家就干脆把钟和尚称为“疯和尚”,把该寺命名为“峰顶寺”。此山原本无名,便索性把该山也称为“峰顶寺”了。
        该村93岁的王庭云老人听他爷爷的爷爷说,当年峰顶寺的钟声确实传得很远,珙县巡场那边也听得清清处楚楚,着实振聋发聩。
        当地村民传说,疯和尚铸钟前,曾养一公鸡打鸣报晓。公鸡高亢幽远的歌声引来一母山鸡缠绵哀怨,结下孽缘后生蛋孵出一窝12只小鸡。小鸡天真烂漫,在山上欢蹦乱跳。疯和尚虽然责罚了公鸡,但看见一窝可爱的小鸡也满心欢喜。一村民见后心生歹意,意欲捉去换点银子来花花。他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抓到一只,但被愤怒的老母鸡在其手上狠狠地啄了一口,公鸡也从此不再打鸣。
        村民不以为意,将小鸡换得一锭银子。但回家后,伤口越来越红肿,越来越疼痛,第二天竟然开始溃烂化脓,随后越来越严重。其祖父认为他触犯了佛祖,责令其向疯和尚请罪求饶。村民遂上山拜求疯和尚救治。初,疯和尚不予理睬;村民三拜九叩,烧香礼佛之后,疯和尚才不太情愿地说了一句;“你不是得到了一锭银子吗,去请xxx给你医治吧。”村民于是遵瞩就医。直到银子花完了,伤口才医好了。
        这是民间传说,信之者则有,不信之者则无。
        “峰顶寺”之由来还是有历史依据的。
        据史料记载,江西省有个峰顶山,在铅山县境内,位于鹅湖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的中心景区,为武夷山系支脉,曾因山上建有“峰顶寺”而盛名于世。
        “峰顶寺”历史上与南海普驼、杭州灵隐、四川峨眉、山西五台等佛教名寺齐名,号称佛教界的“黄埔军校”,相传为唐朝大义和尚所建。
        大义和尚,原是唐德宗身边的经师,被敇封为“大义慧觉禅师”,因其厌倦了繁琐的宫廷生活,遂来峰顶山开山植茶,大阐宗风。唐大历11年(公元776年),他于峰顶山建一寺庙,取名“峰顶寺”。唐德宗、唐宪宗先后两次赐名“慈济”,并拨款敕建庙宇,故更名“慈济禅寺”。历史上的峰顶山大义禅寺久负盛名,得益于大义禅师之名望。相传,大义禅师在峰顶寺传经时,直说得舌绽金莲、落英缤纷。西方佛祖驾龙、虎、狮、象前来护法听经并环伺于寺旁,后化为龙虎狮象四山。后新罗(今朝鲜半岛)名僧慕大义禅师之高风,来山参拜。到达峰顶山时,得知禅师已然圆寂,不禁仰天长叹曰:“本为法来,师亡,法亦何在?”乃于峰顶寺坐禅颂经数日后投崖而死,此崖被后人称作“舍身崖”。
        唐朝大诗人李白有《题峰顶寺》诗:“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应当说的就是此事;唐朝另一著名诗人张祜《峰顶寺》诗:“月明如水山头寺,仰面看天石上行。夜半深廊人语定,一枝松动鹤来声。”可为佐证。
大义和尚真大义也!
        关于高县复兴镇峰顶寺,现存史料无可查考。但同为“峰顶寺”,从当地传说来看,应该不仅仅只是巧合而已。李白长期在四川居留,正史说他是四川江油人(野史还有其它说法),虽不敢说他就一定到过复兴镇峰顶寺,但谁又敢说他就一定没有到过?两个“峰顶寺”,熟先熟后也说不定呢!或可认为,疯和尚当年请来的铸钟高僧就来自江西铅山峰顶寺也未可知吧。
疯和尚的茶

        疯和尚嗜茶,在寺庙周围遍植茶园,且独创了一套制茶工艺,茶香随雾气弥漫十乡八里,村民沐浴在茶香之中,神清气爽。
        疯和尚从庙旁一大石中间点化出一股山泉,甘冽清醇,泡出的茶水清香幽长,回味无穷,每日在庙门口布施。交通要道,行人络绎不绝。山泉每日出水量除供寺中僧人使用外,刚好能够为行人布施茶水。头日出水多,第二日过路人就多;头日出水少,第二日过路人就少。不多不少,刚好够最后一个过路人解渴。
        在峰顶寺山下,有一个富庶的张村坝,坝中有一个湖,现名张村坝水库。水库坐落在陈正村,以前叫“小姑村”。何为“小姑村”?传说当年曾有人看见两个小仙姑带两只小鸭在湖中游泳:远看惟妙惟肖,走近则踪影全无。村民疑为七仙女下凡带来的小丫鬟无事瞎玩。七仙女要到七仙湖沐浴,不许丫鬟跟着,两小仙姑只好跑到张村坝水塘沐浴。该处地名至今名叫“天堂门口”,曾有一清澈见底的深潭,潭边有惟妙惟肖的一对石鸭。当地村民称不时还能拣到石鸭蛋呢。后建水库坝堤时,水潭被打桩填没,现仍露有一石桩,摇得动,就是扯不脱。
       村民传说,当年本地有一石匠天未亮就外出忙活,路过该处时被石鸭啄伤了脚拇指,晚上摸黑回来时又被再次啄伤,十分光火,用铁锤一下敲掉了其中一只石鸭的脑袋。另一石鸭极度悲伤,悲伤的眼泪污染了张村坝水塘这个全村人的主要水源。全村人饮了被毒泪水污染的水之后,上吐下泻,遍寻名医也不能疗治。后来,是疯和尚用峰顶寺之山泉烹煮峰顶寺之茶叶来救治了村民。
        于是,峰顶寺僧茶之美名,越传越远、越传越盛,引得许多文人墨客、达官显贵趋之若鹜;于是八方香客顶礼膜拜,寺庙香火日盛。
        据传,曾在宜宾留下“曲水流觞”(流杯池公园)等多处文物古迹,为宜宾写下许多赞诗赞词的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主政宜宾时,闻说此事,曾亲往峰顶寺与当时之主持探讨僧道、茶道,后写下了著名的《满庭芳·茶》:“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纤纤捧,研膏溅乳,金缕鹧鸪斑。相如虽病渴,一觞一咏,宾有群贤。为扶起灯前,醉玉颓山。搜搅胸中万卷,还倾动、三峡词源。归来晚,文君未寝,相对小窗前。”此篇咏茶之词以茶为中心,纵横于名物之中,出入于典故之间,写尽古今之风流。不无自豪、不无郁闷,亦不无宽解。不知当年峰顶寺主持与山谷先生聊了些什么,竟让他以如此神来之笔写出了如此神来之词。
        山谷师兄苏东坡读到该词后抚掌称奇,遂悄然假扮一茶商暗访峰顶寺僧,于是留下了一段佳话:
寺僧道:“色不是空,空即是色。”东坡道:“水不是茶,茶就是水。”寺僧道:“老实念佛证菩提。” 东坡道:“用心泡茶得真味。”寺僧道:“明心见性,度化众生,是佛陀。”东坡道:“遇水舍己,济人无数,为茶饮。”寺僧道:“心就是佛。” 东坡道:“佛就是水。”……
        于是,两人相视一笑。原来茶水之中有佛法,佛法就在茶水之中。茶与佛,其道不同,其理相通也。东坡与和尚抚掌道别。东坡悟而得一联:“两头是路,品几杯顿悟茶道;四大皆空,坐片刻难得壶途(糊涂)。”
其后,东坡先生便嗜茶如命,亲自种茶,同时写下许多著名的茶诗词,脍炙人口。有一首《水调歌头》,记咏了采茶、制茶、点茶、品茶,绘声绘色,情趣盎然。词云: “已过几番雨,前夜一声雷。 旗枪争战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 轻动黄金碾,飞起绿尘埃。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免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 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东坡先生官场不得志,曾屡招贬谪,但其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等)至今光芒闪烁,且得以善终。愚以为,僧道、茶道对他应该有相当大的影响。
        当地村民还有一个传说,明末清初,“张献忠剿四川”时,曾带随从慕名造访峰顶寺,意欲寻求争霸天下之计。当时之该寺主持恶其杀戮过多,避而不见。张献忠在等了三天三夜之后,一怒之下,放火烧毁了该寺。愤然离去之时,神情恍惚,路过一岩边时擦伤了耳朵,留下了该村今天之“擦耳岩”地名;张献忠下马顿足捶胸,拿马出气,人马心情沉重,在石头上留下深深的脚印,于是有了现在该村的“大脚板”崖和“小脚板”崖之地名(此为当地“擦耳岩”“大脚板”“小脚板”3个地名之一说,后面还有另一说)。
延伸阅读: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是诗的国度。“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饮自鲁周公。”千年飘香,名扬四海。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与茶结下不解之缘,他们爱茶、饮茶、恋茶、痴茶,茶香时时触动他们心中的诗弦,留下无数咏茶的名篇佳作。诗因茶而诗兴勃发,茶因诗而茶名远播。茶风、诗风,相得益彰。“茶称瑞草魁”,茶诗是茶文化百花园中一束芳革奇葩,茶诗更是一条通向茶文化深处的小径。
        五代十国蜀人毛文锡所撰《茶谱》记载:昔日有僧,久病不愈。一老翁告以蒙山顶茶能祛宿疾。僧遂于山上筑室采茶,“获一两余,服未竟而疾瘥。”寺庙多数建在山里,地势高、云雾多,它的周围正是种茶的好场所。众僧除却庙堂功课外,便在闲散疏放的余暇垦荒种茶。一般僧人文化素质较高,往往将饮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一边种茶煮茶品茶,一边说禅道法较艺。天长日久,一种种名茶便在讲究茶叶的采摘、焙制、冲泡的山寺名僧的监制下问世了。茶学也是首先从佛门传扬出来的。唐代“茶圣”陆羽,自幼在湖北竟陵龙盖寺跟从高僧智积学佛并习茶艺。陆羽所著《茶经》,堪称世界第一部茶叶科学经典着作。我国在隋唐南北朝统一之后,在禅宗率先倡导下,茶饮、茶贸均呈大发展之势。在唐朝,由日本留学僧,遣唐使带去茶种,首先在梵释寺等寺院种植。
道出香茗,悠悠三千载。”道是宜宾最早的行政称谓,宜宾有着3000年的产茶历史,宜宾的茶文化具有浓厚的地方历史文化韵味和鲜明的人文色彩。
        宜宾产茶历史悠久。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中有:“东至鱼腹(今奉节)西至道(今宜宾)……园有芳、香茗……茶、蜜……皆纳贡之。”说明公元前1022年的侯国宜宾已有茶叶种植并将茶向周王朝纳贡。
唐代的宜宾已在全国茶区中占有一席之地。唐《膳夫经手录》中记载的“帷蜀茶南走百越,北临五湖”,川茶主要通过宜宾这个长江上游的重要码头顺长江而运输。在《唐史》里记载的50多种名茶中有18种出自川茶,其中就包括了宜宾(古戎州)珙县曹营鹿鸣村出产的“鹿鸣茶”,兴文梅岭出产的“梅岭茶”等。
        南宋时期宜宾成为滇藏线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当时全国八大茶马交易市场,叙州(今宜宾)占了两个……宜宾的走马街就是这段历史和文化的产物。它承载着历史的印迹,同时也标识着茶文化的传承。明代,主要产茶的筠连县、高县、珙县成为茶税收入最重要的地区。明正统八年(1443),每斤茶抵钞一贯,可见叙茶之贵,茶税之高。清朝时宜宾茶叶生产重新恢复并逐渐繁荣至今。清代至民国年间,宜宾销往西藏的茶叫“南路边茶”或“下河茶”,是做“康砖”的好原料,很受西藏同胞的欢迎。
        历代文人在宜宾留下诸多遗迹,为今天宜宾茶文化产业的开发留下了宝贵的人文资源,成为宜宾茶文化的亮点。历史上先后有唐代诗人杜甫、岑参,宋代诗人刘兼、苏轼、苏辙、黄庭坚、陆游、范成大,明代诗人杨慎、曹学全,清代诗人顾汝修、张问陶、刘光第等来宜宾居停,留下了许多赞美宜宾的诗词歌赋和饮茶名篇。
宜宾人最引以为自豪的是:北宋大诗人黄庭坚于公元1098年在戎州度过了三年的贬谪生活。黄庭坚仿王羲之兰亭之故事,在市区催科山下的一处巨石裂成的天然峡谷中凿石造势,引泉水以通,形成“流杯池”,并在石壁上刻“曲水流觞”四个大字。黄庭坚和宜宾的文人雅士常在此聚会。池两侧石壁还有宋、元、明、清历代名人诗词、书法石刻遗迹90多处,成为宜宾文化的标志性符号。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对戎州情有独钟,他自诩“戎州陆羽”,可见其对戎州茶的嗜好和研究造诣。
        茶诗之中有一种“一七体”这种诗体是我国唐朝的一种古体诗种类如古埃及的金字塔是有趣的“宝塔诗”。排列为一二二三三、四四、五五、六六、七七首句一字末句七字韵依题目全诗一韵到底。平仄也有讲究中间字数依次递增各自成对。
        由于这种诗体格律规范较严过份讲究形式因此创作难度极大在浩瀚的唐诗之中显得凤毛鳞角。而天才诗人元稹的咏茶《一言至七言诗》却将这种诗体运用如神妙趣横生。
咏茶
唐·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前岂堪夸。
          唐朝另一著名诗人卢仝的一首《七碗茶诗》更令人拍案叫绝: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一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该诗以神逸的笔墨描写了饮茶的好处为世人称奇。诗中描述诗人关闭柴门独自煮茶品尝茶汤明亮清澈精华浮于碗面。碧云般的热气袅袅而上吹也吹不散。诗人刚饮一碗便觉喉舌生润干渴顿解两碗下肚胸中孤寂消失三碗之后精神倍增满腹文字油然而生四碗饮后身上汗水漫漫冒出平生不快乐的事情随着毛孔散发出去了喝了第五碗浑身都感到轻松舒服第六碗喝下去仿佛进入了仙境第七碗可不能再喝了这时只觉两腋生出习习清风飘飘然悠悠地飞上了青天“蓬莱山在何处”诗人欲乘此清风而飞升了
……
疯和尚的灵

        宜宾茶文化博大精深。“乌蒙西下三千里,僰道南来第一城。”高县在宜宾茶马古道中首当其冲,地位举足轻重。现高县是四川省著名的茶叶基地县,茶产量位居全省前列。“峰顶茗芽”是高县几大知名茶叶品牌之一;峰顶寺茶业对高县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独特作用。
        我们还是从茶道说起吧。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提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淡”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
日本茶道专家久松真一先生认为:茶道文化是以吃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系,它具有综合性、统一性、包容性。其中有艺术、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其核心是“禅”。  
        茶道源于佛道,茶就是僧,僧即是茶;诗道源于茶道,茶就是诗,诗即是茶。僧人以佛道悟茶道,诗人以茶道明佛道。僧人爱诗人,诗人亦喜僧人。殊途同归,都想惩恶扬善,普度众生,澄清玉宇。奈何世道维艰,命运多舛,徒呼奈何。“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于是,他们虽然表现方式不同,但似乎都同时在茶上找到了寄托点和着力点。
茶之为道大也哉!
        传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当年转战川南时,闻峰顶寺美名,曾专程前往拜谒以问前途。不想寺庙早已毁于战火,只见一遍瓦砾,一遍荒凉。石达开怅然若失,怏怏离去,懵懵懂懂之间被山石擦伤了一个耳朵,于是在当地留下了“擦耳岩”之地名。
        据当地村民说,解放前,峰顶寺一带土匪横行。比较富庶的张村坝屡次遭抢,民不聊生,村民惶惶不可终日。一日,有个80岁的老妇晚上做梦,称第二日有强盗来袭,但有神人屁佑,可保平安。第二日,果然有山匪再次来袭,但行至“天堂门口”时,见一高大威猛之武僧,身高三丈,正把一丈余长之马刀磨得“霍霍”作响,旁边战马蹄声“得得”,仰天长啸。武僧的足和战马的蹄踏在石板上留下深深的人脚印和马蹄印,吓得山匪仓皇而逃。村民于是想起了祖上传说的峰顶寺疯和尚,都以为是其化身而来护佑他们的。
        于是,该村留下了疯和尚的脚印,留下了“大脚板崖”“小脚板崖”之地名。
        ——此为当地“擦耳岩”““大脚板”“小脚板”3个地名之另一说。
        世间万物,相生相克,同时亦相克相生。看似偶然,其实偶然中有必然。
        峰顶寺山下,93岁高龄的王庭云老人及其乡邻向我们讲述了峰顶寺的许多传奇。笔者从王庭云及其乡邻身上,着实也感受到该处有许多传奇。
        王庭云家门前有一香樟树,树龄160年,属于县林业局挂牌保护的“文物”。王庭云老人虽已93岁,但精神矍铄,耳聪目明,行动自如。他爱喝“峰顶名芽”,爱抽“老山荷”,爱叭“老白干”。就是现在,他每顿饭都还要喝二两呢。他“衣冠简朴古风存”,性格豁达,为人热情。令人称奇的时,他妻子与他同年同月同日生,年前虽不慎摔了一跤,有些行动不便,但心态十分平和;更令人称奇的是,他之儿子、儿媳妇也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
        真真正正的“天作之合”啊!
        佛家讲修行,讲因果。“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佛与僧,僧与茶,茶与诗,诗与佛……都是修行得来,都有很深的缘分。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说:“名茶还须好水泡”,遂成千古名句,茶与水密不可分。咏茶诗中对水多有吟咏。洪希文诗曰:“平生三味试茶功,起看水火自争雄。”文征明诗曰:“竹符调水沙泉活,瓦鼎烧松翠鬣香。”《红楼梦》中贾宝玉诗曰:“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古人对茶对水都有研究,入诗也妙语连珠。苏东坡的咏茶诗,说出个美人喻来:“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油膏首面新。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真个是语出惊人,道出了“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俱无”的美好感受,从氤氲之气中品出佳人来了。茶诗一体,人茶一体,妙不可分。千百年来,还有茶禅一味之说,亦有咏茶诗咏之。诗人陆容的《僧茶诗》曰:“江南风致说僧象,石上清泉竹里茶。法藏名僧知更好,香烟茶晕满袈裟。”茶与佛有缘,佛与茶不分,茶佛一体。古籍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乃解。自此,人们把茶视作养生延年益寿的神草,咏茶诗尤加赞美。苏轼诗曰:“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茶胜过了灵丹妙药。范成大诗曰:“长安酒价减百万,成都药市无光辉。”茶盖过了美酒佳酿。杜来诗曰:“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茶替代了美味佳肴。陆游诗曰:“嫩白半瓯尝日铸(茶名),硬黄三卷学兰亭。”他有切身体会,一生得益于茶,寿享86岁。 此外,咏茶诗还赞美茶是有品位、有灵性的。韦应物《喜园中茶生》诗曰:“性洁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性灵味,得与幽人言。”郑板桥诗曰:“只和高人入茗杯。”茶品、人品相提并论,进入了“天人一气,人茶交融”的美妙境界。
(作于2014年12月)

0

主题

3570

帖子

3610

积分

论坛元老

威望
3610 点
金币
0
注册时间
2013-6-17
最后登录
2022-10-20
在线时间
0 小时
听众
5
收听
0
发表于 2016-12-28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你哈...................................

点评

谢谢支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28 17:30

59

主题

351

帖子

1264

积分

金牌会员

威望
1264 点
金币
0
注册时间
2013-3-20
最后登录
2023-3-10
在线时间
190 小时
听众
10
收听
0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8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大地大我最大 发表于 2016-12-28 17:09
支持你哈...................................

谢谢支持!

6

主题

125

帖子

553

积分

高级会员

威望
553 点
金币
0
注册时间
2016-12-26
最后登录
2017-9-15
在线时间
62 小时
听众
11
收听
7
发表于 2016-12-28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乌蒙山是从哪座桥跨过金沙江来高县的?

6

主题

125

帖子

553

积分

高级会员

威望
553 点
金币
0
注册时间
2016-12-26
最后登录
2017-9-15
在线时间
62 小时
听众
11
收听
7
发表于 2016-12-28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高兴之人 于 2016-12-28 20:49 编辑

石达开来高县是玩耍的?能爬山去品茶?还能没喝成惆怅而去?那不是石达开,是石补天吧!

6

主题

125

帖子

553

积分

高级会员

威望
553 点
金币
0
注册时间
2016-12-26
最后登录
2017-9-15
在线时间
62 小时
听众
11
收听
7
发表于 2016-12-28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先把茶禅一味搞明白,把茶和佛法说到一堆都是乱说的。

点评

高兴之人,真高人也!水平有限,惹高兴之人不高兴,罪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29 10:12

59

主题

351

帖子

1264

积分

金牌会员

威望
1264 点
金币
0
注册时间
2013-3-20
最后登录
2023-3-10
在线时间
190 小时
听众
10
收听
0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9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兴之人 发表于 2016-12-28 20:45
没有先把茶禅一味搞明白,把茶和佛法说到一堆都是乱说的。

高兴之人,真高人也!水平有限,惹高兴之人不高兴,罪过!

0

主题

1660

帖子

1660

积分

金牌会员

威望
1660 点
金币
0
注册时间
2014-12-12
最后登录
2022-10-18
在线时间
0 小时
听众
5
收听
0
发表于 2016-12-31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起顶起顶起

点评

谢谢鼓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3 15:43

0

主题

3184

帖子

3184

积分

论坛元老

威望
3184 点
金币
0
注册时间
2013-10-9
最后登录
2022-10-20
在线时间
0 小时
听众
4
收听
0
发表于 2016-12-31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排支持下

59

主题

351

帖子

1264

积分

金牌会员

威望
1264 点
金币
0
注册时间
2013-3-20
最后登录
2023-3-10
在线时间
190 小时
听众
10
收听
0
 楼主| 发表于 2017-1-3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鼓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